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后"残疾人投身农业行业店面一年营业额超200万元
谢建文(右)正详细了解顾客需求,介绍农资产品。记者张玲
人物名片:谢建文,33岁,浏阳市淮川益星种子经营部法人,出生时因意外导致脑瘫,留下后遗症,但成长路上一直坚持挑战自我,大学毕业后创业经商,投身农业行业。如今,不仅年营业额超200万元,更以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
感言:人生的意义绝不局限于躯体的健全,发挥自我价值,是我的追求。
乍看之下,谢建文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他今年33岁,在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北正路开了一家农资店,每日柜前接待前来买种子、肥料的农民,温和又客气。
细看之下,谢建文还是和别人有些不一样,他说话有些含糊,行走不太利索。事实上,由于出生时遭遇意外,谢建文是肢残4级的残疾人。但磨难造就精彩,谢建文并不因自己的天生缺陷而颓废,他挑战自我,勇敢创业,实现店面一年营业额超200万元,更因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路。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天生缺陷
出生时发生意外留下后遗症
走进北正中路92号,浏阳市淮川益星种子经营部,谢建文正给一名老农称肥料。袋子有点重,他拎起来时手明显使不上力,这是脑瘫后遗症之一。和言语障碍一样,手指无力、拇指内扣、行动不便等肢体残疾症状,从小就跟随着谢建文。
“父母亲说,我出生时遇到了意外。”谢建文叹了口气——1989年他出生那天,其母一早就有了症状,谁知上生产台时医院突然停电了,分娩持续了两三个钟头,一些辅助器械都因停电没有派上用场。这个意外造成的后果在3年后显现,3岁的谢建文出现语言不流畅、腿脚无力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确诊为脑瘫儿,因出生时缺氧导致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损伤。
父母不敢置信,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康复训练,尽可能地锻炼,恢复部分功能。于是谢建文从有记忆开始,就天天跟着母亲去医院做康复,医生掰着他的手训练时,他很疼;逼着他不断行走时,他很累。可只要一停下,他就能看到泪光在母亲的眼眶中闪动,让他内心酸楚难受。他懂事很早,已然知道自己一生都将和别人不一样。
“那时候我还有些难以接受。”谢建文说,童年时,常有孩子学他说话、走路,故意在他面前指指点点,这让他心情很低落。而父母亲总是安慰他:“无法改变的事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可以做好你自己。”如今回忆起来,因为父母的鼓励引导,他的性格更加豁达、开朗、勇于挑战。初中那年,他报名参加运动会,尽管跑在最后一名,但几乎全校师生都在为他加油,他第一次感到,残疾妨碍不了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智力未受影响,谢建文一直在普通学校上课,高中毕业、大学深造,他也不断去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坚信,肢体残疾或许会让他摔倒,但精神力量会带着他飞翔。
勇敢创业
成长中挑战自我走上经商创业路
货柜上,各类种子、杀虫剂、肥料应有尽有,每来一个顾客,谢建文就详细了解对方的需求,再帮助寻找最合适的产品。身为残疾人的他,不仅打破了沟通不畅、手脚不便的客观障碍,经商10年,他还将业绩做到了年营业额200多万元。
“当时选择创业,也是机缘巧合。”谢建文说,在学校里他还备受保护,毕业后,他就接连遭到了现实生活的一瓢瓢冷水,应聘了三四家公司,全都没人要。有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拍着他肩膀说,他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呆在正常工作岗位。彼时他23岁,人生才刚起跑就被迫停下,“难道自己真的要被人低看一等?”谢建文曾这样想。
恰好他的阿姨告诉谢建文,自己经营的种子店正打算转让,要不尝试做生意看看?“是啊!别人不认可,你就不行吗?”谢建文对自己说,“难道你要对命运屈服吗?”他顿生一种豪情,在父母朋友的帮助下,借钱贷款了60多万元,开始接手经商。
只是一开始,他就遇到了很多困难,他口齿不清被人怀疑“大白天喝醉了”;他行动不便被人指责做事拖沓,他甚至完全不了解农业这个行业,连专业名词都不熟,一起都要从零开始。
“这时候,我性格里不服输的挑战欲就被全部激起了。”谢建文笑着说,凭着一股子倔强,业务不熟,他就不分白天黑夜地学习、钻研,主动和厂家对接,主动向农业农村部门的专家请教;行动不便,他还报名学习驾照,比别人用心十倍百倍地练习,一次性通过考试拿到了证;言语不畅,被人奚落时,他总是客气地回应:“我没有喝酒,我只是天生残疾,落下了语言障碍。”
凭着这股子冲劲,他的生意越做越好,他的店被评上了浏阳市诚信单位和湖南省农药安全监管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收处推进县建设县项目,年营业额更是超过了200万元。
精彩人生
新时代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虽然是意外走进农业行业,经过10年的钻研,谢建文已经对农业行业十分熟悉。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风吹起,他的种子经营店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希望在这个行业做出价值感、成就感,成了谢建文新的目标和使命。
“我认为,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谢建文拿起货架上的一包除草剂说,他的店子仅除草剂就有几十上百种,但是对某些种类的草来说,几百种除草剂中也就几种能起作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一种商品卖出去就卖出去了,有没有效果基本不会管,如今却不一样了,他在卖产品之前,就会帮助农民了解、配药;有时还会上门,传授调配比例、使用方法;甚至产品使用后,他还会追踪了解药效如何、结果如何,效果不佳的话,他还会再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
传授技术、上门服务,是谢建文对于新时代经营模式的摸索总结。他不再拘泥于传统,开始走近乡土,走近农民。腿脚不便的障碍早已经被他抛诸脑后,浏阳东南西北四区,他基本已经跑了个遍,最远的小河、大围山,很多农民都认识他,只要他一到,就会向他咨询一些问题,而他也从不吝啬传授新的科技和知识。浏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蔺春文说,谢建文从农帮农,经营之外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为他点赞。
谢建文的父亲谢六一则感叹,小时候家里有田,孩子从未干过农活。如今,他比很多农民还精通某些技术技能。有农民说辣椒死蔸,他就会找厂家、找专家问原因,再总结配药方案交给农民;有农民说禾苗长不高,他就会寻找种子公司或找农业农村局,总结大数据,看是种子问题,还是天气影响;有农民说稻田卷叶,杀虫剂无效,他就会带着杀虫剂亲自去水田里撒药,现场观察。
“我想,人生的意义绝不局限于躯体的健全,发挥自我价值,是我的追求。”谢建文说,回忆小时候对残障的难以接受和成长期对未来的迷惘,他更喜欢现在的自己,成熟、自信、稳重,有目标、有活力,同时他感谢家人、朋友一直以来对他的支持,更感激这个时代给了他这样的空间,让他可以展开双翅,自在翱翔。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05/25/1130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