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线上服务不断档,社区团购很火
2021-08-13 10:55:17 字号:

疫情防控期间,浏阳各电商平台保障供应

浏阳日报讯(记者袁安汤维)早上6点至8点,位于礼花路二段119号的浏阳市乡村产业服务中心一楼一片忙碌。土豆、胡萝卜、大葱、豆角……各种来自扶贫农业合作社、蔬菜基地的农产品从大卡车上卸下来,再分别运往城区各个社区,通过一个个“团长”,送到全市74个点位的“团友”手中,更有上千单发往全国各地。

“团友”们所使用的正是一款名为“农品浏香”的微信小程序,里面设有乡里生鲜、白沙豆腐、手工炒货、浏阳特产、烟熏腊味、手作蜜饯等多个种类,顾客在晚上11点前下单,第二天中午之前就能收到货。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社区团购方式采购商品的人增多了。”浏阳市乡村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敏介绍,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铺开后,社区团购和线上交易量明显有所增长。

“以前本地顾客一天的货品金额为1000元左右,现在达到了3000元。”李敏说,为了更好地保存农产品,浏阳市乡村产业服务中心还增设人手负责采货、打包、运输等工作。

此外,兴盛优选、多多买菜、十荟团等电商平台也成为了许多居民购物的首选。每天上午10点,淮川街道城东新村佳美家平价商铺门口,“团长”黄义红手里拿着取货订单,将货物按顾客姓名分类摆放整齐。

“多的时候一天能接300多单,卸货、分类都要花不少时间。”黄义红告诉记者,尤其以蔬菜、水果这类产品销售最为火爆,经常早上8点刚开团就被抢光了,“卫生纸、洗洁精等生活用品也是抢手货,平均每天都有60单。”

同样,作为一家面向长株潭的电商平台,围山公社近期来自长沙的订单也在大幅度增长。“8月份以来,我们每次开团的销售额从7000元涨到了10000多元,每次下单量增长到了500单。”围山公社店长陈芳介绍,有的长沙顾客还有“囤货”的倾向,下单时会增加像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量,“比之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新闻延伸

餐饮行业改变经营模式,以外送为主

“老板,来一份糖醋排骨,麻烦送到小区楼下。”8月11日上午11时,走进淮川街道联城路一家餐馆,发现来店内就餐的顾客并不多,外送的订餐电话却是接连不断。

“从8月1日起,进店堂食的顾客明显减少了,一些老顾客现在都选择打包带走或者由我们直接送餐上门。”这家店的老板谭娟告诉记者,在疫情的影响下,店里的客流量越来越小,一些原本已经预定好的订单也临时取消了。

为此,谭娟改变了经营模式,将店里的大部分人力、物力放在了外送服务上。“现在店里基本以订餐外送为主。”考虑到一些菜品在餐盒内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为了保障品质,谭娟取消了部分不适于外送的菜品。

炎热的日子里,奶茶是不少市民的“心头好”。11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九方·北正西、大润发、天虹商场的多家奶茶店发现,与以往排长队,需要用小喇叭叫单时的情形大不相同,许多店家门口十分冷清,零零散散有两三名顾客在点单。

“您有一个美团订单,请及时处理。”在天虹商场的一家奶茶店,新的外卖订单提示语此起彼伏。

“近段时间店内堂食相较以往少了一半,外卖订单却增了一倍。”店长柯铭福说,虽然目前餐饮店都正常开放堂食,但来店内就餐的顾客较往常还是偏少。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半个小时内,共有四个顾客进店购买奶茶,且大多选择打包带走。

而商场内另一家奶茶店,也是同样一片景象,点餐前台整整齐齐摆放着七八条外卖订单。“一天大概能接60至70单外卖,比以前增了一倍。”店长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