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怀国
今年的春天,有一些特别。在草长莺飞的时节,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清明将至,全国各地、各级疾控纷纷发出倡议,建议市民群众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尤其是倡导大家从疫情防控需要出发,不举行集体性祭扫活动,“非必要不返乡”。
中国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国度,政府特别增加在清明时节的假期,就是此中最鲜明的体现。无数中国人在这样一个特别的节气从四面八方返回家乡,慰藉乡愁,追思先人,这是“树叶对根的情意”,早已经深深融进了华夏子孙的血脉。所以,现在“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我能够读出其中深深的无奈和纠结——要相信,起草这份倡议的人,他们返乡的强烈愿望和面对疫情的不敢懈怠,和大家是一样的。
何谓“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在这样一个对自然有着深深敬畏,对土地有着深深眷恋的国度,天理和人伦,过去和未来,早已经浑然一体。我们感恩天地赐予万物,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感恩先人开启人文,站在他们曾经挥洒汗水的土地上,为他们敬献鲜花和香烛。所以,这个日子是同天地万物交流的日子,也是向先辈表达追思的日子,还是和自己对话,勉励上进,激发开拓的日子。
本来,最不可凌轹的,是情怀。可是,事急从权,在卷土重来的疫情面前,我们真的没有太多放松的空间。一线医护人员连轴转地开展采样检测工作,无数的志愿者参与到排查工作中来,我们普通人感受到的气氛越紧张,越证明冲在最前线的那些人,他们付出的努力有多艰辛。假如因为我们在这个假期陡然增加的人员流动而出现感染人群迅速扩张,前面为防疫所做的那么多工作就算是白费了。
所以,当疫情防控形势还很严峻的时候,我们需要跟自己来一次理性的对话。是这个春天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美好,是我们的祖辈都在期盼自己的后人过得幸福,是这个民族用手挽手、肩并肩的方式筚路蓝缕,开创历史。那么,此时聚全社会的力量,击退疫情,重迎一派清朗的世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相信,先人如果地下有知,会更乐意看到我们抗疫胜利的消息,而不是冒着疫情扩散的风险去上一炷香。
形神之间,最重要的还是“神”——只要我们心中有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先人的追思,怎样去表达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移风易俗。比如,如今的网络祭扫、居家追思、代为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都是可以施行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减小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几率,让动态清零能够更快地实现。应该看到,今年的暂时不返乡,是为了来年更安全地返乡。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个特殊的清明节,让我们播种下团结抗疫的力量,一起期待万物生长,天地清明!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03/28/1105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