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心扑在扶贫上,用帮扶真心换脱贫信心
2020-11-04 11:38:13 字号:

社港镇帮扶干部真抓实,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

04版镇村-3.jpg

社港村的小河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周细祥和他儿子正在放牛。刘珂摄

“周老啊,您这边有没有积压的农产品啊,最近我们对接了电商扶贫小店,要是有没销出去的,我们都能帮您销售。”在社港镇社港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细祥家中,孙文斗正在详细地询问、记录着他们一家农产品的销售情况。

孙文斗是社港镇的扶贫办主任,从2016年开始从事扶贫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的上户工作和响个不停的电话,忙得脚不沾地”。

也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孙文斗一样,一心扑在扶贫上、真情帮扶贫困户的扶贫干部,社港镇不少贫困户重新树立起了脱贫的信心,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蒋萌萌

用真心,倾真情

把扶贫工作落实落细

“多亏了孙主任的帮扶,这几年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太多了。”“孙主任帮我们家办下来了低保,还帮我们发展养殖产业,我们生活变得这么好,可离不开他啊”……在社港镇,贫困户们提起孙文斗,都是交口称赞。2015年年底,在部队待了12年的孙文斗转业到社港镇林业站。2016年,他担任了社港镇扶贫办主任一职,负责镇上的扶贫工作。一开始,他就感到责任重大,并把压力转换成前进的动力,“我是千千万万基层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我能做的也就是设身处地为贫困户着想、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下乡走访、整理档案、准备会议……刚开始接手扶贫工作的时候,镇上的扶贫办就他一个工作人员,孙文斗忙得就像旋转的陀螺。扶贫工作任务重、事情繁琐,难题多,为把工作干好,“5+2”“白+黑”成了孙文斗的工作常态。

孙文斗家在永安镇,最忙的时候,他连续三个周末都在单位加班,没有回去。问起家人对他这份工作的看法,孙文斗笑着说,“家人以前还会埋怨我,说我还要不要这个家了。现在,他们看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与扶贫成效,也越来越支持我了。”

翻开孙文斗的工作笔记:“新光村芦笋基地第二期建设规划”“对12个村开展‘回头看’工作”“对接消费扶贫小铺”……一字一句,记录着他的扶贫工作足迹。

“刚到这边的时候,有的村里还没通上水泥路,有的贫困户还住着土坯房,如今可是大变样了。”谈起近年来的扶贫工作经历,孙文斗说,经过这几年的帮扶,贫困户们住上了新房、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只要想到这些改变,有我们出的一份力,我都会觉得工作再辛苦也值得。”

兴产业,促就业

带着贫困户走好脱贫路

“原来我们家根本没什么经济收入,有时候得靠借钱才能过日子。现在家里有了收入,日子也比以前好过多了。”今年79岁的社港村村民周细祥正在喂鸡,见到前来走访的孙文斗,他很高兴,“孙主任啊,我们家前一阵的水稻、莲藕都卖出去了,不劳你费心咧。”

周细祥一家6口人,妻子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儿媳则是智力一级残疾。两个孙女,一个在读小学,一个还只有上幼儿园的年纪。在村里,了解他们一家人情况的村民都摇头:“就这么一家6口人,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在了解到他们一家的困难后,孙文斗与其他扶贫干部为他家申请了低保、重残补助和困境儿童补助。“周细祥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有丰富的种养经验,儿子也能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孙文斗告诉记者,针对周细祥家的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因户施策,制定了帮扶计划,扶持他们从事小规模的种植养殖产业。

“现在我们种上了4亩水稻,还种了一些莲藕。儿子带着儿媳每天能扯上5公斤藕去集镇卖,一天也有100多元的收入。”在帮扶干部的真情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周细祥还饲养了两头大黄牛,“每年能下一头小牛,自己喂一年卖给别人,能赚1万多元呢。”

同时,周细祥还在自家房屋门前养了近100只鸡鸭和两头羊。一年下来,种植养殖能给他带来3万多元的经济收入。欠下的债还上了,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周细祥对生活有了盼头,人也精神多了。

“今年我的房顶漏水了,孙主任他们还通过捐款的方式给我筹到了房屋改造款。”周细祥指着新修建的的屋顶,语气有些激动,“扶贫干部这样尽心尽力帮扶我,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

在社港镇,像周细祥一家这样圆了“脱贫梦”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近年来,在孙文斗等众多基层扶贫干部的努力下,社港镇大力发展产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带动373户1262人发展产业、稳定增收;积极对接公司,575人实现就业;扶持壮大清江博实建筑劳务公司、阡陌客农业公司、新光芦笋扶贫基地等平台,实现产业就业386户、就业务工93户。

从2014到2019年,社港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452户1500人实现脱贫,剩余的17户30人也将在年内全部实现脱贫。

特写·脱贫故事

单手撑起脱贫致富“一片天”

“要是放在几年前,我都不敢想象我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今年54岁的寻继芳是社港镇新光村人,身边唯一的亲人就是母亲。几年前,一场意外事故导致了他的手部三级残疾。2015年,寻继芳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场飞来横祸,让这个家庭遭受了重大打击,但寻继芳并没有自暴自弃,“当时我想着,不能做农活了,我就出去找点零工。可是我找了很久,因为残疾,基本上没有人招我。”

“那段时间我和我妈只能靠东拼西凑地借钱过日子,原本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房子我也想着要卖掉的。”寻继芳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得到了多方的帮扶。但是这个倔强的汉子却不想一直戴着这顶贫困帽子,更不想靠这顶帽子过日子,希望靠自己脱贫。

2018年,在自身努力与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寻继芳应聘到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从事安保、禁烟劝导工作,月工资近2000元。

同时,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寻继芳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山泉水运送工作,从龙华山将山泉水运送至有需求的单位与居民家中。

“帮扶干部还帮我联系了附近不少的单位和居民,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早就自暴自弃了。”寻继芳在上班、送水赚钱的同时,还准备了一批轮椅,租赁给医院里不方便行动的患者们。

靠着不懈的努力,寻继芳在2019年实现了脱贫,今年的年收入达到了1.8万元。

收入越来越稳定,日子越过越好的寻继芳还在今年有了更大的喜事——交往了一名女朋友。谈到现在的改变,寻继芳的眼睛有些湿润:“扶贫干部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未来我也不会辜负他们的热心,努力将日子过得更好。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