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
最近,南京地铁工作人员在列车巡查时发现一名乘客饮用瓶装果汁饮料。为防止饮料泼洒引发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隐患,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告知其车厢内禁止饮食的要求,并向其出具《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宣传告知禁止事项。
从现场的图片和视频中可以看到,当事人接到告知单后并没有明显抵触,还面带微笑地签字认领。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视频和图片在网络上流传后,“乘客在地铁上喝水也被处罚”的话题发酵,键盘侠们迅速出动,直接怒怼南京地铁,“老百姓还有没有自由”“管自己人有的是办法”等严厉批评铺天盖地,极具攻击性和煽动性。
键盘侠们怼得到底有没有道理?通过查阅2014年7月正式施行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可知,其第38条第6款明确规定,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第58条规定,对违反本规定的,“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并可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依据《条例》,此次乘客在车厢里喝饮料,只是收到告知单已经算是管理方对她的人性化处理了。
事实上,地铁上要不要禁止饮食,在全世界都经过了艰难的决策过程。2009年开始施行的《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并没有“禁止在车厢饮食”的规定。后来,随着地铁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饮食带来的气味让他人不适、洒落地面的液体造成的安全隐患,都被社会广泛关注、重视。如今,不光是南京,国外的曼谷、新加坡等地的轨道交通也禁止在车厢饮食。也就是说,特定环境下的禁止饮食约束了某些人的随心所欲,但是保障了更大范围的公众权益。
面对规则,公众就应该遵守,管理方就应该执行。对南京地铁管理方在依照《条例》管理车厢秩序问题上进行指责,完全就是一场闹剧。有的人并不了解在拥挤、地面光滑的地铁车厢,洒落的一摊水其实是个安全隐患,也并不了解地铁车厢要不要禁止饮食是经过了多年的广泛讨论和审慎决策的,当然也懒得去弄清楚地铁工作人员给乘客开具的只是告知单而非罚款单,点起鼠标,敲击键盘就开骂,这实际上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粗暴。
相声演员于谦讲过自己的一次遭遇。他在自家宽敞的客厅里抽烟,被朋友拍了传到网上,立马招来一大波谩骂,说他作为公众人物,竟然在公共场合抽烟,不讲公德。于谦回说:“看清楚了,这是在我自己家里。”键盘侠在短暂的语塞之后,还是迅速恢复怒怼姿势:“你自家又怎样?抽烟对你身体不好,不知道吗?”从这个真实的案例可以看出,键盘侠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好怼、随时怼、迅速怼、不明真相地怼、永远有理地怼。
社会的进步,肯定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否则,就不会有纠错的机会。但是网络发达之后,每有风吹草动,一部分人并没有对事实真相充分了解,没有对解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躲在网络背后为怼而怼,无怼不欢,那就不是理性的“不同声音”,而是有害的捣乱和掣肘,甚至还会伤害他人,制造矛盾,形成混乱的社会认识。人们给这些人赠以“键盘侠”的名号,其实已经表达了对他们的反对乃至厌恶。要理性,要科学,要进步,就需要平等的沟通再多些,莫名其妙的反对和批评更少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741/62/1290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