社港镇源田村
源田村党总支书记寻凤阳(左二)和帮扶企业湘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左一),现场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陈高义发展综合种养。社港镇源田村供图
清晨,秋雨初歇,青翠的山峦在云雾中耸立,山坡上的果树若隐若现。在平常安静的稻田深处,时不时传来鱼儿欢快游弋的戏水声。村民邓演庆拿着锄头、弯着腰,正在田间挖口排水,稻田里的鱼儿顺水而出,流入水塘。
稻鱼共生,看似简单,却充满了智慧,这种综合种养模式已在源田村全面铺开,为村民带来了收益。源田村地处社港镇,“人多田少,山多林少”的局面让许多村民处于贫困状态。“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人口2986人,耕地面积1640亩,人均耕地不到一亩。”源田村党总支书记寻凤阳说,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唯有让能干的走出去,帮留下的因地制宜富起来,才能共谋发展之路。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红珍
让能干的走出去帮留下的富起来
“综合种养”与“外出务工”齐头并进
如何让源田村引入“活水”?市教育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因地制宜,打出综合种养与外出打工的“结合牌”,让居住在家的村民根据实际情况,种植桃、梨、柚等果树,烤烟与稻田轮番而种,圈养鸡、鸭、鱼等禽类,并鼓励有技术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入公司,学习一技之长。
发展模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村民的生活富不富?“左边是我们今年新建的小别墅,占地面积有130多平方米,右边是我们的旧水泥房。”邓演庆一边介绍,一边招呼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员进门喝茶。4年前,邓演庆因妻子重病致贫,家里积蓄几乎被掏空。但邓演庆并没有失去信心,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支村两委的帮助下,抓住村上合作社送技术、保销售等机遇,扩大种养规模。
从起初的几亩果树,到现在7亩果树、16亩鱼塘和6亩稻田;从开始的月收入不足2万元,到如今年收入超过10万元,凭借着勤劳的双手,不到2年时间,邓演庆家就摘下了“贫困帽”。
“目前,村上63户建档立卡贫困已有61户脱贫,剩下的2户今年已达到脱贫标准。在这其中,60户贫困户分别发展不同的种养业,外出务工人员过半,人均年收入超过了8000元。”看着昔日的贫困村实现华丽“逆袭”,源田村党总支书记寻凤阳欣慰地笑了。
村容变美丽,村民更幸福
新装路灯300余盏,完成道路提质改造6公里
“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连村部都没有,这里以前是一间破旧的学校,下雨还要打伞。”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旭回忆说,那时候道路也是高低不平的,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既然身已扎根源田,那就要生根发芽。针对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撸起袖子加油干,抓住每一次项目资金申请的机会,4年来,投入1700余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村部、装路灯、建水站、修道路……这一个个建设项目相继完成,2017年源田村成功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以前路上坑坑洼洼,下雨天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踩进了水里,现在出门就是柏油路;村上也有了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办事也更方便了。”村民陈珍慧边说边数,村子里的变化,10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通过全村8公里主干道的提质改造、7公里水渠和7口山塘的修整,300余盏路灯的安装等基础设施完善,让以往交通难、灯下黑、饮水质量不高的情况彻底改变,源田村的“颜值”直线飙升,为贫困户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容村貌变美了,村级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从上级申请的光伏发电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元,近期筹备成立物业服务公司的外输出劳动力,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村上的日子也逐渐红火起来。
夜幕降临,路灯亮起。漫步在源田村的柏油路上,各家各户炊烟袅袅升起,山村归于宁静,宁静中涌动的是抓发展,谋幸福的滚滚浪潮。
新闻特写
“烦心”变“暖心”
一封来自困难群众的感谢信
沿着源田村的北源河行走,一间50平方米的平房依路而建,一厨一房一卫,布局分明、干净整洁。今年6月,58岁的寻初进搬进了新家,在门口的白墙上,一封红色的感谢信格外耀眼。
“这封感谢信是寻初进自己写的,不仅贴在了家门口,还给我们村上送了一封。”提及这封感谢信,市教育局驻社港镇源田村第一书记邹述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殊不知,在这之前,寻初进的旧房改造却是支村两委心头的“烦心事”。
四级肢残的寻初进是一名低保户,无妻无子女。两间水泥坯房,一张门,一张床,一口灶,一个铁锅几个碗就是家,由于长期一个人生活,他养成了惰性心理,渐渐与外界产生了隔阂,对支村两委的帮助也拒之门外。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市教育局驻源田村帮扶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全方位为寻初进开展思想工作。从市扶贫办、督导组、镇党委政府领导到驻村帮扶工作队、支村两委再到党员,轮番上门做工作,发动亲属邻居规劝,花费了1个月的时间,才解开了寻初进心中的结。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房子改造修缮的支持,房子翻新了,心里高兴,这一份公开感谢信是给所有帮助我的人。”寻初进笑着说,如今养鱼,栽菜,他不仅解决了温饱,还增加了收入。
如今,村干部见到寻初进,他总是面带笑容,热情招呼,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也与之前大不一样了,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真正实现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大改变。
一封感谢信,纸短情长。寻初进用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同时,他家的帮扶故事也映射出了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扶贫干部真正了解民之所思、解决民之所盼、赢得民之所信的生动画面。
“这一天是我400个扶贫工作日子里又一个开心的日子,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痛点消失了,因为我们又完成了一桩实事!”在邹述庆6月16日的扶贫日记里,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喜悦之感。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