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党建丨深耕“红色富矿”,释放“红色动能”
2022-12-23 11:17:07 字号:

浏阳党建丨深耕“红色富矿”,释放“红色动能”

浏阳深入实施"红色村"领航工程,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03版浏阳党建-2.jpg

2022年6月,经过数月的修缮保护、展陈提质,位于大围山镇楚东村的锦绶堂以崭新面貌向公众开放,是"红色村"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载体。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浏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红一方面军成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有着说不完的红色故事。

为了发掘"红色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两年前,浏阳出台《浏阳市"红色村"领航工程实施方案》,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在全市打造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红色村",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紧密结合,在实现红色文化"亮起来"的同时,让基层组织"强起来"、村民群众"富起来"、基层治理"好起来"。

目前,中和镇苍坊村、文家市镇文家市村、大围山镇楚东村和北盛镇马战村已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红色村"建设成效凸显,为现代化新浏阳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红珍

深挖红色资源

释放红色文化新魅力

位于大围山北麓的楚东村,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沿着柏油路来到位于楚东村的锦绶堂,这座坐北朝南、砖木两层结构的清代天井庭院式民居格外引入注目。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红色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让这里的红色文化展现新魅力,2021年,锦绶堂启动提质改造工作。经过数月的修缮保护、展陈提质,这座百年老宅在今年6月底以崭新面貌向公众免费开放,并于今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级3A景区。

走进锦绶堂,新布展的“第一个建制省红色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史实陈列”映入眼帘。方砖土墙、藻井彩绘、泥塑木雕保留着浓郁的清末江南庄园风格,墙上的红军标语清晰地留下了革命的红色印迹。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在修缮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按照传统的材料及工艺,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对文物建筑进行了修复。”讲解员朱丽利介绍,修缮后的锦绶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打卡,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行走在社港镇淮洲村,浓厚的红色气息同样扑面而来。这里是“双百英模”寻淮洲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作为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在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今年是寻淮洲烈士诞辰110周年,为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淮洲村聚焦“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建成寻淮洲文化广场、打造红色长廊、提质改造寻淮洲故居、设立寻淮洲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展,全方位展现了这位烈士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与此同时,淮洲村还重新整理收集红色故事5篇,印制《寻淮洲纪念集》,编排“北上北上”抗日花鼓小戏,进一步擦亮当地红色文化品牌,让红色记忆历久弥新。

在易荡平烈士的故乡——达浒镇金田村,则组织对易荡平故居进行了修缮保护,并成立红色文化推广中心,依托易荡平故居等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红色研学等活动,通过学习易荡平等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2021年,社港镇淮洲村、达浒镇金田村等10个村被确定为长沙市红色美丽村庄。

传承红色基因

激活基层党建原动力

近日,中和镇苍坊村打造了一处新景——楼西湖片区美丽宜居村庄。放眼望去,一条阳谷河如同玉带从村庄绕过,几处茅草亭点缀在河水旁,客家风情的农家小院用竹篱笆、河石垒砌,自然围合,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随着胡耀邦故居及陈列馆红色旅游公路的拉通,依托丰富多元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了,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提高。

“这个美丽宜居村庄是由楼西湖屋场、富家湾屋场、和平屋场、荷湾屋场串点成片。在建设过程中,各党支部的党员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踊跃筹资筹劳,村民们也是一呼百应,有的村民还主动腾出自留地,仅花了四个月,美丽宜居村庄就基本成型。”苍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敏介绍。

乘着这股东风,苍坊村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和“党员微网格+五个到户”工作,全力打造“1+7”示范党支部阵地,选优配强52名党员干部与全村1427户农户“结对子”,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和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激活基层党建的原动力。

如今,楼西湖片区美丽宜居村庄成了中和镇新的打卡点,在青山绿水间融入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及农耕文化,不仅可以聆听胡耀邦的成长故事,还可以挖红薯、野炊、体验红军餐,奏响了红色和绿色融合发展的交响曲。

“上马能打恶仗、下马能搞生产。”作为将军故里,北盛镇马战村关于开国上将王震的故事至今口口相传。

上个世纪,王震先后两次回乡,自掏腰包从外地购进桑苗、板栗苗引种到家乡。如今板栗树已经枝繁叶茂,马战村人也把这种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精神传承下来。

近年来,马战村始终将“党旗红·乡村兴”战略目标放在首要位置,依托“党员微网格+五个到户”工作平台,发动55名党员微网格长联系全村1299户群众,党员积极参与村级建设,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11月,马战村被确定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依托王震故居、浏北烈士陵园、田波扬夫妇烈士墓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目前我们正在筹备建设金阳公园、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并对村级主干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串珠成线发展红色游。”展望未来,马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立信心十足。

做好“红绿”文章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红色是大围山镇的精神底色,绿色则是大围山镇的生态底色。以楚东村为例,这里集聚了锦绶堂、中共湘鄂赣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楚东山大屋)等诸多红色景点,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为利用好“红绿”资源,楚东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深入挖掘乡村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产业,发展红色研学、党性教育、水果采摘等旅游项目,探索“红+绿”旅游新业态,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健身”的四季旅游格局。

中和镇苍坊村也结合自身实际,将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兴村的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与绿色休闲深度融合的新路。

2020年,苍坊村按照“融入景区、服务景区、借力景区”的思路,采取“村集体主导+公司运营+农户接待”的模式发展红色研学产业,为研学师生提供“学、游、吃、住”一条龙服务,至今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有1万名学生预定了研学名额,今年年底前会陆续过来。”邓敏介绍。

用红色资源吸引人,用绿色生态留住人。按照“四季果园”“吃在当季”的思路,苍坊村还在红色旅游景点周边主干道两旁布局红心火龙果、黄金梨、莲蓬、红冠桃等水果基地,让“采摘体验游”四季不断,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红心火龙果现在卖得很火热。”苍坊村的党员致富带头人王德明每天都穿梭在自己的楼西种养农场,他说,这几年搭上了乡村振兴顺风车,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了。

离开苍坊村,驾车10分钟便到了文家市镇文家市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文家市村深耕红色研培、做优红色文创,规划建成了红旅营研学基地、民兵训练打靶场和红米饭农庄等文旅延伸产业链。

今年10月,经过提质改造的红米饭庄重新营业,“秋韵山居”等吃住一体精品民宿升级扩建,带动村级增收,助力农民致富。“我们形成了红色教育在馆内、军事训练在营地、劳动实践在田间、吃饭住宿在农家的红色研学模式,还开设了红色教育、党性教育、国防教育、素质拓展等特色课程,红旅营研学基地已接待研学学生超万人次。”文家市村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脉动在浏阳大地交相辉映,传承红色基因,深耕“红色富矿”,浏阳正在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铿锵有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