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敬平(右)给谢修金带来了研学团队的订单,嘱咐他一定要把服务做好。记者刘谢禹
“小溪河、大溪河,大围山上两情侣哟……经百十里水路到双江口汇合……”双江口的碧波悠悠流淌,一首朗朗上口的《双江如画》在高坪镇双江村村民之间传唱。
这首村歌的词作者不是什么音乐大咖,而是市档案馆派驻双江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敬平。“无论是写村歌还是修村志,都是为了把双江村的特色凸显出来,把大家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升起来。”肖敬平说,驻村2年多来,他和村民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他为双江村链接资源、引入人才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兴村,把文旅产业的底子夯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
借势名人效应
打造美育写生基地
河水清冽、树木葱茏的双江村拥有良好的自然风光,也给在此写生创作的省政协常委、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段江华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年,段江华将位于双江村的一栋闲置供销社大楼改建为工作室,在此进行创作。2021年5月,肖敬平来到双江村开启驻村工作。“我当时就意识到,必须要借力借势,通过这些‘大咖’的力量来推动双江村发展。”肖敬平立即拜访了段江华,“段老师对于双江村很有感情,也想利用这个工作室助力当地发展。”
在肖敬平的协调和各界的努力下,段江华将工作室升级为段江华乡村美术馆,并于2022年开馆。以美术馆为原点,画展、艺术家交流创作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慕名来到双江村写生、研学。
肖敬平看准时机,通过村集体成立了文旅公司,打造双江村写生基地,并大力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村民将民居改造成民宿,接待写生团队。“段老师是著名艺术家,吸引了省内外许多学生慕名来村上写生和创作。”
如今双江村已经开办了5家民宿,许多村民在家实现了增收。“现在我们的民宿客房供不应求,下一步计划扩大规模,发动更多有条件的村民来办民宿。”在走访村民谢修金时,肖敬平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一个上午他就接到两个研学团队的订单,“老谢一定要把服务做好,把学生照顾好,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口碑和品牌打响。”
据了解,去年以来双江村已接待写生团队6批,通过文旅产业有效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能力。
打出特色和品牌
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
“我的本职工作就是修史修志,我明白文化和历史对一个地方和一方居民的重要性。”肖敬平说,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在他看来,一个村要想发展壮大,就要打出特色和品牌,要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
自驻村以来,肖敬平就坚定了一个信念——把自己当作村民,绝不摆架子。因此肖敬平找村民谈话议事时,总是登门拜访,遇到对方在做农活,则干脆裤腿一卷,下到田间地头搭把手,顺便把事情谈了。
两年的驻村工作下来,肖敬平和村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2022年,肖敬平启动了双江村的修志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大家都自发收集资料。
“修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凝聚人心、融洽关系的过程。”肖敬平说,文化的背后往往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尤其对于双江村而言,在工业和农业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把文旅的饭碗端牢,更应该把文化提升起来。
对于未来的路,肖敬平有着清晰的规划,并因地制宜编制了双江村乡村振兴实施规划,不仅要在“写生经济”上做好文章,还围绕镇村山水和历史人文等资源,以生态研学写生为核心主题,规划了焰火沉浸式体验活动、红色文旅写生体验、精品自然风光3条写生路线,为研学游客提供吃、住、行、购、娱、学“六位一体”式服务,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同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740/63/1280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