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出现年轻化趋势,心理问题是主要诱因
“失眠最严重的时候,晚上10点躺在床上,直到12点都无法入睡。”睡不好,成了市民邹女士的一大烦恼,“失眠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白天精力不济,而且动不动就会头晕目眩。”
“越晚越精神”“一晚上要醒七八次”“以前是睡不醒,现在是睡不着,愁呀”……睡不好,不仅是邹女士感受深刻,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全中国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
3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睡眠障碍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有健康的睡眠?3月21日,记者采访了浏阳部分存在睡眠障碍的市民,并邀请专业医生为睡眠支招。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卉
睡眠障碍出现年轻化和普遍化趋势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大家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显著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睡眠问题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睡不好,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共同的困扰。
对于今年54岁的市民邹女士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睡一个好觉”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这让她下定决心去市中医医院的“睡眠门诊”进行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邹女士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运动健身,逐步调整生活习惯,睡眠终于有了改善,“虽然每天还是会很早醒,但是现在入睡难的情况好多了”。
早在2018年,市中医医院就开设了“睡眠障碍门诊”。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李丹说,“这两年,来看睡眠门诊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诊的患者中20—50岁的人群居多,绝大多数患者的失眠问题是因为自身压力和情绪焦虑导致的。”
除了成年人,青少年群体的睡眠障碍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不到11点,作业根本做不完,做完了作业,又完全没了睡意,只能在床上睁着眼睛熬。”进入初三以后,繁重的课业让小王的心理压力陡然增大,她必须要听着歌才能入睡,晚上还会频繁苏醒。失眠让她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在学生中,小王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现在来看诊的青少年已经占到了患者中的20%,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迹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根平介绍,当他们面对外界的压力无法自我调节时,就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的情况,而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也导致了他们的睡眠问题。
心理问题成睡眠障碍主要诱因
“凌晨3、4点都睡不着,上课就打瞌睡,精神很难集中。”今年13岁的小陈,近两个月来一直饱受失眠的困扰。
“这两个月的情绪变化怎么样?每天开心的时候多吗?”市脑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高俊亲切地与小陈进行着交流,这已经是高俊当天接诊的第3名青少年患者了。
“现在,我们心理门诊接诊的患者中80%都有睡眠障碍问题,初、高中生前来咨询就诊的人数也呈递增趋势。”高俊介绍,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无法自我调节,是目前来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表现出的主要症状。
从去年2月开始,正在读初二的小刘就饱受失眠的困扰,起初是入睡难,“躺着还能眯一会”。现在,她已经整宿整宿的失眠,每天最多能睡2—3个小时。在奶奶陪同下,她向高俊说起了心事: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迷、极度厌学。
近年来,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而睡眠障碍正是大部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首发症状。所以,高俊呼吁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也要多关注他们的睡眠情况。
知多点
判断失眠的标志是什么?
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2.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超过两次,或醒来后再入睡超过30分钟;
3.早醒:比平时提前醒来超过30分钟。
注:不少人都出现过“睡不着”的情况,但偶尔睡不好,并不等于失眠。若一周以内超过三天出现以上情况,才算是失眠。
如何改善睡眠?
1.白天减少浓茶和咖啡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
2.规律适当的运动,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3.傍晚或睡前避免打盹;
4.保持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
5.避免在床上玩电子产品;
6.避免临就寝时从事兴奋性活动,如工作、思考或谈论紧张性话题等;
7.避免就寝前饱餐,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
8.卧室环境应黑暗、无干扰性噪音,温度适中,保持寝具的舒适;
9.睡眠中醒来时不看钟表。
医生建议
治疗睡眠障碍调节心情是关键
高俊表示,目前只有小部分人是因为器质性疾病而失眠,多数时候,失眠的主要原因和心理相关。治疗睡眠障碍,调节心情是关键,“如果有失眠困扰,首先要了解造成自己失眠的原因是什么,然后从行为和情绪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睡前可以进行冥想,适当的放松大脑神经。如果晚上出现了睡眠不足的情况,白天的补觉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以确保第二天的睡眠。”高俊建议,如果有持续性的失眠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咨询。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如果确认是睡眠障碍,最好遵循医嘱进行物理和药物治疗,尽快调整好睡眠。
睡眠咨询电话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731-83605616
市中医医院睡眠障碍门诊:0731-83624816
市脑科医院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31-83717666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