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解码高位再进位
2020-12-17 11:23:33 字号:

7项指标均获"A"级以上,浏阳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位列全国第九

06、07版深度-1.jpg

12月16日,中郡研究所发布了《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晓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等监测评价结果。

榜单显示,浏阳市位列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9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11位,两项排名均比去年再前进1位。

百强竞争犹如高手论剑,高峰登顶,拼的是综合实力,比的是优势特长,竞的是发展潜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三期叠加”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宏观背景下,浏阳实现高位再进位,这不仅是对浏阳县域经济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浏阳奋力担当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县域排头兵的生动实践。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胡吉星罗晓芳

竞强争优

以高质量项目撑起高质量发展

06、07版深度-3.jpg

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时代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竞强争优”。中郡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认为,竞强争优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的主旋律。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浏阳决策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12月8日,浏阳市举行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观摩团成员实地观摩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现场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一处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幢幢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这些正成为浏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当天观摩的重点项目中,既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20亿元的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其主厂房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改写湖南“缺芯少屏”的历史;总投资10亿元的蓝思新材料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20亿元,将成为助推浏阳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大引擎;泰科天润碳化硅芯片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国产功率半导体的自主可控,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也有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项目:按照三甲医院进行规划建设的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充满文艺气息、高科技感的浏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浏阳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推动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撑起浏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聚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谋篇布局,着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将在更高起点深化创新开放、在更广领域集聚资源要素、在更高层次承接重大项目,主动把浏阳放在更大的坐标系去考量和规划,抢占县域发展先机,为浏阳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市委书记黎春秋表示,浏阳将持续优化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努力实现高质量的供给、需求、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同时,在向中高端结构增长的转变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努力担当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县域排头兵。

优无止境

优化营商环境,筑牢高质量发展“生命线”

06、07版深度-7.jpg

在中郡研究所发布的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榜单中,“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着重看经济数据,在“投资增长率”方面,浏阳的评价指标为“A++”(指全国2倍增速以上,为最高等级),这背后是浏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浏阳开全省先河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今已升级为“一件事一次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出15项应对疫情助力企业发展措施,减免租金、社保及相关税费10.44亿元;创新实施“三集”审批机制,在浏阳市民之家设立集中审批服务区,按照“集中办公、集合查验、集成审批”原则,以战时状态帮助项目快投资、快动工、快投产,跑出了项目审批“加速度”……

长沙惠科项目是“三集”审批机制的首批受益者。按照常规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需要12个工作日,但最终仅用4个工作日就顺利办好。这也使得惠科主体封顶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20多天。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近年来,浏阳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大胆改革创新,着眼“三化六最”,贯彻“五个彻底”,努力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浏阳实践,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而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浏阳吸纳投资的能力不断增强,“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浏阳迎来了“百鸟来巢”“千商入浏”的良好态势。今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引进项目183个,计划投资总额470.96亿元。在新引进的项目中,计划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20个;“3类500强”项目4个,同比增加3个。

“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强更优的举措,加快打造最优质、最精准的市场环境,最高效、最快捷的政务环境,更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更包容、普惠、担当、廉洁的人文环境,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金字招牌。”浏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环保格局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

06、07版深度-6.jpg

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在中郡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县域相对天蓝指数”便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记者梳理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榜单,发现排名前十强的县(市)中,仅有福建晋江市、湖南浏阳市及浙江义乌市在“县域相对天蓝指数”这一项获得了A+等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注重县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浏阳始终着眼于“蓝天碧水、生态发展”,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3%,三大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浏阳河入选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名单、出境断面水质均值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的庄严承诺成功兑现。

成绩的取得,A+等级的背后,离不开浏阳构建的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以碧水保卫战为例,2017年4月,浏阳在长沙地区率先实施河长制,打响了一场以浏阳河保护和治理为突破口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调度下,环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多个部门和浏阳河沿线乡镇(街道)通力配合,齐抓共管,让浏阳河干流Ⅱ类水质综合达标率从2017年的8%提升到2018年的25%,再到2019年的100%。

在蓝天保卫战上,浏阳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的90.6%,2018年的94.2%,提升到2019年的95.3%。记者从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2月15日,浏阳市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50天,优良天数累计350天,优良率为100%,与去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增加16天,优良率上升4.7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浏阳的生态环境“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浏阳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传播环保理念,引导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一流的生态环境,如今已成为浏阳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

以人民为中心

幸福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齐头并进

“以人民为中心”是本次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的重要体现。在“县域发展”评价体系中,“县域相对民富指数”是着重突出的指标,浏阳此项指标获得了“A+”等级评价。

“民富”,不仅要让老百姓有收入,同时也要增强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2019年,浏阳聚焦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00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253元,获评“湖南省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县(市)”,同时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方面不断完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稳住老百姓的就业“饭碗”,才能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在每年开展多场次、多类型招聘会,为企业和人才搭建桥梁的基础上,今年浏阳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打好稳岗促就业“组合拳”。今年以来,截至11月初,全市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99个,培训总人数达到18828人次。

而在疫情之下,今年社会资本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全市市场主体数量持续攀升,创新创业红利不断释放。1月—11月份,全市新增商事主体17059户,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撑了就业形势稳定和经济发展,稳岗就业的春风持续在浏阳大地吹拂。

稳岗就业,才能有效刺激消费、释放需求。据统计部门统计,2019年浏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7.2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以来,在前期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同时,浏阳先后组织举办长沙市首届汽车消费节(浏阳分会场)暨第二十二届浏阳车展、淮川首届国潮美食文化节等消费节会,大力推动“三间”经济发展,全面提振市场消费信心。

作为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要一环,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显然也是大众关注的热点。

浏阳始终关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不断加强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19年全市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并获评国务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医疗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教育水平提升上,2019年,浏阳新增学位11340个,高考质量评价蝉联长望浏宁四县(区市)“十二连冠”,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提质,美丽乡村遍地开花,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风景怡人,如今,生活在浏阳,工作在浏阳的人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新闻

全国县域发展质量基本指数A+优等级县市

浏阳基本指数排名第一

中郡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县域发展质量基本指数监测评价表显示,浏阳获评A+优等级,基本指数为89.08,为上榜县市最高分。

据了解,县域发展质量基本指数包括县域创新活力指数、县域民生建设指数和县域绿色发展指数,监测评价指标多达48个。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浏阳有着深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基础。近年来,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逐步构建具有浏阳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浏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2019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增幅95.5%,科技创新工作在201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典型推介。

民生实事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从浏阳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考核办公室了解到,2020年浏阳共铺排民生实事项目和“一圈两场三道”民生实事项目46个,截至11月底,38个项目已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红色是浏阳的底蕴,绿色是浏阳的底色。近年来,浏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浏阳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建设绿色浏阳,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美丽浏阳。2019年12月28日,新华网主办的“绿动中国、绿创未来”第六届绿色发展峰会暨点赞2019绿色中国典范活动上,浏阳市荣膺“2019年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为湖南省县区市唯一。

步履坚实,行稳致远。在县域发展质量基本指数等级监测评价的四个大项中,浏阳有三项获评A+等级,一项获评“A”等级。无论单项指标,还是综合指标,都居于全国县域前列。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