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路小学的陶艺小屋里,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们制作陶艺作品。金沙路小学供图
浏阳多校探索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学生种菜、做饭、植树、做手工……
除草、种菜、陶艺、义务清洁……近年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发展学生劳动技能的劳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不少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探索出了很多接地气的实践课程。
春暖花开,劳动教育正当时。浏阳的小学、幼儿园针对劳动教育又有哪些做法和探索?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学校。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柳
学生缺乏劳动?
这所学校定制“五行套餐”
英伦幼儿园的种植园内,老师正带着孩子们感受种植的快乐。英伦幼儿园供图
走进位于荷花街道的金沙路小学,不难发现,校园里建起了陶艺小屋、野炊基地等各具特色的实践场所。而这些实践场所,正是金沙路小学专门为《金沙五行娃》校本课程设置的教育基地。
陶艺小屋是开设“金沙土娃”课程的场所,学校专门购置了一台陶艺电窑炉供学生们学习陶艺。憨态可掬的动物、惟妙惟肖的小人……各种出自学生之手的作品,会被珍重地放进展示柜里。再往前走,是“金沙水娃”课程实践地——半人高的平台上有一个浅水池,十几条小鱼正在其中摆尾游弋,学生们熟练地操控着航海模型,进行训练。
开展“金沙火娃”课程时,学生们则会分成小组,在老师们的看护、指导下,在操场一旁的野炊基地架锅起灶,处理食材。“金沙金娃”“金沙木娃”两项课程,对应的则是鉴别石头、种植葫芦两项综合实践项目。
“《金沙五行娃》校本课程是教材组的老师们利用寒假时间在线上集体讨论,敲定教材框架,并完成章节内容填充。目前,教材已经编印出了初稿。”金沙路小学教研处主任周采月介绍。
几年前,金沙路小学曾小范围推广过部分课程内容。随着近年教学条件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今年,《金沙五行娃》校本课程已经实现了全年级多学科覆盖。“在刚推行这些课程的时候,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老师自身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学习等,我们也是不断对授课内容和模式进行打磨、修改,才有了现在的成果。”综合教研组组长龙娟告诉记者。
《金沙五行娃》五项课程每学期各开设2个课时,共10课时,小学阶段共120课时。课程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课程内容有梯度性、有持续性。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系统、持续地参与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让学生们适应未来、快乐成长。
“学校因地制宜开发的这些实践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家长们的认可,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学校的老师过来考察交流。”周采月介绍,该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金沙五行娃》以及在综合实践、内容创新方面的做法,备受交流学校的好评。
“春天”是什么?
学生通过种植实践来理解
“你看,我种的郁金香已经长得这么高了。”“我们种的草莓开花了诶……”4月7日清早,沉寂了一晚的英伦幼儿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很多小朋友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一楼阳台上,观察自己种下的种子是否有了新变化。阳台上大大小小的器皿里,种了辣椒、茄子、黄瓜、郁金香、草莓等,在春日里萌发着绿意,显得非常可爱。
在阳台之外,园内还有一片平整宽阔的种植园,这里被分成了15块菜地,分别被15个班级认领。“幼儿园共有16个班,400多个孩子,除了3岁以下孩子的班级没有参与,实际参与度达到了80%。”园长李兰介绍,这个名为“拜访春天”的主题活动,除了受到孩子们喜爱,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果蔬、花卉的种子,培植的器皿,包括一些劳动工具,都是由家长提供的。”
让孩子们接触自然,观察季节变化下植物的生长,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理解,既可以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观念。
近年来,奎文实验小学也积极利用各方资源打造劳动教育平台,既让学生在教室学知识,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对劳动教育有了切身的体验,让劳动成为学习、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除了每周五固定的卫生大扫除外,学校和家委会还结合生活实际,每个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奎文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该校85班就在老师和家委会的组织下,前往集里街道一处植树基地开展了“种下一片绿,你我共成长”主题义务植树活动,种下了600余棵桂花树苗。
劳动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近年来,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已经成为了学生寒暑假作业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还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实现劳动教育可记录、可追溯、可评价,并将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