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所内,非遗传承人正带领学生们表演皮影戏。受访者供图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或‘灯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台上,受邀前来的皮影艺人张明星介绍着皮影戏的历史,并演绎了《武松打虎》《东郭先生与狼》两则故事。台下,看着幕布上的皮影翻腾跳跃,再加上有趣的音乐声效,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发生在沙市镇秧田村非遗传习所内的一幕。该传习所于2019年成立,以传承和弘扬浏阳市非遗项目“皮影戏”“赛龙舟”为主,同时结合拜孔礼、长沙弹词、北乡土布制作等开展研学活动和传承工作。6月10日,这里获评第三批浏阳市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习所。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曾巧
打造非遗课堂,传承传统文化
皮影戏表演结束后,为了让学生们更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张明星还进行了现场教学,手把手教学生们如何制作皮影。通过裁剪、衔接、装杆等制作工序,学生们成功做出了皮影人物,还有部分学生挤上戏台,摆弄起皮影,有模有样学起表演来。
“通过亲手制作皮影,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秧田村非遗传习所负责人林远望说,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传承非遗,该传习所打造了以“非遗科普+研学体验”为核心的非遗课堂,还邀请了非遗传承人不定期开课,向学生传播浏阳非遗。
秧田村非遗传习所面积共计500平方米,分为手工非遗馆和非遗展示馆两大区域。“传习所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研学来开展,包括非遗课堂和手工实践课。”林远望介绍,非遗课堂主要分为讲皮影、看皮影、做皮影、演皮影四个环节,通过欣赏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特色;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手工实践课除了讲授赛龙舟、长沙弹词等相关知识,还会组织长沙弹词表演、亲子龙舟、亲子草编等活动。”林远望说,希望通过研学的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非遗+研学,激活乡村经济
由于皮影戏的受众逐渐流失,2021年7月,秧田村决定打造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和秧田村非遗传习所,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众筹共建模式,村集体入股10%,90多户村民众筹100多万元,并将基地10%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村民均享受分红。
“‘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不仅让村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与保护,还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发展。”秧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加长说,目前秧田村已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趣、习农家俗、结农家缘”的具有“博士村特色”的乡村研学游、亲子游、党建游、团建游等。2021年,秧田村接待了研学旅游团队6万人次、亲子游团队3000人次、其他旅游团队5000人次,食宿消费457万余元,给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而秧田村公共服务中心旁边,几名工人正忙得热火朝天,这里即将建起新的非遗展示馆。“我们对展示馆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已经进入了装修阶段,两个月后能够竣工投入使用。”林远望介绍,新建的展示区面积约500平方米,分为皮影戏展示区、龙舟展示区和舞台三个功能区,游客不仅可以了解非遗的传承历史,还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亲手体验等方式,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06/15/1139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