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河文学丨读石人:穿破语言的套子
2022-06-14 10:12:27 字号:

读石人

当领导嘛,很大程度上是吃“嘴巴饭”“指手饭”。开不完的会,说不完的话,作不尽的“指示”。指示,指给人家看,告诉人家做什么为何要做怎么做,吃“指手饭”从根本上说还是吃“嘴巴饭”,手一指也仅仅是辅助说话,手势属于肢体语言的一种。

我从学校改行后,在我们那小地方的行政上混的时间不短,“年轻领导”都熬成了进入免打扰模式的“老领导”。万金油抹来抹去,最后把自己抹成了油腻腻平庸无比一“糟老头”。回过头去想这烟云过往,有一点尚可聊以自慰:这些年我吃的“嘴巴饭”,都是自己做给自己吃的。我从不劳驾别人帮我准备讲话稿。务虚也好,务实也罢;一起决策也好,推动执行也罢;向上汇报也好,现场办公也罢……反正我要说的话都在我自己心里,话虽从口出,话实由心出,我从不念别人写的稿子。

办公室文秘工作者年轻,学历硬,有思想,水平高。问题只在于他们是集体写作,而且要应付的讲话稿太多,只能批量生产,还有一点,他们不是领导,缺乏实际领导经验。缺乏实际领导经验的年轻人集体搞出来的批量产品便难免官话空话套话。

其实不能怪文秘工作者。文秘班子没有实际领导经验,但他们有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写作经验。过去叫剪刀加浆糊,现在叫复制加粘贴。复制别人的粘贴成你的。这些官话空话套话,又保险又漂亮,您喜欢啊您受用啊。您把话一说完,台下掌声一片。主持人再来一段“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翔实、贴近实际”,外加若干个“既有……又有……既有……又有”的高大上总结,您的重要讲话还能不被吹到天上去?

一位还在领导岗位的同志表扬我,说这些年大家都喜欢我脱稿讲话的表达风格,声称“这方能体现领导的思想水平”。这位同志是我过去教书时的学生,我便笑着“打击”他:“君当免修谀术,不要老给领导上‘奉菜’,我讲话作报告脱稿临时来,那是当年教你们时不想抄教案写备课本,习惯一只粉笔进课堂的延续,体现思想是对的,可不是你们以为的有水平,而是懒散惯了。”

旁边一位朋友听罢便插嘴:“这哪里是懒啊?只是教学必需的读书之勤和不经意的个性化思考之勤,别人看不到而已。多数人更习惯勤勤恳恳抄写别人现成的东西然后上课时认认真真照本宣科,学生听不听是学生的事。不是同道人,不是务实人,永远不可能认可思想型老师思想型领导,两条道上的牛,道不同,说不到一块。你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讲话习惯不同,是思想观念不同工作作风不同啊!”

我不敢也不想即刻就“上纲上线”到“三观”(道)不同、工作作风不同的高度。就我的感受而言,朋友最让我折服的是他在不经意间竟然明确地揭示出了人们说不说官话空话套话,本质上是因为人的观念不同。

事后我问过朋友:“你那天插话,我立马就想到了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那位让周边人都感到无比压抑难受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语言的套子实际上就是观念的套子?”

朋友说:“正是,正是。现在各式各样的会越开越勤越开越长官话空话套话越来越多,人都喘不过气来。别里科夫真是永垂不朽啊。”

朋友竟然也想到了契诃夫的小说!他的感叹让我稍感意外。

契诃夫的短篇,在我心目中是最深刻最幽默最耐人寻味而又是大家一看就懂的官场浮世绘。我到行政上工作后,经常在单位很热心很真诚地建议年轻朋友一定要读读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和《小公务员之死》等名篇。我就是看重契诃夫对他所处的十九世纪俄国沙皇极权体制下堕落的官场习气的无情批判,我就是想自己负责的单位官场氛围不那么浓郁不那么压抑,我就是希望今天自己周边更多的进入体制的年轻朋友能提升职场免疫力,保持朝气,保持激情,保持人格的尊贵,保持心灵的自由,保持灵魂的清澈。我记得自己还曾跟多位同事提及过上世纪英国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契诃夫小说主题的高度概括:灵魂得病了,灵魂被治愈了,灵魂没有被治愈。

