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市自然资源局:把好用地“四关”“亩产论英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2022-04-01 09:41:02 字号:

浏阳市自然资源局:把好用地“四关”“亩产论英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浏阳获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度自然资源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11版自然资源局-2.jpg

长沙e中心聚集了120多家生产型企业,是典型的节约集约型现代化产业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率高、孵化型企业集中。资料图片

土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浏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坐拥5007平方公里广袤土地,浏阳却惜地如金——长期以来,浏阳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探索出了一条以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处置为核心、以“亩产论英雄”评价模式为载体、以典型示范引领为路径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土地要素保障。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2021年度自然资源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有关情况的通报》,明确8个市州、15个县(市、区)在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成效明显,浏阳是其中之一。省自然资源厅微信公众号“湖南自然资源”还推介了浏阳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典型经验做法。

文/许雅兰

把好准入关,提升亩均效益

随着浏阳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此,浏阳首先在提高招商门槛、严格项目准入上做文章——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深入践行“亩产论英雄”改革。

如今,在浏阳经开区,通过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要素优化配置、奖惩倒逼机制,推行起了电子信息、医药等有关产业用地的“亩投、亩产、亩税”“336”标准。

所谓“亩投、亩产、亩税”“336”标准,即在签订招商协议前,组织招商、财政、经运、生态环境、安监、自然资源等部门对项目准入进行会商,达到亩均投资300万元、创税30万元、产值600万元,方可签订招商协议、引项入园,确保有限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亩产论英雄”的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推动浏阳各园区、基地、企业从源头上最大限度挖掘土地资源利用潜力。一大批厂房建筑通过向空中发展、用足地面资源、拓展地下空间,发挥土地产出的“倍增效应”。

作为浏阳经开区企业孵化基地,长沙e中心是典型的节约集约型现代化产业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率高、孵化型企业集中。建成投产的短短数年间,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长沙e中心聚集了120多家生产型企业,形成了以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2021年总产值近百亿元。

把好供应关,提高供给质效

把好土地供应关卡,是提升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的关键一步。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浏阳通过落实限期供地和“净地”出让,创新推行园区“标准地+承诺制”,深入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年限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弹性供地制度改革,切实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2021年2月8日,浏阳首宗工业项目“标准地”在长沙市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发布挂牌出让公告。这是我市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以来的首个重要成果,也是长沙市首宗正式公告挂牌出让的工业项目“标准地”。

“‘标准地’出让,意味着在挂牌前就已经明确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挂牌成交后,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出让合同,并与有关部门签订履约监管协议,在办理‘先建后验’手续后就可以直接开工建设。”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降低项目行政审批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20年6月,浏阳首宗弹性年限出让工业用地挂牌成交。该宗地位于浏阳经开区,面积24.85亩,出让年限为30年。相较以往50年出让年限供应模式,企业节约用地成本超200万元。2021年,浏阳按照弹性供地方式,供应土地14宗、面积1440亩,占全年供应工业用地面积的25.42%。

“标准地”“弹性年限出让”等新型土地供应模式让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双赢。2020年以来,全市共推出标准地3宗、面积285亩,工业弹性用地17宗、面积1708亩,为企业节约用地成本1.47亿元。

把好利用关,创新节地模式

近日,在沙市镇桃源村,一块面积约15亩的田地里,种着茄子、南瓜等蔬菜,迸发出勃勃生机,而此前这块土地上是20多栋闲置多年的老旧房屋。

“这是浏阳通过清理‘一户多宅’进而复垦的第一块上规模的农田。”桃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辜强介绍,这片复垦后的土地依旧归属于原宅基地主人,目前流转给蔬菜种植合作社,亩产纯收益达3000元以上。而在整个沙市镇,通过清理闲置宅基地新增的耕地面积超过1500亩。

沙市镇是浏阳市土地整理重点乡镇。近年来,沙市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民住房实现“平房向楼房转变、大院向庭院转变、分散向集中转变”三大转变,是浏阳农村土地整治节地模式典型代表之一。

“依托改革试点、政策扶持等优势,浏阳探索开创了多种节地模式。其中,以园区为代表的立体开发、以农业乡镇为代表的农村土地综合治理、以老城区为代表的旧城改造等尤为突出。”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浏阳经开区,盐津铺子、好味屋、金磨坊等企业将厂房的屋顶加建成“阳光晒场”,将原规划的地面晒坪用于厂房建设,既充分利用空中资源,又促进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不仅如此,园区还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机器换人’、三维立体利用土地、公共资源场地共享、工业技改等多种独具特色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和模式。”上述负责人表示。

把好监管关,深挖存量潜力

在位于浏阳经开区的天地恒一中药智能制造生产车间,总控大屏实时监测着180多台智能化制药设备的温度、水量、压力等数据。4层楼高的生产车间内,不到20名工人就可以实现年加工药材3700吨,产能还比原有生产车间增加了10倍。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近年来,天地恒一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为实现进一步发展,在浏阳和园区的支持下,天地恒一于2018年启动“智能制造综合技改项目”,利用老车间和部分存量土地投建全自动数字化中药提取车间、智能高架仓库和智慧工厂管理大楼,扩建升级固体制剂车间等。

运用信息化手段,天地恒一全自动数字化中药提取车间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产品质量数字化追溯,与原有生产车间相比产能增加10倍、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10%、能源消耗下降10%,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95%。

深挖老车间和存量土地的潜力,天地恒一在有限的用地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这是浏阳加强土地供后开发利用监管、大力推进闲置低效企业处置盘活的鲜活案例。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策支持、市场手段”原则,浏阳通过深入摸底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制定实施收购储备、嫁接盘活、鼓励倒逼规范、租赁承包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项目落地空间。近年来,全市已平稳有序完成阳光新村、豫园生物等52家企业(产业项目)兼并重组,有效盘活闲置土地约2500亩,新增投资约180亿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