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革命,远离故土,会思念亲人吗?向着心中的信念,从未回过头,此志永不移!
奔赴千里祭扫
带一把家乡故土,告慰先烈英灵
虽死犹生,家乡未忘,永远思念着您!道一声"郭家好崽",汲取奋进力量,此志永传承!
为了革命,远离故土,会思念亲人吗?壮志未酬,血洒战场,会含恨而终吗?向着心中的信念,从未回过头,此志永不移!
郭陆顺,浏阳永安镇永和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任冀中回民支队第一任政委。1942年,他在观察敌情时被敌人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永远留在了河北。
“叔爷爷,家乡很好,祖国很好,太平盛世,一切都是您向往的样子……”79年后,6月9日,郭陆顺的后人郭启华,从家乡赶赴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在郭陆顺烈士墓前,放一束白色菊花,撒一把家乡故土,告慰先烈英灵。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千里祭扫
带一把家乡故土,烈士墓前深情悼念
郭陆顺的后人在浏阳烈士陵园祭拜先烈。记者张玲
走到哪里,就战斗到哪里,牺牲在哪里,就把精神留在哪里。今年5月,经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核查认定,包括郭陆顺在内,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共有11位湘籍烈士。6月9日,由30名烈士亲属、故友、家乡干部代表组成的湖南祭扫团,前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为11位湘籍烈士祭扫,郭陆顺烈士的家乡人、后人就在其中。
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四周庄严、肃穆,湖南祭扫团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向烈士敬献花圈。为告慰先祖埋骨他乡,永安镇永和村的家乡人还用一方红绸,捧上一抔故土,祭撒在了郭陆顺烈士墓前。
郭启华是郭陆顺的侄孙,今年72岁,他的爷爷是郭陆顺的嫡亲大哥。他说,希望这把家乡的故土,能够陪伴着叔爷爷的英魂,遥望故里。
实际上,郭启华并不是第一次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年轻时,每每祭扫先祖,他都会为叔爷爷郭陆顺敬上一炷香。1991年3月15日,他特地坐车前往河北省祭拜郭陆顺。
当时陵园看护严谨,没有介绍信是无法进入陵区的,为此他找到了郭陆顺烈士的遗孀韩启民。湖湘英烈故事丛书《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中介绍,“韩启民出生于1917年,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冀中八分区妇救会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1942年3月,郭陆顺和韩启民经介绍后结婚,可婚后才一个星期,郭陆顺就为国捐躯了。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永安镇永和村的家乡人用一抔故土,祭撒在了郭陆顺烈士墓前。受访者供图
“她得知我是郭陆顺的侄孙后,非常激动。”郭启华感叹,韩启民对郭陆顺非常敬重、思念,久久无法忘怀。此后郭启华每每去河北祭扫,都是由韩启民帮着打好介绍信、办好手续。有一次韩启民还推掉了事务,和郭启华一同前往郭陆顺烈士墓前,深情祭拜。
韩启民的真诚让郭启华动容,河北人民对郭陆顺烈士的敬重爱戴,同样让他感动。在郭启华的印象中,以前的烈士陵园还很简朴,墓碑下就是水泥坪,烈士墓上的碑都还是繁体字,如今再到这里,烈士陵园早已经过了翻修,墓碑上的字变成了简体字,墓地格局进行了调整,周边的绿植也更多了,放眼尽是松柏苍翠,满坪绿意。
据悉,以前为防止敌人破坏郭陆顺烈士的坟墓,当地人没有立墓碑,但每年清明节,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去追悼,为其修坟,缅怀这位抗日英雄。郭陆顺牺牲在河北、埋骨在河北、安息在河北,虽远离了家乡,却受到了河北人民几十年如一日的细心呵护和爱护,郭启华除了感叹,还有感恩。
和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沟通后,郭启华和家人也在郭陆顺烈士的墓地,重新捧上一抔土,带回家乡。蓬松湿润的泥土,重新用红绸包着,如果英烈有感,当知道亲人带他回家了。
虽死犹生
一生虽短但战果累累,光辉事迹激励后人
战火早已过去,但无论过去多久,家乡忘不了郭陆顺,河北也忘不了郭陆顺,祖国人民更不会忘了为新中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革命烈士。
“他一生虽短,却创造了许多光辉事迹。”永安镇永和村,73岁的郭飘桂听着父辈讲过郭陆顺烈士的故事,至今仍记得非常清楚。1927年5月,郭陆顺参加淳口游击队,后随部队先后编入红军湘东独立师、红六军团、红二军团,历任司号员、通讯员、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等职。
郭陆顺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负伤十余次,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9年10月,他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和司令员马本斋紧密合作,率部转战冀中平原。
1940年初,为了粉碎敌人对冀中地区的扫荡、分割、蚕食,回民支队奉命到冀中南部(沧石公路以南)地区坚持斗争。郭陆顺与马本斋率部先后连续作战三十余次,打开了当地的抗日局面。为此,回民支队被冀中军区授予“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烂,拖不跨的铁军”锦旗,毛泽东称部队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有多大的奇迹,就有多大的遗憾。1942年6月4日,郭陆顺在视察敌情时,被敌人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中这样写道:“他爬上一座土墩,举起望远镜观察,警卫员几次拉他下来,他还是坚持要观察敌情。特派员刘世昌开玩笑说‘郭政委,您新婚刚几日,还是下去吧!’郭陆顺回答说:‘民族胜利第一,个人幸福第二嘛!’话音刚落,敌人的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郭陆顺的头颅,顿时血流如注……”
对于郭陆顺的牺牲,彼时的特派员刘世昌抱憾终身。解放后,郭启华曾经以郭陆顺侄孙的名义给他写信,没曾想他回复了满满6张信纸,足可见其对战友郭陆顺的情谊,让人动容。2002年,郭启华见到刘世昌本人,刘世昌一见面就抱住郭启华,说:“孩子,我一看你觉得很亲,因为你和老首长郭政委年轻时太像了。”
“那么年轻就牺牲了,太遗憾了!”刘世昌对此扼腕不已,感叹说,“郭政委虽死犹生,他激励着我们后来人勇往直前!”
