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郭鹤林:以袁老为榜样,让优质稻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2022-05-23 10:15:24 字号: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印有袁隆平头像或是签名的像章、餐盘、茶杯……这样的小物件,葛家镇葛家园村的郭鹤林珍藏了好几件。这一年里,他舍不得让任何人触碰它们,只因为这些物件承载着他对自己的偶像——袁隆平院士所有的追忆与怀念:“向袁老学习,将成为我余生最重要的一课。”

“交往十余年,起码打了几十次交道,这点点滴滴像电影片段一样不停在脑海里反复放映。”昨天是袁隆平院士去世的一周年,“玉针香”推广人、葛家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郭鹤林的声音里仍有抑制不住的悲伤。而这些回忆,还原的不仅是一个执着坚韧且又平易近人的袁隆平,更让郭鹤林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要求——向袁老学习。

2008年,因为10斤“玉针香”种子,郭鹤林与袁隆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亲近。同样,因为这10斤种子,浏阳小河乡、张坊镇的农民最先有了致富的“金种子”。再从他这里引种的种植户不仅有浏阳东区、北区的散户和种粮大户,还有衡阳、常德、永顺、龙山等地的种粮户。发展过程中,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联社还多次派技术专家来浏阳讲课、培训。

“一定要克服农业面源污染,要不断进行品种改良才能丰盈我们的粮仓。”多次学习交流过程中,袁隆平将这两句话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且鼓励郭鹤林自己学习制种。2010年,年过六旬的郭鹤林虚心当起了学生,不想第一次制种就失败了,可这没有让他退缩:“袁老那么大年龄了还在不断做试验,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最终,在袁隆平及其团队的指导下,郭鹤林不仅成功了,还与人合作将基地从浏阳扩展到了福建、海南、四川等地。郭鹤林的儿子郭畅亦辞去了高薪职业投身农业,成为了新一代的创客与农人。

“什么时候都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袁隆平及其团队的帮助下,郭鹤林父子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每年出售稻种时,郭鹤林都坚持低于市面价出售给农民,农民朋友纷纷为之点赞,但郭鹤林却说:“袁老才是真正的胸怀大爱,他的大爱也影响到了我。”

生活中不讲究吃穿,与人打交道从不摆架子,科研的路上孜孜不倦……先后与袁隆平打了几十次交道,郭鹤林表示自己从袁隆平院士身上学到了很多,学知识,更学做人。余生,他希望能以袁隆平为榜样,尽自己所能服务乡村,让优质稻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