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终于确认爷爷的牺牲地,今后有了追思之地”
2021-04-30 10:29:27 字号:

《浴血湘江魂归浏阳--帮烈士"回家"》报道引发市民关注,烈士亲属来电——

“终于确认爷爷的牺牲地,今后有了追思之地”

05版奋斗-6.jpg

永和镇石佳村桥头组,李模会的父亲受李橙启烈士影响参军,图为他们一家在看父亲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刘珂摄

4月28日,由浏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浏阳市融媒体中心·浏阳日报社、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推出《浴血湘江魂归浏阳——帮烈士“回家”》特别策划,通过报纸和“微浏阳”发布烈士名单,引发高度关注。截至目前,本报新闻热线83830000接到了数十个来电,或表示感谢,或提供烈士信息——

“终于知道了爷爷欧代池的信息,以后祭奠也有一个去处了。”“我叔祖父罗思厚的名字在上面,但是其他信息一无所知,族谱上也只有‘生殁葬未详’的表述,谢谢你们,现在终于知道叔祖父是在什么地方牺牲了。”……4月28日下午,本报记者根据读者提供的有效信息,前往永和进行了采访。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亲属记忆一

亲属拿着烈士名单前往退役军人服务站登记

“欧代池是我亲爷爷,现在我们终于能确认他是在哪场战役、哪个地方牺牲的了。”4月28日下午1时许,永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心情有些激动的永福村村民欧如亮举着手机中“微浏阳”公众号发布的《浴血湘江,魂归浏阳!请转发接力,一起帮烈士“回家”!》对工作人员说。

“欧代池(疑为欧阳代池),孚田村,红五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失踪,1956年追认烈士。”在一行行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中,今年73岁的欧如亮指着“欧代池”的名字告诉记者,这是他的爷爷。

为了证明信息,他又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拿到了一份由市档案馆复印的欧代池的《换发补发革命烈士证情况登记表》:革命烈士欧代池出生于1903年,籍贯为浏阳县永和镇孚田村,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在长征途中失踪,1956年县人委追认烈士。儿子欧长城,孙子欧如青。

“欧长城就是我的父亲,欧如青是我亲哥。”欧如亮说,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爷爷的事,在族谱上,爷爷的名字其实是“欧代箎”,“父亲说,爷爷在1930年前就在高坪参加了革命工作,那时候还是游击队伍,他人在外面闹革命,在家的曾祖父还因此被人举报,在大牢里关了8个多月,挨了很多打、受了很多苦。”

“曾祖父回来后,爷爷也回了一趟家,为了不再连累家人,他独自一人去了上海。”欧如亮说,在外一年,爷爷欧代池从事的是地下工作,“后来,爷爷又听组织安排,回到了家乡,因为对家乡情况熟悉,也有利于开展革命工作。1930年左右他又走了,此后音讯全无。”

耐心听完欧如亮的讲述,根据1930年前后的浏阳革命历史,永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专职副站长蒋剑宏说,“红一方面军成立前后,浏阳县委选送一万名以上青壮年参加红军,欧代池应该就是这一批加入红军队伍的。”

目前,退役军人服务站已将烈士亲属信息进行登记与上报,“在574位浏阳籍烈士中,共有16名永和人,我们4月27日就把名单转发到了各个村,发动更多力量寻找烈士的亲属,4月28日就有3名村民到了服务站。”

“这几十年来,我们后辈都想多了解一些爷爷的事情,之前我们还以为他是在福建古田被杀害的,这次才得知他牺牲于湘江战役。”欧如亮感慨地说,能获悉这些内容已是不易了,确认了爷爷的牺牲地点,他们今后也有了祭奠、追思之地。

亲属记忆二

“两位叔爷爷是革命烈士也激励了父亲入伍当兵”

在记者采访之际,永和镇石佳村桥头组村民李模会也来电,表示永和镇的李橙启烈士是他的叔祖父。随后,记者和永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来到了李模会家中。

李模会今年55岁,他说,关于叔祖父的事情,家人们并不太了解,只知道当兵去了,后来再也联系不上。

根据李模会提供的族谱,记者看到,李橙启排行第四,还有添启、洪启、润启、清启四个兄弟。“我爷爷叫李添启,排行老大,在革命年代,我的两名叔爷爷李橙启、李润启都加入了革命工作,1931年我爷爷李添启还因此被误杀,当时我父亲李明善才2岁。”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李模会的叔祖父被追认为烈士后,家里收到了一块表彰牌匾,“上面是四个大红字,我小时候看过,是‘革命烈士’‘烈士家属’之类的字,具体我记不清楚了,家人把它收藏了起来,后来字迹慢慢剥落了。”李模会遗憾地说。

“但是先辈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后代,我父亲长大后,也入伍了。”正说着,李模会又找出了一份195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印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李明善同志系1951年6月参加我军,现在中南海军汕头巡防区工作,其家属得按革命军人家属享受优待,此证。另一面写有李明善的部别、职别、年龄、何时何地怎样入伍等信息。

“很感谢这个报道。”李模会说,他是第一次知道叔祖父的名字刻在了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的烈士英名廊上,“叔爷爷早早就参加了革命,并没有直系亲属,我们想去现场看看,告慰叔爷爷的在天之灵。”

记者手记

每一个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刘志光

对于湘江战役中牺牲的英烈,我一直怀有崇高的敬意。今年清明节期间,我们的"先烈志·两地红"报道组远赴广西,到兴安、全州进行实地采访。同事们现场采集的视频、图文素材以及背后的故事,让我的内心受到震撼和洗礼。

在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内的英名廊上,密密麻麻刻满了20000余位红军英烈的名字,其中浏阳籍烈士有574位(本报2019年4月4日05版及2020年4月28日06、07版曾刊登完整名单)。我知道这些陌生的名字,都是一个个年轻惨烈的生命,都是一个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灵魂。

落叶归根,魂兮归来。4月,推出的《浴血湘江魂归浏阳--帮烈士"回家"》特别策划,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全市人民一起行动,希望为这些血战湘江的浏阳籍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第一项工作就是整理信息。将574位浏阳籍烈士信息和《浏阳县志烈士英名录专辑》中的17000多位烈士信息匹配,同时精准到乡镇、村(社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尽可能地帮这些烈士"回家",我最后又重新核查一遍,将疑似姓名加上去,附在原姓名后,于是又补充了130多位烈士的信息。

再三确认这份名单后,一种凝重感再次涌上我的心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每一个名字就是一座丰碑,我们会用心把它擦得更亮。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