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涂逸群在写春联,邻居们围在一旁观看。刘珂摄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昨天,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到来了。
"大寒"常与岁末重合,这也意味着新春越来越近了。每当此时,在浏阳,在大围山镇,总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备年货、置新衣、除积尘……浓浓的过年气息扑面而来。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
一道年味
谈到过年,美食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昨天上午10时,行走在大围山镇白沙村,每家每户的院前、房顶、屋后,只要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腊味无处不在。
上午11时,眼看阳光正好,70岁的村民周逢生忙着将自家熏制好的腊味搬到院子里,让其吸收阳光。腊肠、腊猪肝、腊鸭、腊鱼、腊牛肉……只见他从屋内提出一条条金黄的腊味,悬挂在院内的一根木棍上。不一会儿,黄灿灿的油顺着肉的纹理滑下,在底部凝结成油滴,好不诱人。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刘珂摄
“我们从半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年货了,现在基本上把腊味备好了。”周逢生笑着说,熏制腊味是他过年前做的第一个准备。虽然说,如今许多传统腊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在周逢生一家的餐桌上,腊味从不曾缺席。
在当地村民们的眼中,准备年货是迎接新年的一种仪式感,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而熏制腊味则是所有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备些腊味,总感觉过年少了种味道!”
白天,有人争分夺秒,抓住阳光来制作腊味;深夜,也有人趁着月色,为另一种年货忙碌着。
凌晨两点,当整个村落沉睡时,位于浏阳河源头大溪河沿岸的一处平房内却是灯火通明。屋内,冯先莲夫妇戴好口罩,系上围裙,忙着做起了油豆腐。
在白沙村,油豆腐也是过年时必备的一道食物。经过浸泡、磨豆、摇浆、成型、油炸等多道工序后,一粒粒豆子在冯先莲夫妇手中变成了一块块橙黄鲜亮的油豆腐。当天下午,新鲜做好的油豆腐将送到周边集市上,卖到顾客手中,做成一道美味菜肴。
“过年前这段时间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可以卖出300斤左右。”冯先莲夫妇俩都是土生土长的白沙人,制作油豆腐已有二十年了,他们制作的油豆腐味香有筋道,在当地有一定的名声。
一个习俗
除了置办年货,还有写春联、放烟花、添置新衣等习俗,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其中,写春联是过年特有的习俗,在春节前,人们会用大红纸张,饱蘸浓墨书写祝福,贴于大门两侧,借此抒发美好愿望,寓意一年吉祥如意。
午饭过后,大围山镇东门村,村民涂逸群特地把屋内的一张圆桌搬到院内,准备写春联。只见他将一张红幅徐徐铺开,思量一番后,抚纸、提笔、蘸墨、挥毫,整个动作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在大围山镇,涂逸群的书法是出了名的好,哪家哪户办红白喜事,都会专门请他撰文写字。这不,听说涂逸群在写春联,邻居们纷纷前来观看。涂逸群落笔铿锵有力,笔锋婉转处,墨香四溢,众人不禁感叹道:“写得好!”。
“初升海日望龙腾,漫卷春潮听虎啸。”“奋舞牛犁盈硕果,豪开虎步启新程。”不一会儿,两副春联便写就。一行行俊逸的书法,为春节的到来增添了喜庆氛围。
巍巍大围山下,潺潺浏阳河边,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大围山镇,孕育出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涂逸群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祖上涂启先曾是谭嗣同的老师,创办过书院,几代人文脉相传至今。
涂逸群是大围山镇民馨文化活动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该活动中心成立于2017年,由退休干部、教师及文艺骨干等组织而成。近年来,这群文艺爱好者凭借一股纯粹的热爱,创作出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和文艺节目,为围山人民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
“我们每年都会在过年前组织一次送春联下乡的活动,免费为有需求的村民写春联。”涂逸群说,春联的内容全部是根据村民的需求和想法而创作的,或把名字镶嵌进对联,或根据其愿望进行创作,“现在过年送春联已经成为我们活动中心的一种传统了。”
一场对话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春节是拥抱家乡的难得机会。但是今年因疫情影响,涂逸群的儿子李牧童不能回家过年了。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李牧童从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十二三岁时,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他根据旧报上大量的海外奇闻,创作了一部环球历险小说;2004年在浙江大学读书时,便出版了诗集《扬之水》;2008年其创作的《兰婷赋》,引起了诗赋界的震动,并因此先后被国内多家诗赋专业组织聘任为最年轻的领导层成员。
尽管已经成为了一名知名人士,但对李牧童来说,家乡永远是内心深处最眷恋的归宿。每到过年,对家乡的思念就在月月年年的期盼中,缓缓流淌;家乡的那一抹年味,也永远令人留连忘返。
最能唤醒李牧童记忆中儿时味蕾的美食,就藏在乡间那一座农房里。“记得儿时过年时,最期待的就是吃腊肉、冻米糖了。”李牧童说,长居在外的多年里,他尝过许多美食,但永远没有家乡记忆中的那个味道。
这次无法回家过年,李牧童便早早地为老家的父母买好了冬衣、备好了年货,寄了回来,“等疫情好转,准备年后回家,与家人团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01/21/1079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