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日到联户群众家中走访,收集村民近期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刘珂摄
走进刘宗日家中,第一眼看到的,是一面鲜艳的党旗。
刘宗日是金刚镇金市村文昌阁二支部委员。他主动把家里的客厅改成了党支部活动室,成为支部党员们的活动阵地。
“党建+微网格”工作在金刚镇铺开后,刘宗日又主动申请担任了微网格长,联系周边23户群众,他家的党员活动阵地又成了一个联系群众的阵地。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巍
耐得烦:帮助村民改造旱厕
12月11日,记者来采访时,刘宗日刚结束了一件“折腾”了几个月的工作——帮助同村居民进行旱厕改造。
旱厕改造工作上面有政策,群众有意愿。刘宗日此前逐户上门宣讲,又帮助村民申请改造、联系施工人员,工作推进比较顺利。
但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户群众家里的老人今年因病住院了几个月,花费较大。刘宗日平时经常上门走访,也帮助其解决了不少问题。
“这户人家觉得总麻烦别人不太好意思,旱厕改造就想缓一缓。其实大家乡里乡亲,互帮互助是应该的。”刘宗日说,他把问题向支部进行了反映,在支部的支持下帮助这户群众进行了旱厕改造,几乎没让他们操心。
另一户群众则因为家庭原因,一直没有进行旱厕改造,为此,刘宗日没少上门进行沟通。从一开始的闭门羹,到后来的理解支持,对方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刘宗日的帮助下,这户群众几天前刚刚完成了旱厕改造。村干部刘起亮说,如果不是耐得烦,把联户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微网格长的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对于微网格长的职责,2016年入党的刘宗日在这些具体工作中有更深的体会:“党员联系群众,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党员就在大家身边。党员怎么做的,大家都会看在眼里。”
吃得苦:开车到醴陵找农机
从今年3月担任微网格长以来,刘宗日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联户群众对他的信赖,这也成为他工作的动力。
今年9月持续多雨,抢收稻谷成为村民的“头等大事”。刘宗日与联户村民有200多亩稻田,看着在田里淋雨的稻子,他急得不行。
那段时间,他开着车,一门心思找农机,最远甚至找到了醴陵市李畋镇。看到农机他就上去打听,但多数回复都是忙不赢。“大家都趁着停雨的间歇联系农机抢收,农机特别抢手。”现在再说起抢收的经历,刘宗日还是很感慨。
辗转寻找了好几天,刘宗日终于联系到了农机。“只要停雨,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农机都抢收不停。只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抢收。”刘宗日说。
村民们及时抢收了稻谷,解决了“头等大事”,都说是多亏了刘宗日“吃得苦”。
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信息收集员、和谐稳定促进员、推动发展引领员,对刘宗日来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微网格长这样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了,小事就不会出村。”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