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
2021-06-18 10:45:39 字号:

浏阳与上海虹口区两地联动,讲好李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06、07版先烈志-1.jpg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1958年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共产党员李侠的这句遗言,曾感动了无数观众。李侠的原型是中共上海地下电台发报员李白,浏阳人。被杀害之前,他曾说"天快亮了",但最终他却没有看到黎明,牺牲于1949年5月7日,距离上海解放仅20天。他手中的一部电台,就像一支无形的庞大军队,扰得敌人坐立难安。如今,李白期盼的黎明早已经到来,鲜花已然开遍了祖国大地。历史长河无声奔去,唯有爱与信念永存,李白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也如同电波一般,永不消逝。

6月8日,本报记者前往张坊镇李白烈士故居等地采访,了解李白烈士的生平;6月12日,又从浏阳出发前往上海采访,这里是李白烈士曾经的工作地点和牺牲地点,记者发现两地的人们正通过各种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上海报道

浏阳:李白烈士故乡

多种文艺形式宣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06、07版先烈志-4.jpg

一栋土木结构的农家四合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四合院便是张坊镇李白烈士故居。

在张坊镇白石村板溪片,一栋土木结构的农家四合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便是李白的出生之地,现为“李白烈士故居”。自2010年复原陈列并对外开放后,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前来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

57岁的李恒珍是李白的族人,也是白石村的村干部。在他的记忆里,还是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过李白的故事。随着讲解员黄晓玲的参与,两人一起合述了一位可敬可亲的李白——

1910年5月1日,李白出生在张家坊板溪村(现为白石村)一个贫困家庭。9岁那年,他进了村里的文公祠小学读书,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了,小学的部分教师常常给学生宣读进步刊物《新青年》和《湘江评论》刊登的文章,李白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李白13岁那年,因为家里实在没有钱支付学费,父亲不得不把他送到离家十几里地的“乾源裕染坊”当学徒。1925年大革命开始,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李白政治上日趋成熟,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正值大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李白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道理,动员大家参加农民赤卫军。这年9月,李白参加了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

1930年,李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在红军第四军做宣传员。1931年6月,红四军党委选送李白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从此,李白和无线电通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训练班毕业后,李白被调到红五军团十三军任无线电队政委。第四次反“围剿”时,红五军团在枫山坡遭遇数倍于己的敌人,处在腹背受敌的险境之中。李白命令报务员从速架机向总部报告。密集如雨的子弹让电台无法安装,英勇的李白冒着呼啸的子弹一口气冲到数百米远的地方阻击敌人。报务员趁势架起电台,及时向总部报告敌情。总部立即向一、三军团发出增援五军团、火速向枫山坡进军的电令……在这次战斗中,李白显示出了一个红军指挥员沉着、果敢的才能,保障联络畅通,取得了战斗的胜利。1934年10月,李白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的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这也是他毕生的座右铭。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革命烈士故事,浏阳根据李白烈士的事迹,推出了一批有时代高度、有浏阳特色、有地域标识的精品力作。

今年4月30日,花鼓戏《浏阳李白》在欧阳予倩大剧院首演,该剧用艺术化、戏剧化的方式还原浏阳人李白用忠诚捍卫“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5月9日,人民网推送了一条长达7分多钟、名为《电波忠魂》的视频,其讲解者便是浏阳河中学八年级学生耿静好。

“走进红色浏阳,探寻英烈足迹。大家好,我是湖南浏阳14岁的文旅志愿者静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今天我要讲一个李白的故事……”出于对李白烈士的敬仰,耿静好演绎了朗诵版、宣讲版等多个讲述李白事迹的作品,“作为李白烈士的家乡人,我觉得我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这位对党对国家绝对忠诚、勇于献身革命的先烈。我也希望李白的故事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他的精神能一直传承下去。”

6月12日,讲述李白在危急时刻毅然发送重要电报,最终英勇就义故事的花鼓戏《电波声声》剧组受邀前往李白烈士的牺牲地上海虹口区演出,两地联动,开展文化交流,传承烈士精神。

上海:李白烈士故居

“10后”学生讲述烈士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06、07版先烈志-6.jpg

上海李白烈士故居名誉馆长吴德胜(右一)正在向游客介绍李白事迹。

而在距离浏阳千里之外的上海虹口区鲁迅公园旁,黄渡路107弄15号,是一栋看起来毫不打眼的红砖老式小楼。小楼门口悬挂的“李白烈士故居”牌匾,述说着它的深邃和内涵,历经的岁月沧桑与变幻,承受的时光洗礼与凝重。这栋小楼,每天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

