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多彩非遗看浏阳
2020-09-30 10:46:18 字号:

央视年度法治人物、文化志愿者李锋“扎根”浏阳山村3年,投身非遗保护;浏阳发布“非遗保护传承十条”,设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

06、15版非遗文化-7.jpg

看中了浏阳丰富独特的非遗资源,李锋牵头打造了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刘珂摄

从天空俯瞰雨后的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组,氤氲的水雾中,秀美的村庄半掩面容。在这个鲜为人知的村落里,聚集了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浏阳夯土墙传统技艺、送春牛等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前,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许多村民搬出大山,上洪村道官冲逐渐成为一个被外界遗忘的“空心村”,曾经的手艺与民俗也日渐衰落。

但从2017年开始,央视年度法治人物、文化志愿者李锋便扎根这里,投身当地的非遗挖掘和保护工作。在他和多方共同的努力下,道官冲不仅成功申报了3项非遗,而且引进了企业打造中国非遗生态村,道官冲面貌焕然一新。

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由李锋主导的项目——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即将开馆,展馆不仅还原道官冲手工造纸的技艺和历史,展现全国各地造纸业的留存与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还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参观者可以亲手制作一张创意花草纸。李锋说,“我的目的是实现这项非遗的在地活态传承与保护。”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关注

“浏阳非遗最为丰富多彩”

李锋持续关注并报道浏阳非遗11年

06、15版非遗文化-6.jpg

送春牛民俗表演已成功申报为浏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锋摄

清晨,在道官冲半山腰的一间房子里,晨光透过半开半掩的门窗,照亮了李锋的工作室,这里原来是村民停放拖拉机的地方。稍作收拾后摆放了李锋的专业摄影器材和电脑。

今年42岁的李锋,肤色晒得黝黑、体格精瘦、鬓边白发生,单看外形,他像极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

06、15版非遗文化-8.jpg

上洪村道官冲风景秀美,在氤氲的水雾中,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李锋摄

早在2009年,长沙晚报摄影记者李锋因为采访,首次与浏阳非遗结缘,从此持续关注并报道浏阳非遗11年。

彼时,他以犀利的环境调查报道闻名全国。201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罗霄山脉千年鸟道上的残忍杀戮,引发了全国保护候鸟的热潮,并因此当选为中央电视台“2012年度法治人物”。

几年的时间内,李锋带来了许多重量级的环境调查报道,名噪一时。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思索环境破坏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究其根本,是一些人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才会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

06、15版非遗文化-5.jpg

李锋扎根在道官冲,成为了当地的“新村民”。刘珂摄

“一个老物件、一门老手艺、一出戏曲,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这些都是湖湘文化现存的最好代表,具有重要的文化教化作用。”随后,李锋逐渐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非遗的挖掘和推介。

《长沙晚报》为他开设了“映像湖湘”专栏,李锋花了10余年时间,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跑遍了湖南数10个市县,记录了200多个非遗项目、70余名非遗传承人,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被选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参与《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编撰工作,他希望借此唤起社会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高度关注。

“除了报道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事情?”目睹了太多非遗项目进入人走艺失的困境,李锋下定决心投身非遗保护,“湖南是一个非遗大省,但我的精力财力都有限,只能从一个地方开始。看了一圈,我认为浏阳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非遗最为丰富多彩。”

传承千年的浏阳花炮制作技艺、巧夺天工的菊花石雕、织工精巧的浏阳夏布、古法造纸技艺……作为千年古县,浏阳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各级非遗项目84个,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4个、长沙市级非遗项目17个。

一个人力量终归有限,秉持“非遗要在地活态传承保护”的理念,李锋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湘赣边界的道官冲。

保护

3年跑了300多趟道官冲

“扎根”成为新村民

06、15版非遗文化-4.jpg

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即将开馆。刘珂摄

“浏阳造纸技术之精,纸品之佳,省内无出其右者。”起于宋元时期,兴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张坊手工造纸技艺,在乾隆年间迎来了发展高峰,所造纸张被官府纳用,故有“贡纸”之称。一直到民国时期,张坊造纸业达到鼎盛,最多时有300多户人家从事手工造纸。纸农唐三祥、唐智祥曾用古山牌贡纸的名号参加南洋纸张比赛,分获金牌、银牌,古山贡纸远销东南亚。

在现代机械造纸工业的冲击下,兴盛了几百年的手工纸一度濒临绝迹,近年来,以李锋为代表的文化志愿者们通过多次走访、挖掘、保护、宣传,让道官冲5户村民回乡重拾制纸手艺。

06、15版非遗文化-3.jpg

非遗项目手工造纸制作需要数十道工序,涉及十多种工具。李锋摄

“造纸所用的竹子是有时节要求的,谷雨前后最佳。”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黄隆信介绍,除了原材料采伐外,手工纸还有砍竹麻、打格、洗麻丝、捶麻丝、落湖、起湖、蒸磺甑、漂竹麻、过碱、踩麻、落槽、做纸、掮纸、焙纸、收纸等数十道工序,涉及的造纸设备包括纸槽、榨、座桶、簾架、档、排边等十多种。

手艺从来都是手艺人的生计,在机械生产普及的年代,如何让这门手艺重现以往辉煌,哺育当地发展?