别里科夫就是灵魂得病了,一群年轻人想给他治愈,结果没治愈,终于带着花岗岩脑袋走了。我之所以会因官话空话套话成了很主流的表达方式而想到他,是因为这个堪称世界级不朽经典的人物不仅像蜗牛一样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有着常年用着雨鞋雨伞帽子黑眼镜把衣领竖得高高的耳朵里塞着棉花等一整套不可改变的套子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死心塌地地做沙皇的奴才,而且还是专制制度最忠实的卫道士,竭力要把人们都装到沙皇政府的套子里去,都做安分守己的奴隶。别里科夫有一句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我觉得官话空话套话最管用的就是保险,就是不会出什么乱子,喜欢说习惯听官话空话套话的人应该都跟顽固保守的别里科夫一样在竭力用套子套住自己的同时想方设法套住周边人以求保全既得私利。官话空话套话便是官场上别里科夫们的雨鞋雨伞帽子黑眼镜高衣领和耳朵里的棉花便是他们思想的套子,他们自己注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杞人忧天地担心别人的个性化表达以及由此带来的任何变化都会给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会影响他们头上乌纱的稳当。

我还是举个例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我到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后,每年的常委会工作报告虽然要说的也都在我心里,但这个报告大会前后都要审议,而且向代表报告工作脱稿讲话也显得随意缺少对代表礼节上的尊重。怎么办呢?我就请单位同事帮忙起草报告。我跟帮忙的同事说,尽管这是常委会的报告,是集体意志,但报告是我去作的,上面还要署我的名字,因此它必须是我的风格我的表达我的认知。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苛的要求就是不说官话空话套话,务必通人性接地气。这就为难了我的同事,说是起草,其实是整理,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内容、重点、思路、观点、逻辑、标题都是我“口授”拟好的,他们要把我平常会议即兴讲话的记录翻出来,尽可能用我说过的原话来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典型的戴着镣铐跳舞。在人大工作五年,五年的大会报告稿就是这样弄出来的。回过头去想,最让帮忙的同事尴尬难受的就是有些喜欢说喜欢听官话空话套话的人对报告多有意见,负责起草的人既要“虚心接受”又要“一字不改”。比方去年的报告吧,也是一届五年最后一个报告,大会前后我就听到了几条比较突出的意见。

我在讲到五年的工作体会时依次说了这么几个意思: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是人大工作最大的底气;维护法律权威,力推法治文明,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人大工作的根本发力点和永不动摇的风向标;高举监督的旗帜,抓实监督工作,这是人大工作有为有位、有益社会进步的核心和关键;坚持党的领导,与“一府一委两院”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推动浏阳事业发展进步,这是人大工作最大的讲政治;心怀美好愿景,满怀激情投入,这是人大工作美好之所在、魅力之所在。

有人跟着叫好之后,便以幽幽的口气跟人说,报告确实好,但谈体会时那个次序的摆法不太妥当吧?而且第四条重点还落在共同推动事业进步上头了,坚持党的领导似乎突出不够呢。这是典型的标准化的“笼统肯定具体否定”。

说话的人没注意到我就在旁边,我听见有人接他的话:“审议报告时,你怎么不提出来啊?”他先是不吱声,然后自言自语:“唉,我就是觉得有些不妥。”

我装做没听见。我心下想,他要是当初真敢在会上提出来,我就会毫不谦虚地跟他普及一些党的常识。按照我们党的宗旨,老百姓就是天,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权力本是人民给的,人民至上天经地义。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制定宪法法律,法律规定地方人大的基本职责就是确保宪法和法律在本区域得以正确实施。怎么确保正确实施?主要靠行使好监督权,党委领导人大肯定会要求人大常委会做好本职工作,做好监督工作就是做好人大的本职工作。民本,法治,监督,这个次序有什么不妥?在市委的领导下,与几大家一道共同推动浏阳事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这不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要求吗?还有什么比这个最根本的要求更需要突出的呢?

人大工作五年,我们历经了三位市委书记。在讲到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时,我们在报告中提到了三任书记对我们工作的指导和勉励。同事们告诉我,报告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多人反反复复地说:报告提及前面两任书记对人大工作的指导和肯定,这不太好吧,最好是不要这样写!

