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假期间影院快速恢复元气,“爱国爱家”主旋律影片圈粉
2020-10-09 10:08:31 字号:

浏阳日报讯(记者张玲)2020年国庆“撞上”中秋,沉寂许久的电影院也在假期热闹起来。《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等多部影片圈粉无数,票房也一路走高。记者走访浏阳多家影院发现,虽然相比往年同期,观影人数有所下降,但影院已经慢慢恢复元气,观影人数也在快速恢复。9月15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其中明确,原则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75%,并要求合理安排场次,减少放映场次,延长场间休息时间等。

从7月份影院恢复放映时上座率不得超过30%,到如今上座率不得超过75%。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浏阳的影院逐步恢复了生机。“虽然观影的人数还未达到往年的火爆,但是疫情过后的影院,能恢复起来很不容易!”利通太悦城中影佰纳影城经理林锦壮说。

星鑫国际影城负责人段一均翻出2019年的票房明细作对比:去年10月1日至7日,除了7日只有1000多人次观影外,其余几天的观影人次均突破2000,最高一天达到2630人次。而今年国庆假期的整体观影数据相比去年普遍出现了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影院观影人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憋了”大半年的中国人在假期多数选择外出旅游,释放压力。第二个原因则是今年是双节同庆,很多家庭选择了回老家和父母长辈团圆,也分流了一部分观影群体。

“但是影院一定会坚持下去的,我们会用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理念来回馈广大影迷。”段一均说,经过疫情后的人们,更明白家国同庆、人月两圆这样的状况来之不易,如今每个人都倍感珍惜,对于未来的电影市场,不少从业者依旧保持乐观。

特写

爱国爱家题材电影受追捧

“哎,看《我和我的家乡》了没?”“看了,好笑又感动,最后我都哭崩了!”10月8日,星鑫国际影城君悦城店,刚刚看完《我和我的家乡》的两名市民聊起了观后感。

《我和我的家乡》时长153分钟,通过几个故事单元,讲述发生在中国大地的家乡故事,借此抒发家国情怀,也展示出家乡脱贫攻坚的成果。时长有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全程有笑点也有泪点,有趣的地方,大家哄堂大笑,感动的地方,电影院里窸窸窣窣的抽嗒声此起彼伏。

“好看!里面那个《最后一课》,我一个大男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市民吴亦良说,片中老范在望溪村支教十年,倾其所有只为了培育下一代的事迹让他感动不已。

“爱国爱家,这样的主题总是让人感同身受!”市民黄先生说,除了故事情节,电影中祖国的辽阔山水也令人赞叹!

星鑫国际影城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国庆档期,爱国爱家主题电影领跑,口碑极佳。除了《我和我的家乡》外,电影《夺冠》也因为国争光的主题广受关注。加上此前热播的电影《八佰》,国庆档期爱国爱家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广受影迷追捧。

影评

笑点和泪点交相辉映的“主旋律作品”

张之俭

说实话,我对有些主旋律作品不太“感冒”的,这些作品其最初目的也是为了拿奖拿补助,就是不能从观众口袋里“掏钱”,他们有着高大上的牌子,却只能板着面孔训人,其实是掩盖内在的“空洞无物”。国庆期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也是主题“高大上”的主旋律作品,153分钟下来,电影院的笑声不断,泪点也不断,颠覆了我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电影毕竟不同于课堂,课堂上板着脸孔教育人也是不受欢迎的,优秀老师是不会照本宣科的,虽然有时候灌输也有必要,但更多的时候寓教于乐才会有好的效果。在这方面,电影比课堂的要求更高些,毕竟老百姓掏钱来看电影,不是来听课受教育,而是想放松休闲娱乐。真正好的电影,就是要让观众在轻松娱乐中休闲,当然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让观众得到教育,引发思考,受到启迪,让人感动,这个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也就是成功的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和我的家乡》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这个片子跟以往的电影不同的是,没有一个贯穿全片的故事,而是由几个不同的故事构成一个整体,通过全国各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以此来歌颂我们的祖国。大体上这么讲吧,《北京好人》是讲发生在北京和河北衡水的农村医保卡的故事,《天上掉下个UFO》讲的是发生在贵州的乡村旅游以及爱情故事。《最后一课》讲的是发生在浙江乡村教育巨变的故事。《回乡之路》讲的是黄土高原上农民治沙的故事。《神笔马亮》则是讲发生在东北的画家参与精准扶贫的故事。每个主题都很高大上,跟时事结合得非常紧密。

主题是很高大上,甚至有些老套,但每个小故事都讲得十分精彩很有新意。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有毛病有缺点的小人物,他们是小市民,也是新农民,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小毛病,但本性善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站稳立场。同时很多地方又让人感动落泪,是人性的美好让人感动,也有社会的进步让人欣慰。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东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很多人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并且激励着自己前行。正如中国女排,她们在经历了多年的低迷期后,通过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再次荣登世界之巅。

中国女排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人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每到有中国女排的比赛,常常是万人空巷,很多人挤在只有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看着“铁榔头”郎平的一记记重扣,每个人都激动不已。

《夺冠》这部影片回顾了中国女排振奋无数国民的夺冠之路,重温跨越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的确太需要一部能够引领市场、振奋精神和凝聚士气的电影了。作为国庆档上映的影片,《夺冠》无疑具备这样的特质。

影片使用现役或退役的中国女排队员饰演剧中人物,完美地解决了画面的技术动作和比赛现场真实性的问题。影片很好地处理了专业性和观赏性的关系问题,既照顾了普通观众对于该类影片紧张刺激的竞技场面的期待,又顾及到了专业粉丝对技术动作的挑剔要求,二者在视听呈现上达到了较为合理的统一。

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场戏完全超越了表演,因为这就是她的本色演出。在与巴西队的里约奥运会1/4决赛决胜局,郎平对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为你自己!”从过去到现在,朱婷成为中国女排队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可想而知有多么不易。

当然,如果抛开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家国情怀,这部电影的艺术性还是有提升空间的,说教味相对还有点浓,过程可以更紧凑流畅一点。不过,只要我们客观的想想,但凡这类影片,相比于纯虚构的影片来说,需要处理的现实因素非常多。况且,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单靠一部135分钟时长的影片来表现是不可能的。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导演总体上还是拿捏得比较到位。

这部电影上映后,相信“女排精神”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热词会强势复活,郎平以及中国女排的传奇会被各种形式一遍遍重放,她们成为人们眼里的共同英雄。而郎平也不仅是“女排精神”的象征,对很多人来说她代表了一个时代。

总之,这是一场“过瘾”的观影体验。中国女排以及以她们为主题的这部电影,配得上观众的赞美!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