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一粒种子扎进泥土,便能收获整个世界。非遗,便是这样一颗种子——6月23日,由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指导,市文联主办的“文艺赋能乡村,非遗走进校园”活动在大瑶镇华园完小启动。非遗进校园,为孩子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感知古老文化遗产的魅力打开了一扇窗,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处于杨花大山中的华园完小,青山绿水是最好的背景。宽阔的操场之上,音乐起,“龙珠”最先动起来了,红黄两条长龙出场,与之配合的是两条蓝色小龙。“8字花”“之字拐”“螺旋跳”……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手持龙把,完成了“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一起一伏、一曲一伸,每一次跳跃翻转都准确优美,盘、游、翻、滚、穿、腾、缠、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龙的精神气韵。
锣鼓声愈加紧密,两头红色醒狮上场,踢跳翻蹬、立卧滚抖,让全场为之欢呼尖叫。大瑶中学和李畋完小的孩子们用自己精湛的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非遗项目中的龙狮表演,以其趣味性与技艺性捕获了孩子们的心。
教学楼后的大樟树下,两头“青面狮”正在翻腾跳跃。配以武师表演,透过刀光剑影,不怒自威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一声声的叫好,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和青面狮戏将非遗的内涵与魅力展露无遗。
华园完小活动中心的舞台之上,多才多艺的市政协文体艺新闻出版组委员们与孩子们同台演出。随着熟悉的《浏
阳河》旋律响起,活泼可爱的赶海小姑娘们带来了海风的气息。随即,由市花鼓戏剧团带来的经典曲目《刘海砍樵》,让孩子们领略到了花鼓戏的动听唱腔、优美动作。
作为浏阳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的故事在孩子们中间耳熟能详。可第一次听湘剧《谭嗣同》的主演邵展凡与市政协委员周永红对唱的《两地情思》,台下观众纷纷被“谭嗣同”的铁血丹心与柔情似水交织所打动。湘剧这颗从湖南走出去的非遗明珠,此刻正在熠熠生辉。尽管还不能像叔叔阿姨一样将湘剧演绎得炉火纯青,孩子们却以口风琴《同一首歌》和杯子舞《少年》获得了阵阵掌声。
在“盒子”般的城市中,人们总会想起远处的乡村,迷恋那山村里静谧、与世无争、包容的气质,村野中植物婆娑的身影与那份自然的清香最是值得回味。华园完小171班的教室里,市政协委员、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萍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夏布非遗科普盛宴,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浏阳非遗的魅力,了解浏阳夏布是如何在与科技、创意、时尚设计的结合中实现产业生长和魅力升级的。
“华园完小一直重视特色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双减’政策下,也在积极筹备引入非遗作为社团课程。”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华园完小校长张慕楚不仅对文艺家们带来的文艺和非遗“双礼包”表示了感谢,更希望能借此契机,让乡村孩子们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使非遗能在乡村教育中播下种子、收获希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文艺赋能乡村,非遗走进校园”活动,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和非遗走进校园,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艺术之美与非遗之美,也是希望
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非遗的种子,促使浏阳非遗展现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06/24/1142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