提意见的人自然是替现任书记着想。但他们哪里知道,现任书记已经对报告给予了最诚恳最充分的好评。一听闻别人提及前任的种种好就惊悚莫名连呼“这不太好吧”,实乃典型的套中人思维,是我们行政文化里最鄙陋而又是最坚硬的糟粕。正是这种高压威严元素十分充沛的行政文化培育了别里科夫式的惯性思维:生怕任何变革进步破坏了固有秩序,生怕任何个性化的言论表达让现在的一把手不高兴。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前任领导的名字都成了高度敏感词,大伙更是要小心谨慎万万不可提及他们老领导的工作主张和过往业绩。别里科夫们自以为是忠诚无比的卫道士,殊不知他们这样一厢情愿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呵护着领导的感受,恰恰是在严重地贬损毁坏着上级的自信和威望。这也是我过去在单位负责时特别提防、讨厌别里科夫式同事的一个重要缘由。

其实,我这段报告中本来还有一处会让人心里不安的。只是人家意见提得早,被我做过“技术处理”了。我在一次基层人大工作座谈上鼓励大家爱岗敬业时,谈了自己对人大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忽然想起考门夫人《荒漠甘泉》里的一段话,因为这段话很契合我当时说话的主旨,便随口诵读了一遍。

我用保罗的战争来比喻我们所做的人大工作,借这段话来激励我的同事们爱岗敬业,可事后有人说“不好”。于是,这次我便把他们认为“不太好”的引文写进了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的人大工作报告,我说,美好的仗我们已经打过了,就要交棒给下一届了:

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人大工作是美好的工作,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一个地方的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我们一届又一届接续奋斗,不是为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小团体的私利,为的是全体浏阳人民的利益,为的是公平正义,为的是浏阳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进步。因此,人大工作的动机和目的是美好的。要切实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浏阳的正确实施,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不仅在法律上更在事实上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其实也是在进行一场“战争”。我们打这个“仗”,凭的不是个人的智勇才气,也不仅仅是30多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380多名人大代表,我们凭的是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和法律的力量,是注定要胜利的工作。因此,人大工作的过程和结果是美好的……尽管民主法治建设还有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我们相信,世界是不断走向光明、迈向文明的,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巨轮面前,一切与民主法治相违背的东西,一切对人大监督姑妄言之我自行之的傲慢以及软抗拒和冷暴力,都将是浮云一片。

报告公开后,朋友圈不少人转发。一高中同学留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必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他也是引用了在有些人看来“不太好”的文字来替我们的工作叫好。

前不久见到这位老同学,我跟他提到了在瓦萨里《意大利艺苑名人传》里看过的一则故事。佛罗伦萨执政官挑剔米开朗琪罗雕塑青年大卫巨像,说是大卫的鼻子过大,实际上这是米开朗基罗考虑远小近大的视角比例而特意为之,米开朗琪罗听罢执政官的意见便把另外一块大理石凿下的石屑铺在大卫脚下,俨然改动了一样,执政官重新过目竟赞不绝口。我说这个故事未免大而无当引喻失义,但当时我和我这位朋友确实颇有些得意,就为报告里这段个性化的表达竟然巧妙而幸运地躲过了别里科夫们“这不太好吧”的梦魇式诅咒。

我这位老同学自然对官话空话套话也是深恶痛绝。他打开手机微信示意我看,然后叹息着说:

哎呀,你看看现在体制内一些年轻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转发他们领导各式各样的“重要讲话”,那些领导也是,尽是些官话空话套话,一看就知是秘书班子弄出来的,从头到脚都找不出一点点领导的思想,要是写在交给我的作文本上,我会找他谈话的,华辞丽句,其心不实不真,这也叫忠诚?他们不知道孔夫子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官话空话套话无非就是官腔官调(政治正确,几乎照搬照抄,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作腔拉调(气势非凡高屋建瓴,凸显领导权威)+油腔滑调(排比对仗文词丽句,领导的水平和创意尽在这里)。语言背后是观念,观念后面是作风啊,官话空话套话的流行祸害大着呢!

竟然跟我前头提到的那位朋友说的毫无二致!

还是先把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搁起来,回到语言表达这个问题上来吧。有个成语形容语言的力量叫做“掷地有声”。那些在有形无形的权力控制与高压面前自由意志一败涂地,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全都荡然无存的人们能说出什么真正有力量的话来呢?与官话空话套话相反,个性化的表达是基于说话人所掌握的公理常识以及由此而做出的认知判断的表达,并非处处恰当在理却能时时充满真情实感充满生机活力显现性情脾气,从而具有“掷地作金玉声”的穿透力,至少首先就能穿破语言的套子——让以假大空为特质的官话空话套话显得苍白无力孱弱自卑。(全文有删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