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旅游经济不能全靠“老天爷赏饭”
2021-05-20 11:18:13 字号:

董怀国

据新华社报道,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各地景点人气爆棚,国内旅游收入超千亿元,游客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不少游客也表示存在遗憾:一些景区卖的所谓“纪念品”大同小异,梳子、手串、披肩、海螺随处可见,尽管打着不一样的品牌,却极有可能来自同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

火爆的旅游证明旅游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是各地可靠的、持续性的、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构成。但是早已经存在的“纪念品”尴尬雷同暴露出:靠现成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来吸引游客的模式,不过是多亏了庞大的旅游市场以及“老天爷赏饭”。同时也启示我们:旅游经济要持续做大做强,必须未雨绸缪,急需文化加持。

短视频泛滥的时代,大家都热衷于拍拍拍。但是在大美的景观之外,一个个配发的解说和文字却惨不忍睹,往往不是“哇塞”就是“好美啊”。然后呢?然后没有了……难怪大家困惑——为什么咱们的旅游只有“上车睡觉,下车尿尿”?说白了,咱们不能在一条旧船上吟咏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来,一是因为旅游者没有这个心境准备,二是因为旅游景点没有这个文化氛围。

相信,看到洛阳博物馆的“唐妞”系列文创新品、武汉黄鹤楼景区的“黄鹤楼雪糕”等成为“五一”假期“爆款”,很多有识之士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的想法又会被勾出来。但遗憾是,这个想法得以实现的前提普遍不存在——文化创意冲动是有,可是没有能够依托的文化根基。

浏阳的全域旅游一直发展得比较好,可是上述困惑同样存在。有朋友提出来,那么多人驱车来浏阳,有没有办法留住他们住一晚两晚的呢?那将使咱们的旅游收入倍增。我的回答是,还是得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多做文章。比如说红色旅游的推广,比如爆火的小河“网红坝”,这都是在既有资源基础上做了功课的。除此之外,围绕“浏阳河”品牌怎样发力?挖掘“浏阳八景”有何思路?吟诵“双枫旧已摧”能带来多少旅游流量?这都是我们可以发力的地方。

一句诗,一处景点,一个传说,背后都有无尽的“说来话长”。今天的旅游的确火,但是我们不妨居安思危,用文化内涵催动产业做得更大。具体而言,可以用故事将躁动的游客安抚下来,用文字将游客的美好体验记录下来,用氛围将旅游产品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区分开来。说到底,这样的“到此一游”,才会入游客心,才会成为久远的记忆。

有人在问,为什么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前那么多人抱头下蹲拍照?为什么上海市武康路“蝴蝶结奶奶”会走红?答案很简单——无聊呗。无聊之下尚且如此火爆,那么可以设想,赋予每一处景点以相应的文化底蕴,旅游产业将迎来另外新的爆点。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