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内的红砂石烈士浮雕,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场景。记者张迪
90多年前,国内革命战争相继爆发,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作为革命老区,北盛镇涌现了大批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争取民主、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有400多人为革命捐躯。
他们的付出,没有被遗忘。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将军就有一个心愿,他特意写信回家乡,希望立一个碑,刻上为革命牺牲的先烈和已故的老同志的名字,表达怀念,激励后来者。
2002年,浏北烈士陵园开建,如今已成为缅怀革命先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2014年成为浏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王震将军来信,建议立碑纪念家乡烈士
3月30日上午,天气闷热,驾车前往坐落于北盛镇的浏北烈士陵园。路上,一片泛着清新绿意的板栗林映入眼帘,明亮、耀眼,让人豁然开朗。
这片板栗林是上世纪60年代,王震将军亲自带领士兵种下的。穿过茂盛的板栗林,便是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浏北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坐东南朝西北,五级台阶布局,由一组冲锋陷阵的战士雕塑群、烈士名录碑刻座、大刀步枪碑铭雕塑、瞻仰广场和80米神道等组成,占地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矗立在最高层的一块大理石碑上,刻有北盛镇478名烈士的姓名。
烈士陵园内最醒目的建筑是一座长8米、高3米的红砂石烈士浮雕,上面刻有一队中国工农革命烈士。排头一人高举“湘鄂赣边区赤卫军第一支队”的大旗,正向前冲锋,其后紧跟着8名战士,或拿步枪,或高举火把,生动地再现了革命烈士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场景。
“在家乡建设烈士陵园是王震将军的心愿,浮雕再现的也是70多年前,王震将军率领浏北游击一支队(后改编为湘鄂赣边区赤卫军第一支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场景。”马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立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将军就写信回家乡,希望能立一个碑,刻上北盛镇为革命牺牲的先烈和已故老同志的名字,以此表达怀念,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并激励后来者的斗志。
赵立讲述的这封信,正是1987年1月10日王震将军写给三叔父王贵龙的信,这封信如今也在距此不远的王震故居展厅里展览。
1987年,王震听闻三叔父王贵龙因疾住院,甚为忧念,去信祝愿他早日康复。信的最后,他提到:“是否建议区乡委、政府出面立个碑,把北盛区每个先烈和已故老党员、老同志的英名刻上为妥,北盛区为革命牺牲的先烈和已故老同志不计其数,无法一一纪念,用这一形式表达我们的怀念,表彰他们的业绩,以激励后来的斗志为好。将来,这块石上,若能刻上一个共产党员——王震,我也足以欣慰了。”
2003年陵园建成,成为后辈追思祭拜之处
1993年王震将军病逝后,这个遗愿没有被家乡人民忘记。2002年,浏北烈士陵园破土奠基,第二年春天建成。王震将军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浏阳又投入资金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
“我记得陵园建成那天,这里举办了庄严且隆重的仪式,瞻仰广场都站满了人。”赵立说,那时候他年纪还不大,在另一个山头做农活,远远能看到烈士陵园里的祭拜活动,“王震将军的后辈都回来了,有很多人,马战小学的孩子们都站在广场上,排队等候献花并瞻仰纪念碑。”
“烈士碑上有很多名字我都知道,这位烈士是我邻居的爷爷。”在烈士碑前,同行的马战村党总支委员谭巨浪鞠躬后,指着刻在碑上的名字“陈国培”说。
在谭巨浪的牵线下,记者联系到了烈士陈国培的孙女陈腊青,她说:“听祖母说过,祖父20岁时就加入了革命队伍,当时还是瞒着家人偷偷跟着王震将军一起走的,其间只回过一次家。”
“曾祖父是在河南洛阳突围时阵亡的,时年29岁。1982年8月我们收到了政府补发的‘陈国培革命烈士证书’,我们用镜框装着,一直悬挂在堂屋正面墙上。”烈士陈国培的曾孙陈江浩说,为继承曾祖父的遗志,他于2001年12月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浏北烈士陵园建成时,我正在外服役,没有参加现场的祭拜活动,只听家人们说了。退伍回来后,我立即去了烈士陵园,看到曾祖父的名字和众多烈士的名字刻在一起,我觉得十分光荣。”陈江浩说,建成后的浏北烈士陵园也成了家人们追思、祭拜的去处。
将军的故乡,红色在传承
北盛镇作为革命老区,是湖南较早传播革命思想的地区之一,涌现了大批革命先烈,他们为争取自由、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
时光荏苒,这片红色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战村已成为湖南省生态文明村、长沙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的主干道全部“白改黑”,路灯到组,一个个美丽屋场干净整洁;村民或在家发展种养业,或在园区企业就近务工,腰包越来越鼓……
“村里有王震故居、浏北烈士陵园、田波扬夫妇烈士墓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将完善基础设施,串珠成线发展红色游,让乡村更美丽,让村民更富裕。”展望未来,赵立信心满满。
历史不会忘记,薪火还在传递。近年来,北盛镇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抓实党建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每年都会开展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动,也是以党员带头,为推动清明节文明祭扫做了示范。
北盛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北盛镇用好红色资源,用活阵地、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已成为常态;同时还结合“党建+微网格”,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网格、进屋场,激励市民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红色·印迹
1925年4月5日,由潘心元主持在北乡毛公桥刘家庵召开浏阳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大会,命名“中共浏阳特别支部”。
1929年,王震回到浏阳,加入浏北游击一支队,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支队长是张正坤。
1930年张正坤、王震率领的“浏北一支队”,浴血奋战,并走上井冈山。这支革命队伍共有400多名烈士为革命献身。
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359旅南下,司令员王震派罗培南选择北盛为中心,恢复浏阳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马战支部。
1955年,王震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
2002年8月,马战村新征、新桥村民小组将猫公岭一块山地无偿捐献,作为建设浏北烈士纪念碑用地。随后陵园建设破土动工。
资料来源《北盛镇志(1948—2002)》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