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正社区以美食做桥梁,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评委们正在试吃选手们准备的各种美食。记者彭红霞
还记得今年11月初,淮川街道西正社区的那场美食PK赛吗(详见本报11月6日10版《社区食堂里的厨艺比拼,在美食中增进社区情》)?这股美食之风一直延续到12月21日冬至,变成一场更精彩的“‘暖暖冬日——厨神争霸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多名美食爱好者撸起袖子争霸“厨神”,端出了牛排、意面、狮子头、干锅牛蛙等美食,让人大饱眼福、大饱口福。
西正社区还特别邀请了辖区计生特殊家庭、精准帮扶家庭来当大众评委。大家聚在一起,品尝美食,交流感情,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温暖的冬至。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厨神争霸
20多名美食爱好者大展身手
厨神争霸赛于21日下午2点在豪兴街丰顺源餐饮店举行,分为“小吃组”和“菜品组”。评委们早已就坐,参赛选手则在厨房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现场浓香四溢。
“小吃组第一道菜来了!大家忍住口水哦!”随着主持人一声调侃,55岁的家庭主妇罗文英端着她的拼盘上来了。她做的是“素食集锦”,摆盘里有菜头、紫苏杨梅、糖醋姜丝、木瓜、酸萝卜等,让人一看就唇齿生津,原来罗文英最擅长做的就是盐旱茶。不过大家还没来得及细看,第二位参赛选手庄俊鑫已经端着他的美食“网红奶枣”和蛋糕上来了,他介绍说自己做的“网红奶枣”和糕点都是低糖低油,非常健康。再看那“网红奶枣”,是将大红枣剖开,里面放上坚果,造型新颖有趣,口感兼具红枣的绵软和坚果的酥脆。
此时,小吃组其他作品包括牙签牛肉、多味肠粉、手工饺子等等一一上台,让人目不暇接。评委们已经拿着碗筷四处试菜,频频点头。
小吃组的选手大展身手,菜品组的选手亦不遑多让。先有李先国的青椒炒肉、贺琼的肉丸子,再有谭智赜的干锅牛蛙、潘望的狮子头、黄伟的土鸡汤,还有西餐高手“龙猫森林”带来的牛排和意面……
美味太多,把评委们都难住了。评委每人手中有3张票,最终手工饺子和牛排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具人气奖”;两道作品的制作者陶丰和曾菊贤则收获了此次比赛“厨神”的称号。
打造平台
成立美食兴趣小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美食能丰富居民生活,更能增进彼此情感,为了让“美食之风”延续,比赛现场,大家高票推举“厨神”之一的陶丰成为西正社区“美食兴趣小组”组长。她当即建立起美食微信群,以推广健康美食为己任。
“建群好!交流美食也是种健康爱好。”评委廖许生笑着说。这次被邀请来做大众评委,他非常负责,每一道菜都认真点评、打分,而且廖许生对美食很有自己的见解,比赛现场很多细微处都能尝出门道。他说清炒莴笋这道菜,应该先把锅烧红,热锅冷油再倒莴笋,放点白醋,快速炒均匀,这样炒出的莴笋脆而不老;他评价牙签牛肉这道菜非常入味,肉质松软,制作者非常注意细节,因为牛肉纤维粗,切丁时必须要反着纹路切才能确保细嫩……
评委吴胜贤也是美食爱好者,他评论土鸡汤味道重了点,不应该放味精;肉丸拌肉要注意均匀等。相对于美食爱好者的交流,现场还有很多“吃货”专职“大快朵颐”,一名计生特殊家庭成员表示,当个西正社区的吃货真幸福!
“西正社区处于老城中心,美食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西正社区党总支书记邱练说,豪兴街、解放路、圭斋路,遍布各式小吃。如今美食承载着更多的意义,从11月那场90后和70后的美食PK赛开始,西正社区的居民们就将美食当作一种可以交流、切磋、共享的快乐,甚至架起了温暖特殊家庭的桥梁,社区亦及时响应,推动这股风尚,帮助大家打造更多平台,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