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作家兼导演张品成来浏拍摄纪录片,将呈现浏阳两位烈士的故事
2020-11-18 11:02:54 字号:

不会有人忘记你

11版浏阳河-1.jpg

张品成(左)与余发海(右)来到浏阳,拍摄纪录片《不会有人忘记你》。记者彭红霞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喻德文,男,湖南省浏阳县二十六区练冲乡邓思村人(今社港镇),1945年7月入伍,1947年入党,任湖南省军区军政干校卫生科医助,1952年9月13日牺牲,时年24岁。

陈文德,男,湖南省浏阳县二区浆田乡新召村人(今关口街道溪江村),1947年8月入伍,二野11军31师91团战士,1952年9月7日牺牲,时年31岁。

他们,一个是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2008年“全国十大真情人物”、2009年“湖北省道德模范”,名叫余发海;一个是著作等身、曾拍摄过数部电影和电视剧的浏阳籍著名作家兼导演,名叫张品成。为了铭记长眠在赤壁市羊楼洞村的142位英魂,张品成决定将余发海十多年来不畏艰辛为烈士寻亲、帮烈士亲人圆梦的故事拍成纪录片《不会有人忘记你》。

“这142位烈士中有两位是浏阳人,一位叫喻德文,一位叫陈文德。目前均已帮他们找到了亲属。”张品成介绍,正是因为这批烈士中有两位浏阳人,所以此次拍摄分别前往两位烈士的家乡——社港镇与关口街道取景。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142位烈士长眠荒坡

换肾警察卖房助烈士寻亲

今年70岁的余发海是湖北赤壁人,退休前是一名基层警察。因为辛劳成疾,双肾坏死,在生命垂危时,赤壁市的同行及爱心人士纷纷为他捐款。余发海成功地做了肾移植手术。2005年,再回到工作岗位上时,余发海被安排做整理公安史志的相关工作,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听说在地处湘鄂赣边区的赤壁市羊楼洞村有一片烈士墓群,为此,他决定前去考察。没想到这次考察,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也改变了余发海此后的人生。

因为人生地不熟,几经周折余发海才找到了这片鲜为人知的墓群。

“那里人迹罕至,一排排风化得模糊不清而又矮小的墓碑显现在我眼前,让我震憾了。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像是一个加强连埋伏在那山坡荒草之中……”

余发海怀着沉重的心情数了数这片烈士墓群,一共有142座。这些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埋葬在这里?他们是怎么来的?他们家里的亲人知不知道?顺手在墓前扯了一把草扎成个把子,余发海细心擦去碑上的清苔和灰尘,用手指触摸着墓碑上风化得有些模糊的文字,这才看清碑文上记载的是一个个战士的姓名、籍贯、职务、部队番号及牺牲时的年龄。

选了几个较清晰的碑文看了看,余发海发现竟然是一些抗美援期的志愿军烈士,有一些还是少数民族战士。朝鲜离赤壁好几千公里,烈士们怎么会安葬在这湘鄂赣边区的深山里?为了便于记录,余发海雇人将墓地里的荒草清理干净,然后将碑文上的字逐个描出来。

在整理的过程中,余发海发现这142位烈士来自全国24省128县市,分属31个军、37个师、100多个团。按碑文上记载的资料来归类,其中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烈士占75%,解放军烈士占25%。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湖南籍的烈士有28位。为了弄清这142位烈士的来历,揭开尘封的谜底,余发海四处査找史志及档案资料,才发现1949年5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的一个团在此驻防。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该团被抽调上前线。中南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将这里的营房改建成一所临时野战医院,曾收治过从朝鲜前线转送来的志愿军伤员,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伤兵医院”。其中142人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而牺牲,就地安葬在这片山坡上。

余发海久久不能平静。这些英烈来自何方,他们的亲人是否知道他们长眠在此?一个又一个问号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由此他踏上了为这些英烈寻找家乡和亲人的道路。

可是行政区域的改变、地名的变更,让“寻亲”之路困难重重。

为了帮烈士寻亲,余发海卖掉了房子,花光了个人积蓄。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不断有人加入“寻亲”的队伍。

从2005年开始,在志愿者及媒体的帮助下,经历千辛万苦的余发海找到了其中120位烈士的亲属。

两位浏阳英烈的亲属已找到

知名导演来浏拍摄纪录片

在认识余发海之前,浏阳人张品成是海口市作协主席。在圈内,他早已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导演。因为写作和拍摄红色历史故事,张品成的作品屡屡获奖。

2019年,张品成带着海口市作家协会“特区作家看老区”采风团前往赤壁。在采风过程中,余发海的故事让大家十分感动,也让张品成的心澎湃不已。

一个身患重病的退休警察,拖着换过肾的病体,一心本着“我现在的生命是社会爱心给的,我要用余生回报社会”的信念,为长眠在赤壁市羊楼洞村荒郊野外的142位烈士默默奉献。十几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为烈士寻找亲人。余发海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下多少时间,但他执意做着一件事:“我要抓紧时间,能多找一个就多找一个。”

“他发起和努力为之的这件事,意义重大。是他,使负伤牺牲的忠魂不会被人忘记,使烈士战友、亲属、乡亲找到了烈士们的墓地,他使‘不朽’‘永在’这些词不再苍白无力。”因为这142位英烈的故事,更因为余发海,张品成做出了一个决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电影,记录这一切。

11月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以142位英烈为素材的纪录片《不会有人忘记你》在湖北赤壁市羊楼洞举行了开机仪式。

拍摄的过程也是一次回顾历史的过程,张品成表示这个故事的很多细节让人揪心:“142位长眠在羊楼洞村的烈士,几十年来不为外人知晓,他们的亲人大多数并不知道烈士牺牲了,一个身患重病的退休警察十几年和社会热心人一起努力,帮大部分烈士找到了亲人。现在仍然执着地在为剩下的20余位没找到亲人的烈士寻亲。”

“喻德文,男,湖南省浏阳县二十六区练冲乡邓思村人(今社港镇),1945年7月入伍,1947年入党,任湖南省军区军政干校卫生科医助,1952年9月13日牺牲,时年24岁。”“陈文德,男,湖南省浏阳县二区浆田乡新召村人(今关口街道溪江村),1947年8月入伍,二野11军31师91团战士,1952年9月7日牺牲,时年31岁。”2017年,余发海辗转联系上了两位浏阳籍烈士的亲属。而因为这次拍纪录片,来到烈士的家乡浏阳,不管是作为寻亲发起者的余发海还是作为导演的张品成,都感慨不已。“浏阳为革命牺牲在外的烈士其实很多,这片红色的土地值得我们充满敬意,这些英烈的名字也值得后辈牢记。”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