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宝藏老师”带领一年级孩子读诗、写诗,在六一前集结成册
2023-06-02 11:55:45 字号:

“我们的节日礼物是一本诗集”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写到:"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新屋岭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陈梦萍没想到,她在3月种下的种子,5月就结了果,还成为孩子们的六一礼物--一本收录了全班孩子作品的诗集。

"拿到书后,想着反正堵车,我和孩子就坐在车里读了半个小时,回去又读了一遍,越读越感动。"家长张晶说,这本诗集,是陈老师送给一年级孩子们的礼物,更为他们的人生点亮了一盏启明灯。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

培养一个习惯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永正说:“教了50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小孩子。”

作为“90后”的年轻老师,陈梦萍认为,童诗是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

从2017年2月开始,她每天坚持抄写童诗,从未间断。后来为了专心考研,暂时中断。

今年,她重新拾起了这个习惯,这次,不再是一个人——2月份开学后,每天晨读时,她都带着一年级2206班的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读《读读童谣和儿歌》里的诗歌。

“读完后再讨论,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陈梦萍记得,读了《小猴邮自己》后,她问孩子们“你最想把自己邮到哪里去?”有的说“邮到月球去”,有的说“我要把自己邮到你的心里”,有的说“我想把自己邮到书本里”……

“你会发现,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慢慢地,她欣喜地看到,即使在课间,也有不少孩子在安静地阅读,从家里带书来分享的也多了。

“老师,你看我写的诗!”

3月初的一天早晨,罗威璨同学兴冲冲地拦住陈梦萍,把一首小诗递到她面前。

于是,这首《我家的书》成为全班第一首诗,虽然只有四行,还有四个拼音。

“恰好我也在思考怎样带孩子们写诗,威璨启发了我。”她立马买来20个新本子,“写了诗的都有奖,第一个奖给罗威璨。”

写出一本诗集

有了第一首诗的示范效应,20个本子很快就奖完了,最后全班人手一个写诗本。每一首诗,陈梦萍都认真赏析,并在班级群里分享,引发家长一片叫好声。

“并没有要求大家一定要写,但每天都有几个人交来新的诗。”陈梦萍很高兴,没想到稍加点拨,孩子们的诗意就喷涌而出。

有家长给她发来微信说,在厨房炒菜的功夫,孩子自己写了两首诗。

“拿到写诗本就像宝贝一样,第一个星期一口气写了八首诗。”冯舒怡同学的妈妈张晶说,以前都是父母带孩子读书,如今反过来了,孩子要么说“我给你们读首诗吧”,要么兴奋地分享她的新诗。

随着知识面的拓展,陈梦萍发现孩子们的诗作水平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也有孩子产生了新的烦恼:“能写的都写完了,是不是该读更多的书了?”

4月中旬,她萌生“集结出一本诗集”的想法,先引导孩子们把自己写的诗誊写到格子纸上,再扫描形成了初稿,“就是要用孩子们自己写的字,虽然稚嫩,但充满童趣。”

有的家长帮忙整理稿件、联系印刷厂,有的家长发挥设计专长加班设计封面,有的家长挑下了作序和封面文字的重担,还有老师帮忙手绘插画,终于赶在5月31日,将新屋岭小学第一本童诗作品集《我们的星辰大海》发到了孩子们手里,全集将2206班孩子们写的100首童诗收录其中。

“这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们,还有全班孩子共同完成的特别的节日礼物。”陈梦萍说。

种下一颗种子

阅读,是让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为了推动家校共读,新屋岭小学从建校起就发起了“双15”课外阅读计划,即“全体老师每天进教室领读15分钟,家长每天带孩子朗读15分钟”。

随着学校和家庭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再加上陈梦萍引导孩子们读诗、写诗,家长们看到了变化。

周晨予同学的妈妈陈馨伊惊讶地发现,女儿开始带着弟弟读诗。在诗集里,共收录了女儿五首诗,孩子在送诗集给爷爷奶奶时,一脸傲娇地说“这是书店买不到的”。她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在阅读写作之外,还能引领孩子搭建自己的小宇宙,开发学习的原动力,教会孩子观察、感悟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付出,也学会与人分享。”

“孩子们通过读诗、写诗,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不需要家长在后面推;家长通过读孩子的诗,慢慢以平视的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张晶说,自己是个感性的人,捧起这本诗集,几次感动落泪,“是陈老师的用心和爱,点亮了孩子们成长的路。”

在她看来,这本稚嫩的诗集是师生双向奔赴的成果,“就像种下了一棵树,这是第一个果实,今后还有无限可能。”

记者手记

为师当如是

从坚持每天带着孩子们读诗,到引导孩子们写诗,培养出一教室的小诗人,选出100首作品集结成第一本诗集,很难得、很了不起!

虽然陈梦萍谦虚地说“教学相长,是孩子们激发了我的灵感”,但透过这本诗集,让人看到了这位年轻的老师对孩子的计长远、对教育的寄深情。

读诗、写诗,这是教学规定动作之外的事,教一年级的孩子读诗、写诗,则更需要耐心浇灌。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长,6年后、10年后,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再来看这些孩子们,一定是闪闪发光的、与众不同的,而起点,就在陈老师这里。

为师当如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