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白色幕布后,“红色皮影戏”上演
2021-05-28 10:35:37 字号:

镇头镇活用非物质文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新"

08版百年-1.jpg

日前,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皮影戏长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宋伟军创作的红色皮影戏《血染的杜鹃——英雄陈昌》在“最美镇头人”颁奖仪式现场上演。

简介

浏阳皮影戏,于2018年列入第六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明代初期,浏阳人已草创皮影雏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皮影戏长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宋伟军从14岁开始表演皮影戏,至今已有37年。

在5月14日晚镇头镇举办的“镇忆百年风华头犇宏伟新程”党史故事分享会暨首届“最美镇头人”颁奖仪式上,一场由镇头镇跃龙村村民宋伟军创作、当地群众合作表演的红色皮影戏《血染的杜鹃——英雄陈昌》上演,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相结合,受到现场群众好评。

今年51岁的宋伟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皮影戏长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参与皮影戏演出一万余场,个人原创数十本皮影戏剧本,在今年举办的浏阳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第二届“浏阳工匠”命名活动中获评浏阳市第二届“优秀工匠”。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际,宋伟军以镇头镇烈士陈昌为原型,创作并演出皮影戏《血染的杜鹃——英雄陈昌》,掀起了全镇“党史学习教育+非物质文化”的表演热潮。

文/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许雅兰图/刘珂

深挖本地红色资源

精心创作皮影戏《血染的杜鹃——英雄陈昌》

08版百年-4.jpg

幕后,宋伟军(左一)与搭档配合默契,为观众送上了一出“好戏”。

陈昌(1894—1930),镇头镇土桥村人,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和战友。他组建了浏阳首个党支部,推动新文化、新思想在浏阳传播,后被反动派杀害。陈昌的英雄事迹一直在当地广为传播,陈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镇头人。

“何不以陈昌为原型创作一场皮影戏,用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陈昌的故事传播得更远、让陈昌精神影响到更多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多地创新方式学党史,这也启发了宋伟军。

拿定主意后,宋伟军决定自己编写皮影戏脚本。为了让脚本内容更贴近史实,宋伟军多次赴陈昌墓以及陈昌生平事迹陈列室,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

为了创作出在形式上生动活泼,在内容上又能体现陈昌精神内核的吟唱文稿,宋伟军精心创作,草稿纸堆起来都有厚厚一摞。其妻丁应军戏称宋伟军是“戏疯子”,“他常常半夜一两点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写稿,说是在梦中突然来了灵感。”

吟唱文稿创作出来后,影型制作又是一大关键。由于这是一场新戏,且脚本中出现了11个人物,影型制作十分繁杂。宋伟军请来画师,详细地描述出每一个人物形象特点:陈昌身着一身长衫,其面目需参照资料照片高度还原;其母衣服为青灰色,头发在耳后挽成髻,穿平底布鞋;其妻毛秉琴身着旗袍,穿低跟皮鞋……

人物画出来了,宋伟军又忙着削竹签、剪人像、串线,制作一套完整的可操纵人物剪影。正式演出前,宋伟军联合一套演出班子,吟唱旁白、操纵皮影,文场、武场纷纷上阵,把剧目彩排了好几遍。

“父辈们为生计他乡甚远,烽火起军阀乱苦不堪言。八岁时随父母回乡辗转,迁回到浏阳镇头父辈故园……”5月14日晚,镇头镇雨润花开广场上,夜色朦胧。在锣鼓、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中,吟唱响起。白色帐幔后,一个个人物剪影随音乐、吟唱而动,这是红色皮影戏《血染的杜鹃——英雄陈昌》的首演。

匠心坚守,创新传承

让皮影戏成为“宣传喇叭”

红色皮影戏《血染的杜鹃——英雄陈昌》既是非遗传统的体现,又有创新之处。

“这出剧目以皮影戏表演为主,辅以视频画面,将古老的光影艺术与电影视频相结合,讲述了陈昌为革命毕生奋斗、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宋伟军介绍,许多人并不了解陈昌的生平,单靠唱词与旁白难以描述完整,配以视频画面,既引人注目又叙事清晰。

“这出戏很新奇,以前从没看过,讲的人物又是我们熟知的陈昌烈士,很有意义。”观看了皮影戏首演的金田村村民刘德贤对此评价很高,“真是一出好戏。”

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创作出这场引人入胜的红色皮影戏,可谓恰逢其时。宋伟军曾多次在皮影戏创作中“上接天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各项中心工作。

倡导移风易俗的《酒宴后的风波》、反映精准扶贫的《勿忘本》、关爱留守儿童的《小炒便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众人齐心一定赢》等都是宋伟军近两年新创作的皮影戏。“这些与中心工作、社会热点相结合的皮影戏,大多是现代戏,很贴合群众当下的生活。”宋伟军说。

在老家阁楼上,宋伟军还设立了一个“浏阳河皮影展示馆”。里面存放着的,不仅有大量皮影人物、演出乐器和整整两箱皮影戏剧本,还有他坚守老手艺的一颗初心。

新闻延伸

“党史学习教育+非物质文化”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

红色非物质文化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如春风化雨,滋养人于无形之中。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头镇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倡导以皮影戏、快板、舞蹈等非物质文化形式普及党史知识,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各位朋友听开怀,我把当时讲起来,自从二一年建党始,至今已有百年史……”5月上旬,在镇头镇老干党支部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中,74岁的老党员胡勇章表演了一场红色快板《我来讲党史》,引得听众交口称赞。

“在农村讲党史不能讲得太深奥,要尽可能通俗易懂,所以我自己编写了一段快板,对党史进行了梳理。”胡勇章说,经过实践,这种形式果然比传统说教更有效,大家听了之后争相模仿,党史知识很容易入脑入心。

据了解,为了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镇头镇干口村还组织了一场晚会,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群众最爱的广场舞结合起来。

“平常许多村民都爱跳广场舞,我们便引导他们编排出一段‘红歌广场舞’,在恰当的场合进行表演,效果很好。”干口村组织委员张红表示。6月份,干口村还将在全村5个屋场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晚会,通过创新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