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慈善助学工作启动
贫困学子最高可一次性,获8000元资助
每年这个时候,高考学子会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但有些贫困学子却要为学费发愁。为此,从2004年起,长沙市启动了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慈善助学项目。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慈善助学工作,更加精准地资助贫困学子,今年长沙修订了《长沙市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慈善助学金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已于近日开始执行。
7月13日,浏阳召开了2021年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慈善助学工作会议,解读了新的慈善助学金管理办法,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资助标准有所提高,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学生一次性可获得5000元或8000元资助。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资助对象更精准,资助标准有所提高
记者从浏阳慈善会了解到,今年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慈善助学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具有浏阳市户籍、家庭经济困难、本年度录取到本科和专科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学生(按国家任务计划形式录取,含保送到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含录取到有津贴的军事院校的学生)。
“新的慈善助学金管理办法在资助对象、资助标准等方面有所调整。”浏阳慈善会工作人员介绍,往年要求的“低保家庭子女或其他特困家庭子女”调整为“低保家庭子女、困难供养对象、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子女(以上四类简称“重点资助对象”);因残、因病、因灾、因突发事故等导致家庭年度内刚性开支较大,上年度家庭总收入减去刚性支出后其年人均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困难家庭子女;家庭上年度人均年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低收入家庭子女(以上两类简称“其他困难对象”)”,符合任意一项即可,对象更加精准。同时根据高考改革,资助对象录取范围由原来的“一本、二本、三本或高职院校”调整为“本科、专科”。
资助标准上,低保家庭子女、困难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由原来的每人资助5000元提高到8000元;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子女,因残、因病、因灾、因突发事故致困家庭子女和人均月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低收入家庭子女由原来的每人资助3000元提高到5000元。调整后的政策重点更突出,对于“重点资助对象”,要求资助率达到100%,也就是全覆盖,“其他困难对象”则尽量给予资助。
“重点资助对象”不再由资助对象进行申请
为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减少对申请对象的打扰,《办法》简化了程序。针对“重点资助对象”,不再由资助对象进行申请,而是由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逐个调查摸底,将符合受助条件的对象登记造册报浏阳慈善会。对“其他困难对象”的入户核查,则由原来村(社区)、乡镇(街道)和慈善会单独入户核查的方式调整为“一次性联合核查”,入户核查率须达到100%。
申报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次接受录取到本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申报,申报时间为7月14日至29日;第二批次接受录取到专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申报,申报时间为8月15日至25日。助学金也分两批次发放,第一批次助学金由长沙市慈善总会以银行转账形式于8月30日前直接拨付到受助学生银行账户;第二批次助学金在受助学生入学后发放,由高等院校出具就读证明后,再由长沙市慈善总会以银行转账形式于9月30日前直接拨付到受助学生银行账户。
除对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外,记者了解到,《办法》还增加了“延伸助学”,以鼓励受助学生立志成才,传递慈善爱心。对今年入大学后仍是低保家庭子女、困难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子女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从2022年起可凭就读学校出具的奖学金证明(或相关科研学术成果证明)和有关机构提供的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证明,每年向长沙市慈善总会申请当年度的助学金(高校助学金与慈善助学金可同时申请)。经长沙市慈善总会核实相关情况,并报长沙市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慈善助学金评审监督委员会审定后,每人每次资助3000元。
申请指南
符合因残、因病、因灾、因突发事故等致困家庭子女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低收入家庭子女条件的贫困学生,由本人或监护人到户口所在地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长沙市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慈善助学金申请表》,须持残疾证(复印件2份)、重大疾病致困、重大灾害致困、重大事故致困或其他困难证明(原件、复印件各1份);招生考试信息港录取结果截图(打印件2份);本人身份证(原件1份、正反两面复印件2份);本人户口簿(原件1份、复印件2份);本人1寸相片(2张);本人长沙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卡或存折(复印件2份);本人签署的个人信息比对授权书(原件2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