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沙市镇东门村:“兵书记”张建辉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2021-08-02 10:04:25 字号:

07版特别报道-3.jpg

张建辉在谋划更大的蓝图,将东门村的发展带上更高的台阶。记者李小雷

7月29日清晨,张建辉一大早就从沙市镇出发赶到浏阳市区,他要将申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材料送到相关部门。

25年前,东门村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说起村里的巨变,村民们都称赞村里的"领头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辉。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部队建功

“千米生死线”上运物资,炮弹来了就躲进弹坑

1986年,刚刚成年的张建辉参军入伍,并参加了老山战役。

“要给前线将士送给养,必须通过越军防控的一片开阔地,我们称之为千米生死线,白天走不了,只能趁着夜色,扛着一百多斤的物资冒险前行。”时光回溯到30多年前的一个凌晨,当时作为军工排战士的张建辉,与战友一起向前线运送给养和抢救伤员。

一发发炮弹在开阔地爆炸,他和战友立即跳入弹坑,因为敌人往往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投弹,爆炸过的地方也没有了地雷,相对安全。

在枪林弹雨中,张建辉和战友一次次冒死将物资送达前线战士手中。

战争是残酷的,牺牲也是难以避免的。张建辉回忆,在参加作战前,他和战友都写好了遗书,还给自己准备了一颗“光荣弹”。在遗书中,大家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可前进一步死,不愿退后一步生”。

然而每当想到牺牲的战友,即使时隔多年,张建辉脸上依旧满是忧伤。“一天夜里,越军突然发动袭击,我的同乡战友李桂林不幸中弹,我冒着炮火把他从战场上背了回来,但他还是牺牲了。”

1988年5月,张建辉所在的部队撤到后方。由于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家乡创业

“一人富不算本事”,带动全村走上致富路

1989年,张建辉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他退伍回到家乡,后被长沙一家国企招录,并很快被提拔为干部。

“当时流行下海经商,我很多朋友都赚到了钱。”张建辉在1994年主动提出辞职,并在家乡开办了一家皮革厂,“三个月赚了一万元,把我激动得不行。”

1996年,张建辉积累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个人存款超过10万元,他也成为全村第一个拥有摩托车的人。

“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人富裕不算本事,有本事就带领全村人都致富。”就在张建辉小有成就时,当时的村支部书记找上了门,一席话顿时激活了他内心的“老山精神”。1996年,张建辉参加了支村两委换届选举,并被选为村主任。“当时东门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基础条件差,村民们也毫无斗志。如何带领村民们致富,不能套用我自己的经验,必须因地制宜。”

张建辉首先想到了种植烤烟,并召开种植烤烟动员大会,但响应的村民并不多。“我就自己带头种,一口气种了八亩,当年就产生效益1.6万元。”看到村主任这个成功的样本,村民们积极性顿时高涨,时至今日,东门村的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一千亩以上,成为该村农业主导产业。

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后,张建辉带领村民们稳扎稳打,不断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2007年,在张建辉的倡议下,由党员带头集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设了月亮湖、综合楼等项目;2011年党员带头入股300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2013年建成全省唯一一家村集体所有的“国家四星、省五星”农庄;村上先后建起栀子花药材基地、油茶花卉基地、优质烤烟基地、特色水果基地。

如今的东门村,在张建辉的带领下,早已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600元。道路硬化到户、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家门口就能上学、就业,东门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沙市镇东门村:“兵书记”张建辉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