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特别策划丨步履铿锵三十年,浏阳花炮精彩绽放
2023-02-27 10:16:31 字号:

浏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特别策划丨步履铿锵三十年,浏阳花炮精彩绽放


t1、t4花炮通版_1.jpg

t2、t3花炮通版_1.jpg

从5亿元到超300亿元,产值增长60倍

2023年春节期间,浏阳花炮市场异常火爆。除夕至正月十五,全国各地约有500场大型烟花表演活动,燃放金额超过2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体量。

据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数据统计,仅元宵节当天,就有50多家浏阳焰火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近百座城市、景区燃放了300多场元宵焰火,充分展现了浏阳花炮的艺术魅力,实现了产业输出与文化输出双赢共创。

T1、T4花炮通版-2.jpg

浏阳是“中国烟花之乡”,烟花也一直是浏阳人的骄傲。

“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花炮,是浏阳一张绚丽的城市名片、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作为浏阳引以为傲的传统产业,花炮产业在浏阳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浏阳撤县设市三十年来,浏阳花炮与浏阳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彼此成就,花炮产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从“拔节进阶”到“精彩绽放”,实现了从“散小乱差”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纯手工到机械化,从传统工业到文化产业的精彩蝶变。

三十年,浏阳花炮产业发展蹄疾步稳、量质齐升,花炮产业集群总产值从1993年的5.02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301.5亿元,总量增长近60倍;带动近30万人就业,每年发放工资100多亿元,为浏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T1、T4花炮通版-3.jpg

曾经“,浏阳花炮响天下”的地球仪是浏阳地标。

“我们要将花炮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浏阳花炮在新起点上续写新辉煌,锚定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型、环保型方向,加快构建生产集约、经营规范、安全可控的现代烟花爆竹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花炮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表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推动烟花爆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安全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花炮产业的浓厚氛围,加快将浏阳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世界花炮之都。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吉星李小雷

粗放式生长(1993年—1997年)

家庭式作坊遍地开花,最多时全市有2万多家

一河诗画,满城烟花。走在浏阳的大街小巷,总能被这一句充满诗意的宣传语所感染。

很多人初识浏阳,都是从浏阳花炮开始的。诞生于这片土地,传承千年、绽放全球,陪着浏阳人一往无前的这朵烟花,是浏阳人写给天空的浪漫情书。

浏阳花炮又被称为烟花、焰火、花火等,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浏阳制作烟花鞭炮,久负盛名,素有“鞭炮之乡”的美誉。

T1、T4花炮通版-5.jpg

作为享誉全球的“烟花之乡”,浏阳花炮不仅在国内市场火爆,还远销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据浏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浏阳成为湖南爆竹制作中心;咸丰同治时期,浏阳烟花被广泛贩至粤、鲁、晋各省;至光绪年间,浏阳烟花开始出口,远销印尼、马来西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作用和体制作用同时释放,浏阳花炮产业进入持续高增长时期。1978年,浏阳花炮产值尚不足3000万元。1983年,浏阳花炮产量第一次突破100万箱;1984年产值第一次突破亿元。1992年,产值达4亿元。

1993年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浏阳撤县设市。随后,浏阳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确定,2月10日为撤县设市执行时间,由此拉开了浏阳跨越发展的宏大序幕。

1993年2月11日,浏阳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浏阳城里万人空巷,锣鼓喧天。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另一个活动同样可载入浏阳发展史册——中国湖南浏阳花炮艺术节(第三届)开幕。

国际花炮节的举办,不仅成为推广花炮贸易的重要推手,也为湖南对外贸易赢得了商机,促进了经济发展。节会期间,经贸洽谈总成交额超过3亿元,其中花炮一项就超过1.3亿元,外贸出口成交额超过4000万美元,创造了中国花炮营销史上的辉煌。

此后,乘着撤县设市和国际花炮节的东风,浏阳花炮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期,生产鞭炮烟花的家庭小作坊在浏阳遍地开花、野蛮生长。

这些花炮小作坊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几间土房就是生产车间,农民“洗脚上岸”当起了工人。上世纪90年代,浏阳花炮企业最多时达2万多家,在浏阳南区,几乎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然而,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小、产值少、附加值低等特点,使得浏阳花炮产业成了典型的“蘑菇经济”。

