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老孔”的新生活
2021-07-09 11:01:14 字号:

为谋出路南下打工,不慎走上"以贩养吸"之路

刑满释放后,两次创业成村里产业脱贫示范户

05版民生深读-3.jpg

在政法部门的帮助下,老孔不仅搞起了养殖,还办起了民宿,去年被评为了全村"产业脱贫示范户"。市司法局供图

盛夏时节,屋后的山上,鸡、牛成群在山间撒欢;山前的小楼里,老孔与妻子忙着经营民宿生意,一到节假日,10间客房天天爆满。如果不是司法人员介绍,谁也无法把53岁的老孔与毒贩联系在一起。谈及自己的“新生”,老孔说,这得感谢政法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信任与帮助。

老孔曾因贩毒入狱,刑满释放后,他在帮教干部的帮助下重塑信心,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开始创业。在5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这场逆袭——2020年,他成为村上的“产业脱贫示范户”。

不仅是老孔,浏阳许多曾因毒品误入歧途的人在政法部门的帮助下,重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通讯员仇磊

为谋出路,南下打工误入歧途

老孔家在浏阳的大山深处,绿水青山涵养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也在无形中禁锢了村民致富的动能。昔日,这里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乏力。

屋,是土砖屋;路,是泥巴路。1990年,当时的老孔还是小孔,决定南下闯荡谋出路。

然而现实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身无一技之长的他到了广州后,才发现这么大的城市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我那时二十岁出头,只有小学文化,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老孔回忆说,将所带不多的现金用光后,他不得不过起了街头流浪的生活。

在居无定所的三年时间里,老孔乞讨过,也在工地上搬过砖,结识了不少人,但正是这些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为了赚大钱,老孔在所谓的“朋友”帮助下,加入了一个团伙,并很快被毒品控制,从此变得身不由己。为了吸毒,老孔最后走上了以贩养吸的犯罪道路。1994年6月,当老孔带着毒品准备前往目的地交易时,被广州警方当场抓获。同年年底,老孔被当地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归来创业不成,成了深度贫困户

经过监狱民警的帮教,老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服刑期间多次立功,获得了三次减刑机会。2010年10月,服刑16年的老孔获准假释。

“我单身一人,原本打算这一辈子再也不回去了,但不回去出路又在何方。”走出监狱的老孔思量再三,带着对年迈父母的思念踏上了归乡之途。然而回乡后,困难也随之而来。

有过服刑经历的老孔很难融入社会,他原本打算破罐子破摔,但有一个人没有放弃他,那就是时任浏阳某乡镇司法所所长的罗传美。

在按社区矫正要求接收老孔后,罗传美就为他的人生出谋划策。

老孔也不相信贫困会伴他一生。他再次铆足干劲,在司法干部的帮助下凑了几万元,在淳口镇办了一家木材加工厂,依托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吃上了木材粗加工这碗饭。

岂料,创业之初意外就接踵而至。“先是有工人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赔了不少钱,后来重新发展,又遭遇了火灾,厂房、设备尽毁。”老孔说,创业未果,还背了二十多万元外债,他的创业计划就此搁浅。

致富不成,老孔顿时成了村里的深度贫困户。

再次创业脱贫,还吃上乡村旅游“饭”

“难道我的命就这么苦?”老孔依然没有丧失斗志。“你如果想继续创业,我可以帮助你。”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后,罗传美瞅准时机,积极帮助老孔与驻村扶贫工作队联系,并以自己的名义贷款和捐资将3万元交给了老孔。“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发展养殖业风险小,我建议你利用家乡的山林优势发展养殖,打一个翻身仗。”罗传美鼓励他说。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队首批筛选了包括老孔在内的5户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由专业公司负责技术、饲料和兜底回购。

不到6个月,老孔就卖出了2000只鸡,刨去成本,净赚2.8万元,这可把他高兴坏了。生活有保障,脱贫可持续。之后,老孔又陆续买进了牛、蜜蜂、鹅等。

比成功脱贫更甜蜜的是,老孔脱单了。老孔的妻子不仅是个勤快人,还思路开阔,瞅着屋前明珠般的湖泊,她寻思着村里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周边还有漂流等优质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必定“有戏”。

两口子萌生了经营特色农庄,实现产销一条龙的想法。

说干就干!在众人的帮助下,寻找合作伙伴、房屋整修、办理手续……2019年,老孔的民宿便开门迎客,10间客房精致敞亮,春节期间更是门庭若市。

养殖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合理、多元化发展,老孔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养殖和旅游服务。2020年,老孔被评为村上的“产业脱贫示范户”。

新闻延伸

多部门齐管共帮,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

和老孔一样,老陈也曾有着一个特殊标签,因为吸毒,被劳教两年,释放回家后,亲朋都对他避而远之。

了解到老陈再就业遭遇困难后,市禁毒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人员专门上门走访。“红花檵木等景观树木造型是镇上的基础产业,可以考虑发展一下。”听了工作人员的建议后,老陈先是到当地的红花檵木基地做园艺工人,一方面可以解决生活的基本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一门手艺。

为了掌握苗木种植的各项技术,老陈虚心向老师傅拜师学艺,经常一工作就是十来个小时。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拼劲,两年时间里,老陈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2015年,老陈在充分掌握苗木种植技术和熟悉市场行情后,开始着手创业之路。由于缺少资金,在各部门的帮助下,他通过申请贷款和借款,建起了自己的园林基地。

经过4年的苦心经营,老陈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20亩的现代化园林基地,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并为当地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

走进老陈的园林基地,满目翠绿,一派生机盎然。对于苗木的种植、培育和销售,他侃侃而谈,早已不是那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模样。

为帮助像老孔、老陈一样的特殊人群重新融入社会,近年来,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政法部门全方位落实多元化帮扶措施,并因人制宜建立了一套记录他们特长、经历、表现的档案,免费介绍和安置过渡性工作,积极鼓励他们创业,重燃生活信心。

据了解,去年来,我市将涉毒人员就业创业、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作为帮扶重点,对全市在册涉毒人员进行心理疏导300余次、家庭关爱230余次,对11名涉毒贫困人员进行摸排,落实帮扶政策和技能培训等措施,目前已全部实现了脱贫。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老孔”的新生活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