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市民在出行中做好防晒,避免中暑。记者彭红霞
8月3日,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三伏天威力尽显。可这两天,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也不断发出,是不是要降温了,毕竟本周六(8月7日)就迎来了立秋节气。
“虽然最近局地雷雨天气比较多,但高温天气暂时还不会缓解。”昨日,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未来一周浏阳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补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实习生罗斯妮
晴热高温天气持续在线
最近浏阳很“火热”,高温日日打卡。7月31日,最高气温36.6℃;8月1日,最高气温38.2℃;8月2日,最高气温更上一层楼,上升到38.7℃,是今年以来(截至8月4日),浏阳的极端最高气温,超过去年极端最高气温(37.2℃);8月3日,最高气温稍降,但仍有37.7℃;8月4日(截至16时30分),最高气温35.5℃。也就是说,我市已经连续5天都是高温天气了。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我市自5月30日步入气象意义上的夏季后,截至8月4日,今年的高温日(日最高气温≥35℃)已有31天,其中6月12日至17日连续6天、7月31日至8月4日连续5天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达到轻度高温热害标准;7月5至16日连续12天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达到中度高温热害标准。
“未来一周,浏阳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午后多阵雨或雷阵雨。其中4日晚至8日,受热带气旋外围云系影响,云系增多,午后多阵雨或雷阵雨;9日至11日白天,多有阵雨或雷阵雨,要注意防范局地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市气象局工作人员提醒道。
别小看中暑,处理不及时后果可能很严重
面对高温酷暑的三伏天,因中暑去医院门诊医治的病例也逐渐多了起来。
“今年夏天以来,我们已经接诊了10余例中暑病例,其中有两例是重症中暑。”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吴铁军说,高温天气千万别小看了中暑,如果处理不及时,后果可能很严重。7月份,市中医医院接诊了一名因中暑而昏迷的患者,“这名患者在就近医治时,体温达到42℃,全身抽搐。送到我们医院时仍有40℃,出现无尿、血压低、多器官衰竭等情况。”吴铁军说,患者因为高体温的时间持续太久,需要靠呼吸机才能保持呼吸。
“高温天气里,预防中暑非常重要。”吴铁军提醒市民,高温天气下,应避免长时间的高温作业;在室内吹空调时,建议将温度调到26℃,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出现身体不适应的情况;户外工作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并且在户外时要注意及时补水。
“中暑一般是有先兆的,因此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吴铁军说,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在高温下出现多汗、头痛、耳鸣等症状。当感觉自己浑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时,应马上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并用湿毛巾等对身体进行快速降温,“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相关链接
高温天气注意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控
当前,中季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是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近日,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发布了病虫情报,对病虫害防治进行指导和提醒。
工作人员在田间了解水稻的虫害情况。浏阳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供图
“近期以来,我们在永安、沙市、荷花等地的田间调查中,发现中晚稻田间稻纵卷叶螟虫量大,部分田块二化螟残存虫量大,稻飞虱若虫数量较多,纹枯病普遍发生。”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动植保护服务部部长张再仁介绍,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当前我市水稻各类病情上升较快,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根据调查,我们发布了病虫情报,通过微信工作群、农资系统等面向种植大户、村组等作出指导和提醒,要求扎实做好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狠抓适期用药,切实控制当前水稻病虫危害。”张再仁说,建议各种植户在8月8日至12日期间,对所有中稻和晚稻进行一次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施药时需避开高温时段,交替使用防治药剂,兑足水量,喷细雾,以保证药水覆盖面到位。”张再仁介绍,相关种植户要安全用药,选择适宜的农药产品和施药器械,正确配制、合理使用,做好安全防护,同时实施农药减量控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