今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72周年纪念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李白烈士故居完成了自1987年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改造及展陈改版工程,正式对外开放。新的故居展陈以“电波不逝,信念永存”为主题,充分运用声、光、电技术,使展陈形式更为丰富饱满,更立体、更全面地展现了李白烈士的不朽功勋和崇高精神。

走进故居,电台元素随处可见。整个展厅设置了发报的声音特效,营造了“电波永不消逝”的意境。此外,还加入了多媒体互动装置,融入了文艺元素,观众可以现场观看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里的中国》等视频。

“李白烈士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活在了人们的心中,因此才有那么多文艺家愿意以各种形式来纪念他。”虹口区李白烈士故居馆长何瑛介绍。与浏阳花鼓戏《电波声声》一样,在上海,李白的英雄事迹也多次以各种文艺形式搬上舞台。2019年,展现李白英雄事迹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演,引发众多观众追捧,其中华彩片段《渔光曲》登上了2020央视春晚舞台。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听了李白烈士故居名誉馆长吴德胜的讲述,曾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仿佛又浮现在了眼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白奉党中央之命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秘密通联工作。1937年10月10日,李白化名李侠到达上海,并于第二年的初春设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从此,一座无形而坚固的“空中桥梁”架设在上海与延安之间。

遵照党组织的指示,1942年7月,李白与妻子裘慧英临时转移到建国西路福禄村10号。这年中秋节的前夜,正在阁楼里发报的李白被捕了。日本宪兵把李白和裘慧英分别关押进行刑讯逼供。敌人把李白被绑在老虎凳上,砖头一块块从脚后跟塞上去,在塞到第三块砖时,绳子和砖头就开始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当塞到第五块砖时,李白便昏死了过去……李白的闭口不言让敌人气急败坏,甚至操老虎钳将李白的指甲一个个拔下,每拔一个,问一声“说不说”,可每次得到的都是沉默。就这样,李白受尽了种种酷刑,可他始终不吐真情,严守了党的秘密。1943年5月经党组织营救,李白终于获释。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李白偕同裘慧英回到上海住进了黄渡路107弄6号,后迁居107弄15号三楼。白天,他是善后救济总署渔业管理处电器设备修理工;深夜,他又一如既往地发电报。为了尽量使电台不被敌人测出,他用仅有七瓦功率的电台保持着与党中央的联络。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竭尽各种手段以采取分区停电、暗中抄收信号来侦测共产党的秘密电台,李白处在危机四伏之中。淮海战役激烈进行时,李白更是日以继夜地发报,一份份重要的密电飞跃高山跨过江河,传到党中央。1948年12月29日深夜,李白正在发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敌人突然包围了他的屋子,李白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后被捕。敌人对他连续刑讯逼供三十多个小时,前后用刑三十多种,他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4月,李白被秘密转押到南市警察局蓬莱路看守所。他通过一个出狱的难友告诉妻子,在看守所后面有一百姓家的阳台上可以隔窗相见。于是,裘慧英抱着儿子来看望李白。

当时的李白双腿已被老虎凳压断,在两个难友的托扶下爬上窗口和妻儿见面。5月7日,裘慧英又带着儿子来看望李白,李白对妻子说:“事到如今,个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视。天快亮了,我无论生死,总是觉得愉快和欣慰的。”儿子张开双手想让爸爸抱,李白却只能用爱抚的眼光看着儿子说:“乖孩子,爸爸以后会来抱你的。”可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就在这天深夜李白被秘密杀害——这时,离上海解放仅有20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进一步传承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虹口区李白烈士故居邀请了几名“10后”孩子讲述李白烈士的故事。

“李白出生于1910年,让‘10后’的孩子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李白烈士和这段历史,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奋发向上。”何瑛表示,1987年李白烈士故居开馆时,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就成立了上海市第一批“李白中队”。今年更多学校的学生纷纷加入,将成立新一届“李白中队”。多年来,学校鼓励各班争创“李白中队”,通过祭扫英烈、编写歌曲、歌咏大赛、H5制作、组团配音、朗诵比赛及情景短剧等,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李白烈士的人生选择。

人物讲述

上海李白烈士故居名誉馆长吴德胜:寻访李白故居和其遗孀,推动故居挂牌

1958年,开国上将李克农向党中央提议以李白烈士为原型拍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可在一段时期内,李白烈士故居这样一个重要的革命遗址还被埋没在上海一条普通的巷弄里,其遗孀裘慧英女士和儿子李恒胜还未被人们所知晓……

