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让“小巷总理”成为群众“贴心人”
2022-05-06 16:05:25 字号:

日前,一篇《凌晨发文辞职居民万言挽留——直击“小巷总理”苦辣酸甜》的报道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疫情期间,上海某社区书记马某连续多天满负荷工作,却遭遇误解甚至谩骂,4月7日凌晨,他在社区公众号发文辞职,并一一述说他遭遇的种种“不知道”和“难办到”。

“小巷总理”是对社区干部的一种称呼。如今,社区干部的难,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一方面社区的事务繁琐,即便是法定的节假日,社区干部也常有值班、入户等工作任务安排,在疫情之下,“白加黑”“连轴转”更是成为常态;另一方面作为社区干部,他们需要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时还要将居民的诉求、意见及时向上传达,但又面临着批复链条长、信息反馈慢等困境。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然而,就在此种情况下,为什么还经常出现群众与社区干部发生矛盾的不和谐声音?笔者认为,这应该与少数社区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等因素有关。

少数社区干部在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例如去年沸沸扬扬的“卢书记”事件——一街道干部通过向社区书记打招呼的方式来规避防疫检查。这种行为虽非“十恶不赦”,但流露出来的官本位、特权思想,引起民愤。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期许越来越高,个人的行为经过舆论的发酵,对整个干部队伍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群众不相信、不信任的情绪就很容易由点到面,殃及其他认真为民履职的好干部。因此,每一名干部都应加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民本位的思想。要取得群众信任和认可,就要从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体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宗旨。

少数社区干部在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社区虽然是城市肌理中最小的细胞,但社区的人员结构复杂,社区的事务千条万绪,面对群众申请的事项,如果社区干部用一套模板接待,一种方式处理,群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便生失望之情,从而否定社区工作的价值。而一些干部联系群众不足,对群众的生活情况了解不够全面,缺少与辖区群众感情上的联结,从而阻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所以,社区干部切不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要柔性解决社区矛盾,处理问题的方式手段既要符合规矩又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多与群众话家常,从日常交往中增进彼此的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小巷总理”只要能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相信群众是看得见的,多为群众谋福祉,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浏阳市农业农村局刘嘉颖)


来源:清廉长沙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