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日报》头条丨借古塑今,山田新村新气象
2023-08-21 10:31:45 字号:

古桥古树古井古窑注入新内涵,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浏阳日报讯(记者徐旻实习生江佩霖)“有山有田心思崽。”位于淳口镇的山田新村历来以“有山有水有文化”而闻名。时值8月,骄阳灿烈,葱郁起伏的连云山下,捞刀河穿村而过,两岸绿树成荫,福寿桥古色古香,百年古井汩汩而流,千年老樟枝繁叶茂。今年以来,山田新村立足当地特色,以古桥、古树、古井、古窑为抓手,紧紧围绕“井文化”“陶文化”,做好“水文章”,全力推进古井屋场、古窑屋场、小微水体项目的建设,一幅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浏阳全面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市)的起步之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因地制宜抓产业、促共富,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农工文旅互动”,扎实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做精特色产业,不断丰富新业态。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为带动村民发展种养、共同致富,山田新村不仅建设了206亩的荷花基地,成立莲子加工厂,今年还在福寿桥附近试点种植了20亩巨型稻,目前稻子的高度已接近两米,离成熟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届时,不仅能实现“禾下乘凉梦”,游客们还能在这片稻田中尽情体验抓鱼、捉泥鳅的乐趣。

沿福寿桥前行500米左右,就是盐泉古井。盐泉古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杜家井”,几百年来不管天气如何,泉水始终源源不断,冬暖夏凉。

山田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戴晓妃介绍,近期,浏发集团还专程来进行水质化验,结果让人振奋——这片土地下的水含有丰富的偏硅酸成分,每升将近60毫克,达到了偏硅酸型矿泉水的标准。

这一发现,对山田新村未来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整片土地富含硒元素,水质偏硅酸,这为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田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喜华表示,村上将逐步进行偏硅酸型矿泉水的开发,衍生系列农产品,以“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豆腐、米粉、甜酒等产业。

以水为媒,以井为介,仿佛是这里的血脉传承与文脉流转,汩汩滔滔,从古至今。

“所谓‘古井屋场’,主打的就是‘井文化’。”戴晓妃指着盐泉古井的后方说,这里正在建设“围炉煮茶”亭,还在规划生态停车场,“我们计划将窑湾组片区的7口古井串联起来,建设一个古井博物馆,让来到这里的人不仅能尝到清甜井水,还能学到有关井的知识、感受到乡愁。”

如果说水是山田的灵气,那么火便是山田的精魂。盐泉古窑的百年窑火,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将以另一种形式重新点燃——依托盐泉古窑,打造古窑屋场,建设手工陶艺体验馆,发展研学课程,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盐泉古窑的窑炉技术、制作工艺与宋元时期的窑业技术一脉相承。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出产的陶器已然享誉浏阳周边地区,后来因受瓷、铁、不锈钢等容器的冲击,传统陶制品的销量大幅下降,陶窑才渐渐关停。

去年,村上启动窑址修复,盐泉古窑的主人——有着40年党龄的村民戴胜世主动找到杨喜华,将古窑捐给了村里。如今,古窑已修复一新,木结构的房顶铺设了青瓦片,原先垮塌的地方进行了加固,旁边还将新建一座夯土墙体的手工陶艺体验馆。

“施工用到的瓦片都是盐泉古窑以前留下的陶瓦,质量相当不错,至少还能使用几十年。”杨喜华表示,此次建设古窑屋场,将大量运用本地材料,“像红砂石、青瓦片、土坛子、土罐子,以家乡特有的材料,彰显本地特色,保留村子的原汁原味。”

在捞刀河畔、稻花香中,山田新村为古树、古桥、古井、古窑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以农文旅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高水平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图景贡献力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