在李锋的引荐下,有公司表现出投资意向。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首先要做的便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

如今的道官冲,房屋错落有致,道路阡陌相连,远看近观都如同一幅素雅的田园画卷。可是在三年前,这里却是一副荒芜的光景。“因为大部分人都搬出去了,组上没有一条水泥路,小溪里杂草、垃圾成堆。”今年71岁的微网格长黄隆妙说。

李锋经常上门与村民交流自己的理念,在修路时还从自己的朋友那里募资。“李锋对我们很热情,做事也很实在,如今道路硬化了,水渠也畅通了,没想到三年时间村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黄隆信说。

在村民眼里靠谱的李锋,却被朋友们称为“疯子”,三年多时间,他往返道官冲和长沙300余趟,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在道官冲。“扎根”在村里的他和村民们早就打成了一片,成为了道官冲组的“新村民”。

传承

打造中国非遗生态村

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传承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8年10月,由李锋牵线搭桥,道官冲全体村民、村集体和湖南沧海田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股,注册成立浏阳市道官冲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着手打造非遗生态村。

“村民以土地和闲置的房屋入股,在公司永久持有20%的股份,同时村集体也拥有29%的股份,最大化地调动了村民积极性。”上洪村党总支书记唐育根介绍,村民入股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道官冲‘文创+旅游’的模式使这些具有历史意义与传统韵味的非遗民俗得到活态保护,也将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今年以来,以“非遗”为主题的民宿开业、展览开放,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也进入了最后布展阶段。虽然还没有正式运营,但是不少非遗爱好者已经慕名而来,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传统文化。

“浏阳的一些知名非遗项目,如花炮、菊花石和江氏正骨术,都在产业化中取得了发展。”浏阳市非遗中心主任欧阳继勇认为,打造非遗生态村,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还能进一步达到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目的。

李锋的付出为村子聚集了人气,今年23岁的刘兰毕业于湖南大学,毕业后她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来到道官冲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担任新媒体运营,充分发挥自己的新闻学专业所长,“3年前认识了李锋老师,他做的很多报道,无论是环保题材还是非遗题材,对于新闻学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我自己也被浏阳独特的非遗文化所吸引。”

今年35岁的党员梁意诚曾经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后来辞职从事文物收藏。在李锋的号召下,他发挥自己的专长,搜集一些老物件充实村里的“客家文化”,让非遗生态村落更具韵味;如今研学馆展柜中也摆放着他收集的与当地造纸业有关的藏品。

事实上,在浏阳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李锋发挥自己积累的媒体资源优势,帮助浏阳许多民俗、手艺成功申报非遗项目。“2015年我在浏阳一家木工厂打工,在浏阳市非遗中心的介绍下,李锋老师对小河乡的木活字印刷术进行了深度报道,让这项几乎失传的技艺重新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最终成为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木活字印刷术市级传承人吴汉涌的话语之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多年来,李锋在非遗挖掘和申报方面,起到了非常专业的指导作用,像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浏阳木活字印刷术可以说是他在深山老林里发掘并推广的。非遗生态村的打造,也为如何合理利用非遗助推乡村振兴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浏阳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许征说。3年来,记者曾多次到访道官冲,常常惊讶于当地的变化。每当问到李锋为什么要为道官冲付出这么多?他总是一句话,“为了实现了非遗在地活态传承与保护,让更多人认识非遗文化,让非遗走进公众生活。”

今年,浏阳发布《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条》,设立10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基金。非遗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各种形式,将精湛技艺传承下去,激发和引导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中来。”浏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推动非遗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浏阳非遗在时代大潮中展现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评论

让非遗项目更好地“活”下去

李东晓

央视年度法治人物、文化志愿者李锋扎根浏阳山区,投身当地的非遗挖掘和保护工作,充分说明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当前,在人们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应看到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传承窘境。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摆在地方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文化遗产应该传承发展,其中传承是第一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传承人的最大价值是其信息传递价值——他们总能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将一种又一种的传统技艺,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这一点是物质载体无法取代的。衡量一个民族传统是否已经断流的基本尺度,不是保存至今的文物,而是传承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

在过去的传统社会里,非遗属于生活常态,是不需要刻意保护的,因为那就是当时人们原本的生活方式。历史的跨越,时代的隔阂,某些非遗跟当今的现代生活不是很融洽,其存续自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活态传承”是目前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

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来看,收藏或陈列的方式固然能对非遗起到保护作用,但无法充分释放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活态传承”方式则不同,其重在唤醒非遗、激活非遗,通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多种方式,不仅让沉睡民间、收藏在博物馆的非遗活起来、会说话,而且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自觉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

展示非遗是我们的荣光,保护非遗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之所以在中国、在浏阳,在张坊,看到如此鲜活的非遗展示,就是因为我们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而面对未来,非遗保护任重道远,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那些年代久远的传说、戏剧、歌唱、手工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还会以旺盛的生命力繁荣在神州大地,给我们及后人带来更多惊喜和温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非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和热情势在必行。

非遗手工艺具有一种安静的文化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平衡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更大的价值。接下来,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之力,用网络元素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另一方面,让非遗项目更好传承,需要我们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通过让非遗展示见人、见物、见生活,激发广大市民的兴趣和热情。让青少年进一步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将非遗保护与传承融入常态化社会生活。通过多措并举,让公众更好地领略非遗魅力,从而让年轻一代扛起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大旗。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