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奋斗者正青春丨刘志广:子承父业种粮,领头雁借“机”起飞
2022-06-16 11:19:03 字号:

奋斗者正青春丨刘志广:子承父业种粮,领头雁借“机”起飞

志广家庭农场拥有各式农机56台,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06版奋斗者正青春-1.jpg

刘珂摄

人物名片:刘志广,36岁,浏阳志广家庭农场负责人,龙伏镇龙伏村党总支委员,获评浏阳市百优工匠、长沙市百优工匠、高级新型职业农民。

人物感言:让所有农民有信心、有收成、不吃亏,我们的农业才能持续发展,田地不再荒废,粮食供应充足,真正实现稳粮增收。

芒种时节,龙伏镇龙伏村的湖南鼎钧种养专业合作联合社内,早稻抽着穗,清风拂过,绿油油的稻田犹如绿色的海浪涌动。一大早,刘志广便来到水田边观察水稻长势,“要用植保无人机洒药了,也要请人旋耕油菜地,开始一季稻种植。”依托“油菜+一季稻”与双季稻种植模式,刘志广不仅提升了种粮效益,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今年36岁的刘志广有着多重身份。他是返乡大学生,也是种粮大户、农机能手,更是用脚步丈量土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村官”。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刘志广用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告诉人们,种田也是有奔头的产业,浏阳乡村更加充满希望。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旺

子承父业种粮食

新型职业农民要做强农业

展开叶翼、灌入药水……刘志广手持遥控器,熟练地操控着承重30公斤的植保无人机在水田上灵活有序地喷洒药水,一个小时便喷洒了50亩。

“水稻抽穗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刘志广说,利用植保无人机可以快速实现施肥和洒药,“一天能喷洒300亩。”

相对于刘志广的父亲刘国斌来说,如今的智能化农业,让种粮省时省力又省工,是他此前无法想象的,“我此前也是‘全省先进种粮大户’,但现在连手机都玩不转,这些高科技不太会操作,视力、灵活性都不及年轻人咯!”

而刘志广大学时期读的是应用电子科技专业,毕业后在广州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方便照顾家人,2013年,他毅然返回家乡并开始种植水稻。“我父母种了一辈子粮,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回来算是子承父业了。”刘志广笑着说。

虽说是“接棒”,但他也积极“求新”。

种粮无暇日,生产抓天时。面对广阔的良田,刘志广思索该如何解放双手,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他下定决心,要做与父亲不一样的农民。

如何提高水稻种植管理水平、如何节约单位土地投入成本、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道亟待解答的难题。要提交合格答卷,则必须不断学习。2012年,刘志广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飞防培训,并于2013年花6万元购入一架多旋翼无人机,走出喷洒农药机械化的第一步。后来,农业部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听闻村上正在组织田间管理培训,他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他熟练地掌握了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的操作技术。

2015年11月,刘志广成立了志广家庭农场,花费100余万元购入当时最新的各种农机器械。2017年,他和几个返乡创业大学生牵头成立了鼎钧种养专业合作联合社,办起育秧工厂。

从手扶式插秧机到高速插秧机、有序抛秧机,从多旋翼无人机到T20P、T30植保无人机……刘志广购买了最先进的农机,并实践操作,还把总结下来的经验分享给联合社成员和其他农户。

“这种无人机的所有机型,我几乎都买过。这个跟手机一样,不断更新换代,机械越来越先进。去年,我引进5架植保无人机,载重可达30公斤,功能齐全,可设定航向,自动收集、分析数据,实现了一键式操作。”刘志广笑着说,去年11月,他联系购买无人机的6个种粮大户一起进行飞防培训,并全员拿到无人机飞防证。

经过努力,现在志广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发展为460亩,有旋耕机、压土机、流水线播种装备等56台机械,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同时,他积极在油茶、水稻、烟草等农业生产中提供代翻土、代育秧、代插秧、代植保、代收割等“十代”服务,帮助更多农民“解放双手”,切实提高农业种植的效率和效益。

“以前传统农耕方式,一亩每年可以赚100多元,如今,实现大规模种植和全程机械化操作,成本降低,每亩每年可赚500多元。”刘国斌仔细算了账,看到农场有了如今的规模和成效,他眉眼尽是笑意,为儿子感到自豪。

领头雁引领示范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刘志广被推选为龙伏村党总支委员,并兼任龙伏支部书记,负责精准扶贫、民政等方面的事务。一个搞农业的来管理村级事务,到底行不行?

初出茅庐,必然会受到质疑。刘志广默默地通过学习和实践,让自己熟悉村级事务,并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用努力和成绩回应质疑。

当时,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授人以渔”代替“授人以鱼”。“当时,我们打算引导贫困户自行养殖鸭子,半斤内的小鸭苗4元一只,便宜但成效慢;可是大鸭一只20元,成本太高,资金不够。”刘志广说,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购买小鸭苗,自己代养到一斤多重,再分发给贫困户。

“我在水稻田划定了一个区域,把鸭子养在里面,一直养到一斤半。”通过这种办法极大地减少成本,又满足了现实需求,收到了很好的成效。2021年换届选举,刘志广获得村民信任,成功连任。当年下半年正值水稻丰收时,天气突变,连日大雨,可把农民急坏了。刘志广自发组建了一支稻谷抢收志愿者服务队,在镇政府的牵头引导下,用农机抢收5000亩水稻,并集中运往联合社进行烘干。所有的服务只收取部分材料费用,机器和卡车运输一律免费。连续20多天,他和父亲日夜轮班,协调机器,检查运转情况,极大地解决了农户们的燃眉之急。

“那时我着急得不行!收割好稻谷后连着几天下大雨,十多吨谷子没地方晒!幸好有人叫我联系了刘志广,他二话不说就让我把谷子运到他的家庭农场,不到3天就全部烘干了,只收了我电费。”种粮大户张翕和回忆起来,语气里仍是感激,从那之后,他跟刘志广的联系更多了,有购买种子、农机方面的需求,就向刘志广请教,“用上了农机后,我的成本降了20%。他的专业和热心肠,让我种粮更有信心了。”

水稻种植中,育秧基质是消耗品。“以前我们都是外购,每亩基质成本为60元。”为节约成本,刘志广多方请教农业方面的专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掌握自制基质的配比。“现在自制的基质效果好,制作简易,每亩成本15元。”刘志广说。在市里、镇上组织的培训中,他又将经验分享给了其他学员。

不仅如此,他还在发展模式方面不断革新,探索循环农业。双季稻套种紫云英、油菜套种一季稻、秸秆育牛……“我们家庭农场以水稻种植为主,当时我就在想,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能怎么利用呢?”经过外出学习,他引进牛、鸡、鸭、甲鱼,用秸秆、酒糟养牛,牛粪还田。同时,他还发展酿酒、优质稻米外售,提升附加值。“通过这些举措,我能增收6万元。如今,家庭农场每年有大概20万元的收益。”刘志广说。

在刘志广的示范引领下,龙伏镇很多农户都走上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甚至省内很多种粮大户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他率先引入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育秧流水线、无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都实实在在节省了种粮成本,2021年,他代表浏阳参加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第二名,在湖南地区对水稻生产及农机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龙伏镇农业农村办农技专干周天乐表示。

“在我眼里,一家独大是难以为继的,要让所有农民有信心、有收成、不吃亏,我们的农业才能持续发展,田地不再荒废,粮食供应充足,真正实现稳粮增收。”刘志广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