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邦关爱留守学生教育奖" 廖尚麟
大围山镇东门完小校长
35年来,廖尚麟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对课堂、对学生满怀热情。
“同学们,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对应哪个时间啊?”9月9日上午9时许,大围山东门完小校长廖尚麟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尽管早在26年前廖尚麟就开始担任学校校长一职,但他对课堂、对学生依然满怀热情,“首先,我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小学校长。”廖尚麟说。
作为教师,他是学生眼中的“太阳”,扎根乡村教育35年;作为校长,他走遍大围山镇,只为让辍学学子重返校园。而这样的一份坚守,得从一幅画说起——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鹏
教师
画上散发的“阳光”,给了他信心和力量
1985年,17岁的廖尚麟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就是上阳小学(已撤销)的教师,他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我们大围山乡村教育事业中,一辈子没有离开讲台、没有离开大围山。”廖尚麟说,因为父亲,他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一开始,廖尚麟被分配到了大围山镇与铜鼓县交界的浏河源村千秋小学(已撤销)任教,由于学校位置偏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廖尚麟打算放弃这份工作去参加其他考试。
准备考试期间,廖尚麟很少和学生交流,但细心的学生们察觉到了老师的变化。
“突然有一天,一个学生给我送来了一幅画,画了我带着他们上体育课的场景。”画上的廖尚麟侧脸微笑着,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进行锻炼,左上角的太阳散发出光芒,照耀在学生的身上,每个人都流露出了真诚的微笑。
“那个学生说,我就是他们眼中的太阳,带给他们欢乐、知识。”廖尚麟说,那幅画让他明白了自己教书的意义,也明白了父亲在农村教书育人数十载的原因,“我为我当时只想自己过上更好生活的想法而感到羞愧。”从那之后,每当廖尚麟在生活、教学中遇到困难时,那幅画总能给予他信心与力量。
现在,廖尚麟已经在大围山的乡村教育事业上奋战了35年,和父亲一样,他把根留在了大围山,留在了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学生心底。
校长
走遍大围山镇,只为让学生重新复学
1996年,廖尚麟从一名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那一年,恰逢浏阳市大力推广“九年义务制教育”,这也给廖尚麟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大家的意识还很不足,我所在的白沙中学就有不少学生在中途辍学。”廖尚麟回忆。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廖尚麟开始挨家挨户地上门进行家访,劝导家长把孩子送回学校继续
读书。但那时的大围山还没有修好路,很多辍学学生的家都在大山深处。于是,廖尚麟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开始了漫长的进山走访。每次遇到杂草丛生、道路几近断绝的路段时,廖尚麟就只能停下自行车,步行上门。
“很少有家长能立马让孩子重新回去读书。”即使走访效果并不好,但廖尚麟没有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无数次,直到家长同意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回到课堂为止。就这样,廖尚麟走坏了近十双鞋,骑坏了一辆自行车,终于让数十名辍学的学生拥有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让廖尚麟开心的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关爱乡村教师,大围山的教学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对旧教学楼进行了翻修,还新建了教学楼、师生宿舍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谈及未来,廖尚麟希望能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看着这些孩子从懵懂到成才,我的内心无比满足。”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1/09/10/1012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