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让孩子们还相信春暖花开
2022-06-06 15:41:43 字号:

阿木

最近,一个协警岗位招聘闹得沸沸扬扬——某张姓女孩在报名表“特长”一栏里填上了“清华大学”,而“学历”一栏则填上了“博士”。这个“清华大学博士”去应聘一个没有编制、工资不高的协警岗位,迅速登上了热搜。

事件经过了一系列的反转,这个张姓女孩实际是从二本院校毕业,“经常臆想在清华大学读博士”。

“臆想”这词用得好。因为,很明显这是一个在区分何为“特长”上都犯迷糊的孩子。当然,像她一样迷糊的人并不少。从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特长”一栏也有填写“文秘”的,还有写“文职”的。说实在的,这些孩子这样搞,把我都整不会了,只是想起了我初中毕业那会儿,一位同学填写特长为“长于跳跃”。感觉这“跳跃”比起前述来,还更靠谱点?而且“长于”一说,还能看出那家伙古诗文没少读。

一是一,二是二,在学历上乱说一气确实不够诚实。但是我并不忍心责备或者嘲讽张姓女孩。因为她说她的特长是“清华大学”。这种逻辑不太通、表达不太顺的说法,其实反映出她对中国最顶尖的高校保持了最质朴的仰望姿态,拿现在网络化语言的表达来说,她是知识和学历的“粉丝”。

那么我也大胆“臆想”一下,可能张姓女孩是典型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是“要读书”的信念从没有丧失。一直到经历了高考,她进入一所二本院校,但是她依然相信读书,相信师长对自己的教诲。

从张姓女孩的身上,我们是否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身边人的影子?很小的时候,不管我们是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平,都被家长寄予厚望,班级第一名和年级第一名永远都是寝室里的热门话题,清华和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都会在入睡前躲躲闪闪地冒进脑海里。我坚信,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我们这样有着对知识高度统一的信仰,不管是“学渣”还是“学霸”,北大和清华都曾是我们心中如海子描画的“春暖花开”。

不管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天资不够,也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对于名校毕业身份的认同、对于职业选择时“领先一步”的优势,我们这个社会是有着共同的、稳定的追求。这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努力的原因和意义所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在无可挽回的残局面前卸下包袱重装出发的理由,却不会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氛围里的杂音。

现实也是如此教育我们的。今年浙江省丽水市的遂昌县、广东省河源市的和平县、重庆云阳县等县市的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引发社会一阵阵惊呼。比如和平县的政策是,新引入的硕博研究生列入全额财供事业编制;博士每月发放10000元生活补贴,年薪约26万元;硕士每月发放1500元生活补贴,年薪约13万元;在该县购房的,还会提供给博士50万元、硕士至少10万元的购房补贴;配偶未就业的,直接推荐就业。在这样的社会趋势面前,年轻人不要有酸葡萄心态,指责这是“唯文凭论”,也不要干脆接受现实躺平,“徒有羡鱼情”,而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历程,着实酝酿一段新的开始。

我从来不认为进入一所二本院校就没了前途,努力的人生,从哪里开始都不晚。只是要引起注意的是,顶端人才在竞聘中对其他群体确实形成了打击。如果不承认这点,那就是不承认自己在前面的求学过程中不如人家努力,就不能看到此时同人家的差距,就谈不上有真正的决心走上下一段赛道。

“读书有用”“立志成才”,这早已经深深植入中国人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论努力,谈论方向。不管社会对于人才层次进行怎样的崭新塑造,我始终认为,要让孩子们向往“春暖花开”,这极为重要,应该成为时代良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