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图书馆儿童阅读区,鲁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引导他们分享感受、交流体会。受访者供图
当不少家长为引导孩子阅读、写作却不得其门而入时,她班上的孩子会反过来向老师荐书,会热衷于分享书中的故事,会拍完整的荐书视频,会“求”写作文,甚至写到“停不下来”……
她有什么魔力?全民读书月,记者来到市级名师工作室鲁维小学语文工作室,听首席名师鲁维分享一名语文老师如何阅读、如何引导工作室的老师阅读、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
阅读启蒙
糊墙的贴画、厕所里的故事书是她最早的阅读材料
职业特性决定着老师是一个“天生”的读书群体。
有人说:一个真正的老师,应该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
先成为好的读书人,然后才能成为好的教书人。鲁维就是这样。
她曾无数次追问,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为什么会对读书有着无法割舍的眷恋?后来,她从自己的成长环境中找到了答案。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墙上贴了很多画,上面是诗人画像,下面是诗词,我们会比赛看谁记得更多。”“我们家的厕所里经常放着《故事会》……”在书籍匮乏的年代,这些诗词画、故事书,是鲁维童年最为珍视的“宝贝”。
无形中,父母给孩子们创造了最早的阅读氛围,并让鲁维受益终身。
“这些诗词画和故事书可能源于我妈妈,因为她当时算是个文艺青年。”鲁维说,母亲喜欢阅读的习惯持续至今,母女俩还经常交流读书心得。
在浏阳师范读书时,“我总觉得自己要成为教书人,所以更要多读书”。于是,一有时间鲁维就泡在图书馆,看了大量名家的文学作品和国外的小说。
生活中,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天晚上是固定的读书时间,一书一茶一灯,不觉夜已深。
“住在一中的家属区,晚上非常安静,我就觉得这里真的是读书的好地方。”鲁维说,这是她对阅读氛围最新的感受,“环境能改变人,好的环境会让人沉浸在阅读中。”
阅读引领
共读100本书,语文老师应该是优秀的读写者
你身边坚持读书的人多吗?与很多人的感受相似,鲁维也感觉周边读书的氛围可以更浓厚。
平时,她会花一些精力去做阅读推广,但她发现引导一个人坚持读书并不容易。
为什么在不缺书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不能沉下心阅读、不能形成持久的阅读动力?
去年,市教育局授牌成立第十批市级名师工作室,其中包括鲁维领衔的鲁维小学语文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推动阅读,还发起了《关于人的阅读持续力研究》课题。
在鲁维看来,这有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相比过去,现在大家的信息源不再以实体的报刊书籍为主。”鲁维认为,微信图文、短视频对人的吸引力和感官冲击力更强,占据了人们大量碎片化时间,也导致人们的碎片化阅读基本停留在手机上,不利于形成系统、持久的阅读习惯。
当然,也有人选择通过电子书、听书App进行无纸化阅读,她认为,若能坚持,倒也是快节奏生活中与时俱进的一种阅读方式。
今年年初,工作室发起了“共读100本书”活动,每个星期由一名老师来推介自己读的一本书,撰写读书心得,分享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收获,再由鲁维或其他老师进行点评,并将内容一起发布在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上。
这种方式既促进了老师读,又推动老师写,一举两得。“我们相信,当大家一起共读完100本书时,一定早已形成了系统持久的读写习惯,有了更加精进的教学能力。”鲁维表示,语文老师应该是优秀的读写者,才能引导孩子提高读写能力,这也是发起活动的初衷。
阅读引导
让孩子成“小书虫”写到“停不下来”
在一次阅读推广的讲座上,鲁维讲到班上的很多孩子都有大量阅读,且经常向老师“讨要”写作文,令记者和在场听众感到惊讶。
能写、爱写,前提和基础肯定是爱读、多读。
鲁维所带的道吾小学1902班图书角的图书流动非常快。常有学生捧着书拦下她说:“鲁老师,我一定要跟你介绍这本书。”还有学生在写作文时向她“诉苦”:“老师,我写得停不下来怎么办?”“你就继续写呗。”她总是循循善诱。
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变成“小书虫”,写到“停不下来”,鲁维有什么魔力?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知名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了“阅读循环圈”理论,他认为“阅读循环圈”应该包括“选书”“阅读”及“回应”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彼此发生正向作用。
鲁维是阅读循环的拥趸,日常教学实践也印证了这个理论。
要形成阅读循环,首先要有适合孩子需求,能让他产生兴趣的书;其次,如果有人与之共读,会让阅读体验更愉快;最后,孩子在共读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能及时得到回应解答,会让孩子更喜欢阅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循环。
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当天,鲁维就组织了一批家长和学生到市图书馆开展了两个小时的共读和分享,“大家都觉得很愉快。”
“一个又一个完整的、成功的阅读循环后,孩子就能收获来自阅读的快乐。”鲁维认为,孩子不爱阅读,多数是家长的原因,“如果家长不爱阅读,家里没有很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又没有及时的阅读交流,孩子就容易丧失阅读的兴趣,无法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也就很难指望孩子爱上阅读。”
在学校,每天中午她都会抽时间与孩子们声情并茂地共读,再引导孩子们做阅读分享,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输入、输出循环,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才和胆量。
为了帮孩子形成完整的阅读循环,她在个人视频号上开了一个《“多可爱”好书推荐》栏目,发布孩子们的荐书视频,点击量都还不错,“当孩子不断地受到肯定时,就激发了他的阅读兴趣。”
对孩子们写得好的作文或精彩表述,她也会毫不吝啬地当众夸奖,或帮孩子寄出去投稿、参评,让孩子们有更多成就感。
“我和孩子们约定,作文最高分是108分,拿到这个分的孩子总是得意地欢呼雀跃,相反,如果打ABCD等级,则没那么直观。”这种小技巧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前,她还办过班级“小小作家报”,定期收集优秀作文,设计成一张报纸的样子,再打印出来,“上报”的孩子自然自信心爆棚,写得“停不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鲁维表示:“我总认为多读点书,将来能更好地应对一些事情,能让孩子们更厚重一些、成熟一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04/26/1116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