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床棉絮里的暖意
2021-04-08 10:42:25 字号:

见证秋收起义红色历史,饱含军民一家亲感人故事

05版棉絮-3.jpg

一床"94岁"的棉絮静静陈列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内,它不仅是秋收起义这段红色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段军民鱼水情最好的体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供图

棉絮的故事

1927年

秋收起义部队一名领导将一床行军的新棉絮送给文家市镇农民张祖典。

1967年

浏阳开展征集秋收起义有关革命文物的活动,张祖典捐献了跟着他整整40年的棉絮。

2021年

已有94年历史的棉絮正静静陈列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内,感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

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无数人。相距数百里外的罗霄山脉北麓,秋收起义三军会师地浏阳市文家市镇,同样有着一个关于被子的感人故事。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的工农革命军三路人马,会师于文家市镇里仁学校。这支部队在这里除了留下一段风云激荡的红色革命历史外,更留下了一床温暖的棉絮——见证着秋收起义的伟大,更见证着那特殊年代里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一床“94岁”的棉絮见证秋收起义

“1927年9月21日,毛主席带领的部队在文家市会师后,准备经严塘、孤岭、余坊、樟树下向萍乡进发。我担心他们对路线不熟悉,遭到敌人袭击,便主动提出帮他们引路。”这一段话,是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最早担任文物征集的已故专家李海量所转述。而讲述这段原话的主人公却是文家市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张祖典,也就是那床棉被曾经的主人。

时间回溯到1967年,浏阳开展了广泛征集与秋收起义有关的革命文物的活动。有一天,在纪念馆担任文物征集专家的李海量接待了一个特殊的捐赠者——抱着一床旧棉絮的普通农民。

来者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了来意:“我叫张祖典,就住在河那边。以前我在里仁学校附近的明章女校当杂役工,这床棉絮已经跟了我整整四十年,是1927年毛主席的革命队伍送给我的……”

在认真聆听完张祖典的述说后,李海量被秋收起义部队与浏阳人民群众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所感动。仔细观察,眼前这床泛黄的棉絮看起来毫不起眼,如果不是当事者的亲身经历,很难将它与秋收起义这段伟大的革命历史关联起来。

“这床棉絮长2米,宽1.6米,厚度不足10公分,重为4.96公斤。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它的上面已经沾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但被子的完整部分,纹路却是相当规则,保护得还算好……”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展览大厅,讲解员郭倩倩特意将游客们引导到其中的一个陈列柜前,指着展柜中一床折叠得非常整齐的棉絮介绍——这便是张祖典捐赠的棉絮,曾见证着秋收起义部队顺利会师文家市的光辉历史。

“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物,更是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从1967年开始发动征集文物以来,40余年里纪念馆共向社会征集到了革命文物千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达数百件。在这些群众自主捐献的文物里,像秋收起义部队送给文家市农协会员彭总兴的手电筒及工农革命军做饭留下的饭盆、搪瓷碗等,许多文物都饱含了那时军民一家亲的浓厚感情。

“我多次听爷爷说过这床棉絮的故事,捐出来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感受秋收起义部队和人民群众之间那份融洽的鱼水情。”家住文家市镇文家市村的张文胜是张祖典的孙子,关于这床棉絮的故事祖父已经讲述了无数遍。其中的细节,他已经熟稔于心。

军民鱼水情,一床棉絮送老乡

“这床棉絮的意义,不仅是秋收起义这段红色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段军民鱼水情最好的体现。”关于这床棉絮背后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张文胜将爷爷张祖典的经历娓娓道来——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由于工农革命军一、二、三团相继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败,毛泽东在上坪召开会议,决定停止直取浏阳、会攻长沙的计划,转向南区文家市会合后再决定部队的去向。

9月19日,一、二、三团胜利会师文家市。在这期间,秋收起义部队击溃当地团防组织,救出革命群众,并打开地主粮仓救济百姓。听闻喜讯,已经转移到山区的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烈地欢迎毛泽东和起义部队的到来。

“其中有一支部队就驻扎在里仁学校附近的明章女校,而我的爷爷张祖典当时就在学校里做杂工。”根据其祖父当年的讲述,张文胜再次复述了这段奇妙的经历:尽管没有读什么书,张祖典却发现了这支部队的不同。部队纪律严明,战士们睡在屋檐下、空地里,自己架锅煮饭,不仅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还开仓济贫,十分为老百姓着想。张祖典看在眼里,对起义部队有了好感,并主动帮他们烧茶送水。

到了夜晚,看到张祖典睡觉只盖两件旧衣服,部队一名领导便问了他家中的情况。得知其家境清贫后,这名领导握着他的手深情地说:“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迟早会翻身做主人的。”随后,便命人拿了一床行军的新棉絮送给他过冬用。看到有人送一床棉絮给自己,朴实的张祖典受宠若惊,在多次推却不掉后才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9月21日,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向江西萍乡出发,因为担心部队遭受敌人袭击,张祖典自告奋勇要为部队引路。“部队的人多次劝他回家,可他一直坚持送到了萍乡市桐木镇才返回。”原本,张祖典的妻子见其迟迟未归焦急万分,直到看到丈夫完好无损地回来了,高兴得直掉眼泪。夫妻俩摩挲着那床柔软的新棉絮,连声称赞,“秋收起义部队真的是一支有情有义的好部队”。

之后的几十年,张祖典一直将这床棉絮当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收藏着,甚至都不舍得盖。直至1967年纪念馆征集文物,他才依依不舍地将这床棉絮捐了出来。

“这床棉絮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心中一直有个从军梦。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最终由我儿子张帅实现了。”尽管这床棉絮早已送给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作陈列之用,可张文胜还会不时进去看一看。对他而言,这段红色历史不能忘,这份军民鱼水情更不能忘。

新闻链接

庆祝建党百年,再次征集红色革命文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为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的品类和数量,全面展示红色革命历史的伟大成就,今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再次面向社会征集红色革命文物。

记者了解到,此次征集范围包括反映秋收起义时期与红一方面军——文家市大捷时期部队或重要人物在战斗、军事、教育、宣传、生活中使用过的物件,以及与该时期有关的报刊、书籍、书信、文件、纪念品等物件;辛亥革命至解放战争期间各个时期的重要革命物件,以及浏阳籍将军或烈士各时期的相关物件(包括报刊、照片、油画、奖章、衣物、书信、文件等)。

此次征集从4月7日持续到12月31日,分为无偿捐赠和有偿征集两种方式。对于无偿捐赠文物的集体和个人,符合标准的将颁发收藏证书;捐赠文物一经陈列,将在展品说明上永久具名。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