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男子构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获刑
收购他人营业执照用于办理对公账户,帮某网络赌博平台结算赌资,短短两个月时间,浏阳男子钟某根就结算了180余万元。
近日,钟某根因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包括钟某根在内的营业执照买卖双方共7人同庭获刑。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通讯员谭玉芳刘声幸
提供对公账户,帮赌博平台结算赌资
不需要对外实际营业,只需要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营业执照就能赚到大钱……今年2月份,待业在家的钟某根找到了一个“轻松赚钱”的门路:他在朋友晏某的邀约下,成立了一家代办营业执照的工作室,但这家工作室在为他人代办营业执照后,并不将证件交于他人用于实际经营,而是予以现金收购。
收购营业执照就能赚钱?晏某随后的一番解释,让钟某根“茅塞顿开”。原来,代办营业执照既是一个幌子,也是赚钱的主要工具,工作室实际上是为一家网络赌博平台提供资金结算业务,并可从中分成牟利。
“要结算资金,就需要很多的对公账户,而办理对公账户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在规划好赚钱“蓝图”之后,钟某根在双拥路租下一个场地,并雇请他人作为工作人员,专职收购营业执照,然后办理相应的对公账户。
有了对公账户,钟某根又用对公账户申请支付宝账户及收款二维码,在赌博平台接单“跑分”“上码”等业务。在收取参赌人员赌资后,钟某根等人将赌资提现到对公账户,之后再转账到赌博平台账户,并按比例进行分成。
在经过首单操作后,钟某根就按照“结算一万元赌资分成四百余元”的模式,获得了提成。
大肆收购营业执照,两月牟利八万余元
尝到甜头的钟某根,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替赌博平台结算资金上,并亲自出面以他人信息办理营业执照,再以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收购。
“他找到我,说要我提供身份信息给他,给我办个不需要实际经营的营业执照,给我1000元钱,我想反正自己也没打算经商,就提供给了他。”只为眼前利益,没有考虑法律后果的张某,就这样将自己的身份信息提供给了钟某根,并办理了一张营业执照,“事情都是钟某根去办的,我收钱后,也没有再过问。”
也正是这样许以他人一定现金回报,钟某根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利用他人身份信息申请营业执照34本,并全部办理了对公账户,为赌博平台提供资金结算服务。
今年5月4日,钟某根、晏某及部分出售身份信息及营业执照的7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据检察机关指控,自今年2月起,钟某根等人在并非自己实际经营的情况下,利用他人对公账户在网络赌博平台上接单“跑分”,帮助赌博平台提供资金结算服务,短短两个月时间,结算赌资金额高达180多万元,从中牟利8万余元。
看新闻学法律
应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保护好个人信息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钟某根、晏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结算金额超过百万元,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均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此外,两人合伙买卖营业执照,其行为构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均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数罪并罚,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其余五名被告人也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分别获刑六个月至八个月。其他涉案买卖身份信息的嫌疑人另案处理。
一审宣判后,承办该案的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应当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如个人微信、支付宝、手机号码等,切勿为了蝇头小利买卖使用个人信息注册的营业执照及对公账户。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