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小油纸伞撑开非遗产业化新天地
2022-12-16 10:11:27 字号:

小小油纸伞撑开非遗产业化新天地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06版资讯-2.jpg

在达兴工艺品厂,工人们正在制作油纸伞。资料图片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诗人戴望舒的眼里,油纸伞是一份带着丁香味的诗意,而在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的传承人李忠国眼里,这是一份传承。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布的“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中,由李忠国创办的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即达兴工艺品厂)成功入选,成为此次湖南省入选的三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之一。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匠心传承

制作油纸伞已有40余年

位于浏阳河上游大溪河畔的达浒镇椒花新村,空气清新,天蓝水清。这个有着4000余人的村庄,保留传承着长沙市级非遗项目——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

制作油纸伞是椒花新村李忠国家的祖传手艺。自小,李忠国就目睹父亲做伞,对油纸伞情有独钟。15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开始学做伞,“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俗话说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比如伞骨,做伞骨的竹子要五年以上,然后要经过浸泡、晾晒、钻孔、拼架……整整七十二道工序。”为了精进技术,李忠国还曾在浏阳、衡阳的多个油纸伞厂学艺。

尽管制作工序繁杂、耗时长、成本高,但凭着对油纸伞的一腔热爱与传承手艺的责任,李忠国已经坚持了40多年。

2015年,李忠国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长沙市商务局驻椒花新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李忠国创办达浒镇达兴工艺品厂,将非遗工艺与现代手绘创意结合,生产销售油纸伞等手工艺品,顺利“摘帽脱贫”。不仅如此,李忠国还将手艺传授给90多户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带领乡邻脱贫致富一起奔小康。2021年,达兴工艺品厂实现年销售额500余万元,带动参与的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以一把油纸伞撑开了“脱贫致富伞”。

非遗焕新

打造“可体验”“能定制”的油纸伞工艺品

传统油纸伞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周期较长。为了能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李忠兴决心打造“可体验”“能定制”的油纸伞工艺品。

匠心守艺,非遗焕新。从2016年开始,达兴工艺品厂瞄准儿童手工实践课堂使用工艺品纸伞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潜心研发小尺寸油纸伞。经过改良,李忠兴将小尺寸油纸伞的工艺简化为14道,并拆分制作流程,采用流水线作业,形成可体验能定制的小型油纸伞制作新模式。

从传统繁琐的72道工序到油纸伞制作技艺这项非遗技艺发展研学项目,达兴工艺品厂不仅完成了产业的升级,同时也拿到了油纸伞的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革新后,达兴工艺品厂更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油纸伞综合体验实践活动,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来工厂打卡体验。

2020年,达兴工艺品厂获评浏阳市第一批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至此,古老的油纸伞不仅让非遗手艺焕发新生,还为孩子们撑开了一片非遗的天空。

文艺赋能乡村,非遗走进校园。从今年开始,李忠国更是从一名“师傅”变身为“老师”,定期走进达浒完小、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地,给孩子们讲述油纸伞的承载,传授油纸伞的色彩搭配、构图等技法,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浏阳非遗在时代大潮中展现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