1983年,在上海市虹口区团委工作的吴德胜得知虹口区有《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烈士的居住、工作及被捕地等革命遗址,心中便泛起了涟漪,有了建立李白烈士故居供后人瞻仰的想法。吴德胜这一想法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社区居委会和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吴德胜一行很快联系到了李白烈士遗孀裘慧英女士。得知他们的来意之后,裘慧英激动地向他们回忆起了李白烈士当年的工作生活,直至其最后被捕及被杀害时的情景。

当时,裘慧英还拿出一个用绒布包裹好的物件,那是李白烈士牺牲前从监狱内托人写给她和儿子的信。“那一刻,我感觉空气都凝固了,不敢用手去接这沉甸甸发黄的‘宝贝’,生怕弄破。”吴德胜回忆道。

随后,吴德胜与裘慧英一起前往虹口区黄渡路寻访李白烈士的故居。走上三楼,已经搬离了几十年的裘慧英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居住的场景,再上几步楼梯,一个只有三四平方米大小的小阁楼呈现在他们的眼前。这个环境简陋的小阁楼,便是李白每天深夜工作的地方,也是上海联系当时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秘密电台之地。

1984年5月27日,时值上海解放35周年之际,虹口区团委举行了各界青年瞻仰李白烈士故居仪式,为李白烈士故居挂牌。1985年11月13日,李白烈士故居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栋小楼虽然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当时还居住着三户居民。为更好地让后人接受革命教育,由虹口区政府牵头,多家单位联合出资动迁三户居民,恢复并建立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

1987年5月6日,正值李白烈士牺牲38周年,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正式建立并迎来了首批参观者。让吴德胜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者中有一位专程从北京赶来的特殊人物,她是原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收发报员秦岩:“我没有见过李白同志,但李白同志发往延安的电报是我接收的,他的电台呼号声非常小,白天干扰很大,但李白同志从来没有让延安台换手过,他非常耐心,发报手法非常清晰。我很感谢他。当他最后一次用暗号发出‘同志们,永别了’时,在场的同志都心情沉重地站起来遥望南方……”

“英雄回眸应笑慰,革命自有后来人。”在虹口区,李白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不少市民都为他曾经生活、战斗在这里而骄傲。如今,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4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接待了来自本市和全国各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参观者30万人次。而已经退休的吴德胜,也被聘为了李白烈士故居的名誉馆长。

“随着解密的党史越来越多,对李白这位英烈的了解也越多,敬仰之情也越来越深。他的了不起不仅仅是牺牲时的英勇,更是长年累月的不计名利、不畏困难以及将忠于党和人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信念!李白能被中宣部评为‘双百’人物,说明其在党史上的分量是不可估量的。”一直以来,吴德胜都为自己年轻时亲身参与寻找李白烈士故居这项有意义的工作而骄傲自豪。

这些年,吴德胜不仅撰写了大量与李白有关的文章,还多次为参观故居的游客讲述李白的故事。与此同时,他还呼吁更多人来关注李白这位了不起的英烈人物,学习和继承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

1910年5月

李白出生在张家坊板溪村(现为白石村),9岁那年进了小学读书,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了,小学的部分教师常常以进步刊物《新青年》和《湘江评论》来教育学生,李白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25年

大革命开始,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李白政治上日趋成熟,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

正值大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李白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道理,动员大家参加农民赤卫军。这年9月,李白参加了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

李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在红军第四军做宣传员。1931年6月,红四军党委选送李白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从此李白和无线电通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4年10月

李白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的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口号,这也是李白终生的座右铭。

1937年7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白奉党中央之命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秘密通报工作。是年10月10日,李白化名李侠到达上海,并于第二年的初春设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从此,一座无形而坚固的"空中桥梁"架设在上海与延安之间。

1945年10月

抗战胜利后,李白住进了黄渡路107弄6号,后迁移到107弄15号三楼。白天,他是善后救济总署渔业管理处电器设备修理工;深夜,他又一如既往地发电报。为了尽量使电台不被敌人测出,他用仅有七瓦功率的电台保持着与党中央的联络。

1948年

国民党反动派竭尽各种手段以采取分区停电、暗中抄收信号来侦测共产党的电台,李白处在危机四伏之中。

1948年12月29日

李白正在发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敌人突然包围了他的屋子,李白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后被捕。敌人对他连续刑讯逼供三十多个小时,前后用刑三十多种,李白始终坚贞不屈。

1949年5月

1949年4月,李白被秘密转押到南市警察局蓬莱路看守所。1949年5月7日,李白被敌人秘密杀害。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