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来浏十年,拍了十年,已深深爱上这座城
2021-02-03 10:31:23 字号:

他想给这座城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免费为50个在浏过年的外地人拍"全家福"

06版资讯-3.jpg

汤琪翼在影楼给客户拍照。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鹏

“我想为这个城市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今年政府号召大家就地过年,我想为在浏阳过年的外地人送去一点关怀。”今年37岁的汤琪翼是望城人,2010年跟随妻子来到浏阳后,就在这里安下了家。他说的“关怀”酝酿了近两年——免费为在浏过年的外地家庭拍摄一张全家福。

早在2019年上半年时,汤琪翼就动过这个念头,那次他接待了一组特殊的顾客,需要为他们拍摄一张特殊的全家福。“一共有3个人,一位母亲和她的一双儿女。是儿女来交钱要求拍摄的。”汤琪翼说,事后得知,原来他们的父亲在拍摄前一个月病逝了,此前他们就想过拍摄一张全家福,但由于病情,直到最后也没有拍成。

开始拍摄前,影楼的化妆师为那位母亲化妆,此前一直绷着脸的母亲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听着她的哭声,我感觉到了痛苦和遗憾。”那一次,汤琪翼为这组家庭拍摄了30多张照片,里面有一张让他印象深刻:画面中,只有一朵雏菊、两张椅子、一位眼含泪光的母亲,“雏菊放在空置的椅子上,与这位母亲相对而立,那瞬间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

汤琪翼说,自己这些年为他人拍过无数的全家福,也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家庭,或甜蜜美满,或残缺但是坚强……“这些拍摄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那些时常被忽视的亲情,对我们来说究竟有多重要,这也是我想做这次活动的初衷。”汤琪翼告诉记者。

今年,政府号召市民群众就地过年,为了浓厚过年氛围,表达对留在浏阳过年的外地人的敬意,汤琪翼计划免费为就地过年的外地人拍摄全家福。“只要是非浏阳地区户籍且选择在浏阳过年的人都可以报名。”汤琪翼表示,自己会免费为每一组成功参与活动的家庭拍摄一张全家福,并赠送一个相框来存放相片。限定名额50个,每组家庭最多5人,报名截止时间为2月21日,最迟的拍照时间为7月31日。

人物

故事来浏十年,已深深爱上这座城

2010年,汤琪翼来到浏阳和妻子一起成立了丽拍摄影,开始从事摄影工作。走进汤琪翼的影楼,随处可以看到全家福、婚纱照等,从成立影楼以来,他为很多浏阳市民拍摄了美美的照片。

尽管不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汤琪翼和别人闲谈时,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浏阳话,而且十分清楚东、南、西、北四乡的风土人情。

闲暇时,汤琪翼也会拿上相机,去浏阳各个乡镇(街道),拍摄那些或操持农活,或做着各式当地美食的人们,“我喜欢拍人,不喜欢拍景。我觉得每个城市、每个乡镇、每个村落的人都有他们独特的韵味,是当地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年来,汤琪翼几乎保持着每两年回老家过一次年的习惯。到2020年春节时,他已经在浏阳过了四个春节,“今年就是第五次在浏阳过年了。”汤琪翼说,受疫情影响,还有很多在浏阳的外地人无法回家过年,“我们都看重团圆,那些无法回家过年的人,应当受到关爱。”

每次在浏阳过年时,汤琪翼都会带着孩子们到乡下的岳父岳母家。“岳父岳母家过年的时候挺热闹的,我记得第一年在浏阳过年的时候就没有不自在或者是陌生的感觉。”汤琪翼说,这么多年来,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享受着这里的生活。

今年,汤琪翼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打算继续留在浏阳过春节,“我的孩子听到要在浏阳过年特别开心,因为他觉得特别热闹,而且不用早起。”汤琪翼告诉记者,按照他老家过年的习俗,年夜饭都是在大年三十的早上5点到6点开始吃,一直要吃到天亮,“浏阳这边就不需要这样,而且有各式各样的烟花,老家那边确实没有这么多种类。”

互动区

本报2月2日06、07版刊发了《“00”后大学生为乡邻拍全家福》,报道发出后,引起了众多点赞、评论。

团市委: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家乡,奉献乡邻,苏萌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也是让人感动的。青年是生力军、主力军,我们乐于见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到浏阳的各项工作当中来,他们或是服务村民的支部书记,或是用画画推介家乡的美术生,或是用相机记录家乡的摄影爱好者。接下来,我们会为培养“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内图个性发展、外图贡献其群”的浏阳青年而积极探索,引导更多青年下沉助力“党建+微网格”工作,搭建和丰富更多青年参与公益的平台和载体,同时,也会更加深入挖掘、广泛推介这样有代表性的优秀青年,发挥他们的激励作用。

自由的风ky:去奶奶家的路,有温度。

笋蟀菌:这才叫志愿活动,自发而有意义!

青青青春永不落:小时候我们村也有人给免费拍过照片,还洗出来送到家里。已经不记得是谁这么热心,但是照片放了二十几年还在,留住了那一瞬间。


编辑:戴鹏

来源:浏阳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