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晓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据了解,2022年浏阳共铺排14大类29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省、长沙市考核项目),截至9月底,整体进度已达到99.2%。(本报2022年10月18日封面报道)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这29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聚焦全市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委、市政府不仅拿出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还将民生实事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可以看到,学校更多了,就医更方便了,交通更畅通了,人居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这些实事件件接近扫尾,是各级各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结果,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为民、惠民的行动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工作就重点发展什么、推进什么、改革什么。推动民生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让群众在发展变化中得到实惠,这既是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站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强省会”战略中当好开路先锋,我们不仅要看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要看发展的成色;不仅要看经济总量增长了多少,更要看老百姓的福祉增进了多少。
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在“实”。不少民生问题往往就在家门口、眼皮下,虽细枝末节却是群众感受最深、关注最多的所在,尤其是医药卫生、教育公平、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养老保障……这些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项目,更要把它当作是一场持续改善民生的接力。把群众的大事小事挂在心上,尽力件件办实办好,检验的是人民立场,锤炼的是实干作风,考验着精细化治理的水平。正因为群众关心、政府重视、社会关切,所以办好民生实事必须把各项工作不打折扣落到实处、细处、深处,“下功夫”才能“见真章”,要用“实打实”换来“心贴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要全市上下把“人民至上”贯穿始终,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继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全市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老百姓的获得感必将更加充实、幸福感必将更可持续、安全感必将更有保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wap.lyrb.com.cn/content/2022/10/31/1199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