家乡传承
道一声“郭家好崽”,他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家乡人
2021年7月,永安镇永和村。夏日炎炎,天空蔚蓝,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处处可见草木葱茏。郭陆顺烈士从这里出发走上革命的道路后,就再未回来过。但家乡的人,家乡的事,直至如今依旧还回响着关于他的热血和情怀。
永和村郭家屋场,这里居民屋宅错落,庭院夏花弄影,放眼远眺是大片大片的稻田铺陈开来,荷塘飘香,荷花点点。郭陆顺烈士的老家以前就在这里面,只是如今已经没有痕迹了。
动乱时,土地贫瘠,人们缺衣少穿,现世安稳时,四处可见安详宁静的美好景象。
“郭陆顺外出干革命后,家乡收不到关于他的任何音讯,到土改时还不知道他的行踪,家乡就四处张贴告示寻找他。”村上一老人回忆说,告示张贴后来了一个年轻人,说自己叫“郭善吉”,是郭陆顺的儿子,村民们满怀敬佩和感恩地接待了他,还收容他住了一个多月,更将分给郭陆顺的一亩多田交他管理,取名叫“善吉田”,没想到这个人并不是郭陆顺的儿子,内心极度不安,匆匆离开了。
尽管失望,但当地人怀念郭陆顺,依旧将那块田地叫做“善吉田”,当做对郭陆顺的一种依托。
就在郭家人四处寻找郭陆顺时,河北,郭陆顺烈士的遗孀韩启民也在确认郭陆顺的祖籍,辗转之后,双方才终于联系上了。得知郭陆顺已然牺牲,村民们无不扼腕,哀叹:郭家的好崽啊!为国捐躯了!
郭陆顺牺牲后,人们对他越发怀念。烈士的信念,从家乡点燃,一直照亮着他乡,烈士的鲜血,从故土滴洒,直至染红着华夏。他走了,他的革命精神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当地人。
如今郭家屋场,统计郭姓人有120人左右,郭家人表示,未负祖辈,未失信念,少年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青年们都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永和村党建文化广场,文化墙上沉淀着永和村革命先烈的故事。郭陆顺烈士的简介写了一大版,张贴了党建文化馆的整面墙。79年过去,他的故事更清晰,他的精神更励志。
永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邵计红说,永和村有着深厚的红色资源,其中郭陆顺烈士更是把红军的光荣传统带到了回民支队,团结了民族,并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村部一直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烈士事迹,同时还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如今更是不断将红色教育推向青少年,组织孩子们听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勿忘革命先烈,继续砥砺前行。
特写
“我的任务就是接好革命的班”
从河北祭扫回家后,72岁的郭启华来不及好好休息,第二日就来到浏阳,前往浏阳烈士陵园进行祭拜。郭陆顺的哥哥郭祝遐的墓就在烈士陵园,英烈墙上还有郭陆顺的名字。以往郭启华每年都会来祭扫,他说自己的任务就是“接好革命的班”。
郭陆顺一家父子七人都参加革命,“马日事变”后,他们还参与了浏阳农军反攻长沙的战斗。秋收起义后,一家人被列为“暴徒”,几次被抄家,郭陆顺的父亲迫不得已带着两个儿子远走湖北。
郭启华的爷爷郭主财是郭陆顺的同胞兄弟,到处奔波避祸。郭启华的父亲郭长福也跟着颠簸,受尽病痛折磨,生下幼子不久后就过世了。郭启华作为烈士后人,长大后参军入伍,一心想要报答党恩,报效祖国。
遗传自家族的革命精神,郭启华为人处事极为正直严苛,连对待家人也一样。工作时他有公车,有次儿子上学同路,家人想让他载一程,可他严词拒绝,坚决不肯。
别人想和他套近乎,喊他喝酒,他从来只喝一杯,当作礼貌,再喊他喝他就下逐客令。郭启华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家人都说他过于严肃,但他说“我是英雄的后人”,要守住底线,不能给郭氏先烈丢人。
他对孙一辈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大孙学习时,他交待出国学习可以,不能留在国外,必须回来报效祖国;对小孙儿,记得汶川地震时,他问孩子捐款了没,小孙儿回复说“捐了20”,郭启华立刻说“不够,你是烈士的后人,你要比别人更懂得奉献”,随后他分两次给了800元,让孙儿以烈士后人的名义捐献这份爱心。
因为祖辈就是烈士,郭启华这辈子极其崇尚英雄。他年轻时就爱较真,在各地参观时查看革命史料,有些资料在展示郭陆顺、郭祝遐时,发现有错误和漏洞,他就会第一时间联系主办方或者负责人,恳请真实地记录、反映烈士情况。
后来郭启华熟读烈士史料,烈士故事随口就能讲,见到各种错误,不用四下核实,也能讲清来龙去脉了。
如今郭启华已是古稀之年,体力大不如前,舟车劳顿容易疲倦,但这次前往河北祭扫,他说“我一定要去,爬也要爬着去”。因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他希望能站在先祖坟前,告诉先祖:现世安好,人民安好,一切都好!
最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儿子郭威,得知家乡人前去祭拜,儿子立刻从广西坐飞机,凌晨到达河北和他们汇合,和他一同向郭陆顺烈士敬献花圈。郭启华说,自己这一辈子接好革命的班,他做到了,如今他年事已高,不管是祭扫还是传承,以后这份荣光,他可以放心交到下一辈手中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