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好天气,蔡海波到田间修理沟渠,为明年的水稻种植做准备。刘珂摄
12月21日,冬至,阳光照进金刚镇平湾村,田野里明亮开阔。上午10时,扛起锄头,蔡海波就往田间走去,“趁着好天气,要把两条沟渠修一修,为明年开春后的早稻种植做点准备。”
蔡海波要修的,并不是自家的沟渠。自今年3月份担任平湾村余湾一支部微网格长以来,蔡海波就成了村上20家农户的“管家”,宣传解读惠民政策、解决生活难题、提供便民服务……在这其中,“兴修水利,广种两季稻”成了蔡海波微网格工作的一个重心。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高雨
广种粮
想方设法推动两季稻种植
“粮食安全有根基,全面小康才有底气。”对于这个朴素的道理,在田间地头长大的蔡海波深以为然。只是没想到,当上微网格长,一到联系的农户家走访,蔡海波就与种粮这项“重要工作”对接上了。
“我们这个村离太子湖有点远,要种两季稻的话,水是个问题。”当着夜间来走访的蔡海波的面,联系户蔡红作直言不讳。
蔡海波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第二天就到田间展开调查。他发现,包括他联系的20家农户在内,大家的田地都比较少,且呈小块分布,不便于机械化操作;同时因为金刚是花炮重镇,农户大多进厂务工,种粮积极性不高,最直接的表现便是水渠失修,导致本来就很少的水无法到达田间。
通过一天天的实地走访,蔡海波心里慢慢有了一张“修渠地图”:这些田严重缺水,需要新修沟渠;那些水渠功能完善,清淤、加固护坡即可……站在田边,蔡海波做出一个决定:做实做深微网格长工作,就从带头修水渠开始。
于是,春天的田野里,经常能看到蔡海波在挥舞锄头修水渠。慢慢地,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一片人……农户们都跟着蔡海波一起动起来了。
水渠修好了,该种粮了,问题又来了。“好多年了,我们一直都是一年种一季,今年要种两季,一是没有积极性,二是要进厂打工没有时间啊。”在村上举办的微网格“相约7点半”主题会议上,一个联系户再一次“直言不讳”。
有事说事,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早稻要秧苗,蔡海波下田查看,上户宣讲政策,帮助解决种子采购……
这些努力,立竿见影。“我们村多年没种过早稻了,今年能完成700亩早稻种植任务,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平湾村村干部彭桂生说。
抢收粮
日夜奋战确保“颗粒归仓”
水渠修好了,水稻种上了,让蔡海波没有料到的是,雨水来了,而且一下就没停。
进入今年9月,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一下打乱了秋收的节奏,并对水稻的成熟和收获带来不利影响,有不少水稻出现了倒伏、穗上芽等情况。
一时间,水稻的收割、晾晒成为蔡海波和农户们共同的“心病”。蔡海波深知:万一粮食没有收上来,不仅导致前期的所有努力白费,还会影响晚稻种植,甚至影响明年农户的种粮积极性。37个人的联户群里,收粮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每天一大早,蔡海波就会将最新的天气信息发送到群里,同时提醒联系户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早开好排水沟;“线上”做完提醒后,“线下”又到田间查看水稻成熟情况,多方联系收割机,只待雨停就开进田里,抢收稻谷。9月28日,蔡海波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久雨初晴”。他赶紧对接好联系户,并将早早联系好的收割机请进村,开进稻田抢收。“那几天,他都是守在我们的田里,一边安排收割,一边通知我们来拖谷回家。”联系户黄启元说。
抢收水稻,日夜奋战,20户联系户的田,都成了蔡海波自己的田。最晚的一次,蔡海波坚守到了凌晨一点。“大家都很佩服他,有担当,很负责,我们的微网格工作,就需要他这样的人来做。”平湾村村干部兰美芳说。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