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向群众宣讲安全知识。刘珂摄
刘波是金刚镇沙螺村村主任,也是泉江党支部1号微网格长。“双重身份”让他对微网格长的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
“我干得怎么样,不仅联户群众看在眼里,全村的微网格长也看在眼里。要是我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带动其他微网格长一起干呢?”
拉高标杆、自我加压,群众把刘波的努力看在眼里。这次成为金刚镇优秀微网格长候选人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评价。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巍
花大力气提升头盔佩戴率
刘波一天的工作,经常是从清晨路口执勤开始的。用他的话说,“就当是晨练”。12月20日清晨,轻风薄雾阵阵寒。刘波和志愿者们臂佩袖章,哈着白气,在村主干道路口执勤,劝导摩托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文明安全行车。
金刚镇沙螺村处于湘赣两省三县(市)交界,邻近醴陵和上栗。每天清晨,许多花炮厂务工人员都会骑乘摩托车经过沙螺村去上班。
“人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比较大。我们只能勤上路,多劝导。”刘波说。
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是刘波在走访时发现的备受群众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刘波没有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局限在自己管理的微网格内,而是置于全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全局,带动所有微网格长参与进来。
在他的努力下,沙螺村成立了巡防队,重点在花炮厂上下班前后的时间段开展常态化的交通安全劝导工作。
不仅如此,刘波还积极走访花炮企业,支持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用规章制度来要求企业员工骑乘摩托车时佩戴头盔。“不戴头盔不准离厂,企业这样的硬性规定,比我们上路劝导的效果要好很多。”刘波说。
企业的联动配合,加上常态化的执勤劝导,沙螺村摩托车、电动车骑乘人员头盔佩戴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刘波说:“之前有很多外地的花炮厂员工,骑乘摩托车不习惯戴头盔,甚至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经过这大半年来的努力,现在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牵线搭桥解决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问题
将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纳入全村整体工作通盘考量,标本兼治,这是刘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之一。因此,在走访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在了解群众的具体困难之外,刘波更习惯将问题归纳起来解决。
今年以来,浏阳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烟花爆竹产业转型升级、淘汰退出工作。一些花炮企业退出或转型,给当地村民就业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一些花炮企业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复工后部分外地员工流失,需要重新招募员工。
刘波敏锐地察觉到,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信息互通。“我自己的联系群众中有一名花炮老板,他就反映企业复工后缺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波向这家企业先后推荐20多名村民,这些村民都有在花炮企业务工的经历,很快就达成了就业意向。
刘波说的这名花炮老板叫何光树。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位于文家市镇。为了解决村民上下班的问题,企业还联系了车辆,定时接送沙螺村务工人员上下班。
有了这次成功,刘波进一步摸底,并多次组织小型的用工就业对接活动,既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又帮助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刘波看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作用,首先要让群众信赖。无论是担任村主任还是微网格长,“把群众放在心上,把事情干好,大家才会相信你。”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