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对自己非常“小气”,却慷慨助学
2020-11-03 11:24:16 字号:

张坊七旬老党员5年资助130名学生

01版封面-8.jpg

吉仕杰正在张坊中学开展德育讲座。“听吉爷爷讲故事”已经成为张坊中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刘珂摄

浏阳日报讯(记者张可夫通讯员李康宁)11月2日上午,张坊镇张坊村,76岁的老党员吉仕杰家。老人身上穿着一件旧衬衣,桌上摆着几道剩菜,准备留作当天的中餐。

就是这样一位吃穿用度十分节省的老人,却在公益事业尤其是捐资助学上格外大方。据统计,近五年来,仅张坊中学,就收到他的捐款超5万元。

谈及这位“银发先锋”,大家都习惯亲切地叫他“吉老”,身边的人都称赞他树立了好榜样。更有人说,他接过了“中国好人”朱自明的爱心接力棒,继续传承和弘扬捐资助学的大爱。

吉仕杰原是淳口人,1964年迁到张坊镇,从师学艺开起了铁匠铺。尽管家庭负担重,但吉仕杰很重视儿女的教育,他对妻子说:“你好好把儿女教育好,赚钱养家的事情交给我。”在重视教育、热爱学习的优良家风影响下,儿孙读书时成绩都十分优秀。

儿女都长大成才了,吉仕杰慢慢将精力放在了捐资助学上。

“国庆节孩子孝敬了我一笔钱,加上卖废报纸的收入,总共有6000元。”10月14日,吉仕杰郑重地把自己省吃俭用的6000元积蓄交到张坊中学九年级年级组长张智勇手中,用于奖励毕业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班上每个学期有1000元奖励基金,奖给学习成绩优秀以及有进步的同学。吉爷爷的善心对大家起到了激励作用,也鞭策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张坊中学149班学习委员邱彤说。

张坊中学副校长古水根告诉记者,在近5年的时间里,吉仕杰为张坊中学130余名学生发放奖学金4万余元,去年学校扩建他又捐了1万元。曾经接受过吉仕杰捐助的第一批学生去年参加了高考,有不少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

实际上,吉仕杰捐资助学已经有10余年了,具体金额已经无法统计。张坊镇江口村小万(化名)就是受他资助的学生之一,小万的父母均患有残疾,家庭十分困难,吉仕杰从小学开始资助他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小万考上田家炳实验中学后,吉仕杰又拉了他一把,继续资助他上学,帮助他考上了湖南工业大学。

这些捐资助学的钱,则是吉仕杰一点一点攒下来的。“一斤报纸能卖四五毛钱,多的时候一次能收上百斤。”吉仕杰每周都会出门收集旧报纸,2018年朱自明离世后,他就接手了这项工作。回收报纸攒下来的钱,他全都用在了捐资助学上。

“在我的老家,大家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孩子,穷人家的孩子凭借知识改变了命运,出现了好几个博士村。”虽然吉仕杰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他宁愿自己苦一点、省一点,也要让贫困学生继续读书,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进校园开展德育讲座

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除了捐资助学,自2016年开始,吉仕杰还会定期到张坊中学各个班级开展“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争做时代新人”德育讲座,截至目前已开展23期。“吉老每次上课都会认真准备教案,教案写好后还会发给我们修改。”古水根说。

每一次讲座,吉仕杰都会精心准备,秋收起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故事、法治故事等都是他讲课的内容,“听吉爷爷讲故事”也成为了张坊中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吉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很不容易。他讲授的革命历史,从内心激发了我们爱国的热情。”3年来,张坊中学149班班长罗毅每个学期都会听吉仕杰的课,吉老把革命故事讲得活灵活现,给罗毅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树刚种下去,根基不深,要用一根木棍支撑着让小树直立生长,才不会长歪。张坊镇留守儿童比较多,祖辈的教育特别重要。”吉仕杰说,他总结出了隔代教育“多学习、多沟通、戒娇纵、会挫败、学独立”5点心得,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也希望他们成才后能回报家乡。

特写

调解邻里纠纷、帮扶孤寡老人……

热心公益的吉老“永远年轻”

60岁那年,吉仕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获评浏阳市标兵党员、浏阳市百姓学习之星、张坊镇优秀党员等多个荣誉。

近年来,他陆续担任过张坊镇老科协委员、张坊村老科协会长、张坊商贸协会理事等职务。邻居问他:“你都70多岁了,还当那么多什么长的,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身体吃得消吗?”吉仕杰总是说:“是张坊养育了我,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一切,趁我现在身体还好,我要为张坊多做些事。”

儿女也总是劝吉仕杰享清福,但他闲不下来,热心公益,无论做什么事都十分积极主动,不计报酬。今年,吉仕杰还成为了一名微网格长,联系了20来户群众。

疫情期间,他把家里省下的口罩送到联系户手中;有夫妻因为是否要养牛吵架,吉仕杰耐心调解,并私下赊了许多饲料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小两口闹矛盾、邻里纠纷、小孩厌学,这些家长里短的大小事,吉仕杰都愿意出手帮忙,是村民眼中的“大管家”。

在采访中,作为张坊镇关工委成员,吉仕杰还向记者展示了下半年工作表,其中共9项任务,涉及教育、禁毒宣传、老年人健康等多个方面。村民们觉得,热心公益的吉老不老,吉老永远年轻。

评论:爱心温暖孩子们的求学路

李东晓

穿着旧衬衣,吃着剩菜,不知道是一份什么样的信念,让一位银发老人多年不遗余力地捐资助学。更令人动容的是,老人并不富裕,这些钱相当一部分是他收废旧报纸得来的。

老人真的很伟大,他省吃俭用只为了孩子的未来,他用一个人的力量,架起了爱的桥梁,也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明白在当代社会,还有比追逐物质更有意义的事。他满满的爱心像这个季节最美的银杏树叶,飘在了孩子们的心上。相信孩子们长大后也会像老人一样把爱心传递下去。

这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他深深懂得,顺利完成学业考上大学,不仅是孩子们的未来,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吉老对孩子们的捐资不计报答,只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也希望他们成才后回报家乡。”这种崇文重教的善心和大爱,给我们深深的感动和启迪。

“小树刚种下去,根基不深,要用一根木棍支撑着让小树直立生长,才不会长歪。”没有华丽的辞藻,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老人最真实、最质朴的初心。他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在助学路上,他用自己的光点亮山里少年人生的航程。

也许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对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热心人士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对受到资助的对象来说,可能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一份大爱点燃了孩子们继续求学的希望,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是的,我一直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善良的人做着温暖的事,向世人昭示着“人间值得”。吉老接过了“中国好人”朱自明的爱心接力棒,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继续传承和弘扬捐资助学的大爱。

为了贫困学子能读更多的书、能更好地读书、能通过读书变得更好,他们选择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正因此,他们身上的精神和力量才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得。让我们再次向老人致敬!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