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诗词爱好者用古典诗词解析《红楼梦》
2023-07-20 10:04:30 字号:

浏阳诗词爱好者用古典诗词解析《红楼梦》

诗话红楼

33123123.jpg

人物简介:赖明汉,1963年出生,号聚溪斋主,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岳麓诗社副秘书长,湖南省、浏阳市诗协理事,著有《古溪新韵》《借溪当韵》等。

“一部奇书说石头,几多痴者咏红楼。不为社稷听民怨,常爱奢淫入梦稠。苦乐平生成百味,荒唐野史话千秋。纵然故事皆虚设,写到心酸也泪流。”(赖明汉)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该书自问世后,200余年来备受读者喜爱。读《红楼梦》之余,除了诞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外,亦产生了不少以之为素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影视等。浏阳诗词爱好者赖明汉,便利用三年业余时间,以七言律诗勾勒了《红楼梦》全书120回,并结集出版《诗话红楼》一书,为这部经典著作再续精彩。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创新

他将《红楼梦》120回写成律诗结集出版

世事如梦,百转千回。红楼梦的经典,不仅仅在于它看尽了人间百态的故事情节与对人物传神的刻画。其中对应各色人物和各色场合的诗词,从韵律到用词上都是非常美的。

“我高中便开始看《红楼梦》,读了大半辈子依旧是常读常新。”在赖明汉的书桌上,一摞数尺高的书籍皆与《红楼梦》有关:《刘心武续红楼梦》《红楼别样红》《红楼梦诗词赏析》……而最近,这摞书又添了一名“新成员”——那便是赖明汉自己著的《诗话红楼》,将《红楼梦》120回全部配以简介及自己的观点,再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进行总结概括。

如《红楼梦》第50回,是红楼中少有的群芳聚会描写,其中最精彩的叙述有两处,一为湘云、黛玉和宝琴三人抢诗,一为罚宝玉雪中访妙玉乞红梅。因为这是大观园中人物聚集较为齐全的一次,因此通过他们的交谈和联诗表现,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每个人的性格和才华。这一回的内容,从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看似热闹,其实是作者在有意营造一个虚假繁荣的场景。对此,赖明汉以诗词如此概括:“拈阉当序试雄才,各赋高情万象开。未胜联吟三寸雪,却赢分韵一枝梅。山花入画奇香散,灯谜为诗故事猜。隐喻深深何所物,玄机识破令心灰。”

对于自己以诗话红楼的缘由,赖明汉表示还要从自己多年的阅读喜好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念高中的赖明汉第一次看电影,看的便是越剧版的《红楼梦》,优美的唱词深深吸引了他。放假后,他通过挑柴卖钱,换得了一套《红楼梦》,一遍遍翻阅,爱不释手。

工作后,赖明汉不仅读了多本与《红楼梦》相关的书籍,还关注了多名“红学家”的研究。钻研久了,古诗词造诣深厚的他开始尝试将自己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用诗词的方式写下来,得到了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等专家的赞赏,“这不仅是‘红学’研究的一个创新,更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突破。”

“可以尝试着用诗词的方式将《红楼梦》的全书都概括出来。”在诗友的鼓励下,赖明汉从2020年开始了“诗话”《红楼梦》。然而,这件事并没有想象的容易,不仅需要对原著情节滚瓜烂熟,还要贴合情节并进行总结提升。此外,古典诗词不仅要遵循平仄、对仗、押韵、新旧四声等格律,还极其注重诗词的境界和格调。

“创作这些诗词,真的体会到了古人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觉。”赖明汉表示自己同样存在“卡壳”的时候,这时他会停下来重读原著或者看电视剧,抑或是从与诗友的交流中找灵感,“可能是太喜欢《红楼梦》了,一门心思想要完成这件事,所以也没有觉得有多累。”

传承

在诗情画意中邂逅中华诗词之美

格律严谨、文字简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写古诗词是对精炼和纯粹的一种考验。而对赖明汉而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不仅是停留在古人的诗文唱酬、林苑修葺、社团雅集、书画品题等活动上,诗词之美在于寄托情怀,也在于安放心情,更在于涵养精神。

因为家庭传统文化气息浓厚,赖明汉很小的时候便在祖父的看管之下练习毛笔字和吟诵诗词,也曾跟着当地的私塾先生学习古诗词。尽管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很多诗句不一定都能够真正理解,但每一句儿时背诵的诗句,都会在记忆深处重新绽放,让人知道俗世的生活外还有另一种境界与追求。

至十八九岁,赖明汉在一位刘姓老先生的指点下尝试着创作诗词。不久,他便成了当地有名的“小秀才”,乡里各种需要作诗写联的机会都交给了他。多年的不断锤炼,让他的技艺日渐圆熟,有了如鱼得水之感。1998年为纪念谭嗣同殉难100周年,浏阳举行了一场诗词大赛,初出茅庐的赖明汉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这让淮川诗社(浏阳市诗词学会前身)的老先生们惊叹于其诗才。随即,他被推荐入了淮川诗社,不仅热衷于与诗友们唱和,更积极参加社里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2015年,赖明汉当选为淮川诗社社长,不仅带领诗友们创作,还开展了诗词进校园等诸多活动。此外,他自己在创作方面也收获颇丰:除了结集出版了《古溪新韵》《借溪当韵》等著作,还获得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2次,二、三等奖多达30余次。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爱国情怀;‘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是淡泊名利;‘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诗意……”赖明汉表示,尽管时代日新月异,但一代代中国人还是在传承着楚辞和唐诗宋词元曲的传统,吟诵着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的名句,也从古诗词中体味其中所蕴含的山水之美、家国情怀和人生哲思。言谈中有诗,提笔作文、写文案时有诗,聚会饮宴时玩诗词游戏,诗歌才算真正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我早已让诗歌介入了日常生活,未来也会将这份对诗歌的热爱延续下去。”

专家点评

林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副主编):明汉兄熟读经典,沉迷红楼;才思敏捷,诗意盎然。以积数十年之修为学养,锻造出《诗话红楼》一书,其中佳篇累牍,好句盈眸。《诗话红楼》初稿甫成,吾便有幸先睹为快,今选其一与读者诸君共赏楼中风雅。

《红楼梦》书中多诗骚韵事,读来趣味横生,如《红楼梦》第37回说的是省亲次年秋季,宝玉收到探春来信,提议开一诗社,黛玉提议既起诗社,各人便取个别号,一番思衬过后,每人皆有了雅称。迎春限十三元韵各题海棠七律一首,待诗成后,众人尽欢而散。至晚,宝钗与湘云商议明日再各题菊花诗一首……明汉兄此诗便写的本回物事:“远方书信至豪门,欲种风骚韵一盆。封号娱玩为结社,抽签吟咏易销魂。情添格调园中景,诗赋花枝月下痕。夜拟闲题同菊字,几番商议近灯昏。”

该诗将本章回内容写得条理分明,轻重有致;主题突出,故事完整。诗中所述和原作场景一般无二,读诗便如读书。读罢明汉兄此诗,再读原文,两者相互映照,便愈觉生动。亦可知诗人技法之高超,熔铸之凝练。诗人能将六七千字长文浓缩于五十六个字中,其化繁为简、举重若轻之功,是何等了得。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