如何让这个千年相传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浏阳当政者认为,必须整合提升转型。

而花炮产业从业人员99%是农户,习惯了单干。更要紧的是,整合需要大量资金,钱从何来?他们只有厂房、仓库,可大多建在荒山野岭,没有产权证,缺乏有效抵押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为突破瓶颈,1995年,浏阳在湖南率先启动农房抵押贷款改革,市委、市政府在各乡镇成立房地产管理所,负责乡镇房屋产权产籍登记发证、抵押登记等工作,解决农民无“证”可押的尴尬。

由于农房抵押贷款等措施的给力,有效破解了花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浏阳花炮产业的发展。1995年,浏阳花炮产值增长至11.32亿元。也是在同一年,浏阳被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称号,“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实至名归。

浏阳花炮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湖南、中国赢得了一次次荣誉。1996年,浏阳花炮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音乐焰火大赛中一举夺魁;1997年,浏阳花炮在加拿大“魁北克国际音乐烟花比赛”中荣获冠军。

工厂化改造(1998年—2005年)

把工厂搬到山上去,“浏阳模式”严控高危产业

有一段时间里,浏阳花炮作为一种高危产业,其生产企业存在“散、小、乱、差”等特点,由于行内没有统一标准,小作坊在浏阳遍地开花,安全隐患是一把悬在浏阳花炮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998年,浏阳花炮产业发展走入低谷。当年全市烟花鞭炮总量锐减,销售总额不足15亿元,浏阳花炮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0.74%,国际市场占有率也相应下降。更令人不安的是,当时全市生产花炮的2万多个家庭作坊管理粗放,安全事故屡有发生。

尤其是国内其他产区如河北辛集、广东江门、江西万载等地相继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很多地方视烟花爆竹生产如“洪水猛兽”。业内普遍认为,这个以手工劳作为主的高危产业是夕阳产业,气数已尽,并引发了一场是否退出花炮产业的大争论,广东、浙江等发达城市正式宣布退出花炮生产。

对于浏阳而言,固守传统,肯定是走到尽头;但立刻退出,也不太现实。这种形势之下,浏阳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一个专家调研组,通过国内外市场的比较来把握产业前景,并提出花炮产业是“朝阳产业”的论断,随后在全市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花炮生产全面改造。

从1998年开始,浏阳以霹雳手段强制性取缔上万家非法生产的手工作坊,只留下了1000多家正规生产的花炮企业。“政府要求家庭作坊搬到山上生产,远离城市和村庄。一家一户资金不够,我们就几个人集资建厂房。”先后办过2家花炮厂的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馆长刘雨文还记得当时“上山建厂”的场景。

为推动花炮企业工厂化改造,浏阳市政府和专家一道制定出了被称为“浏阳模式”的花炮企业厂房布局标准要求。

5年多时间,浏阳先后投入资金8.6亿多元,新建工房2万多栋,基本实现了每道工序一栋工房,危险工序单人单栋单间,修建了防爆堤、防火隔离带、消防水池等配套设施,工厂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花炮产业营造了一个难得的“安全绿洲”。

硬件提升了,管理同步要跟上。1999年,浏阳成立花炮产业办,专门负责烟花爆竹的宏观调控。2000年,浏阳正式组建花炮生产“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打击非法生产。2000年至2001年间,每季度在城区、大瑶、金刚、澄潭江等产区举行一次大会,对非法生产者视情节轻重予以治安拘留或刑拘,坚决刹住非法生产的歪风。仅2000年,全市就查处非法生产户1395户。取缔后继而整合,整合是为了更好地提升。2003年7月18日,下辖6个经济实体、年产值达8000万元——浏阳首家、国内最大的花炮集团浏阳金生烟花集团挂牌成立,为壮大中的浏阳花炮产业链补上了关键一环,宣告各自为政、群龙无首的历史终结。从作坊式发展到集团化发展,花炮产业新型工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2004年,东信、光远飞鹰、福祥、文华山、万乐、吉腾、河口等7家花炮集团相继成立,加上于2005年成立的达浒艺术焰火燃放集团和官渡烟花集团,全市形成10大花炮集团,为浏阳花炮集团化、规模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11月,浏阳召开“推进花炮产业‘三大革命’,加快机械化进程”工作大会,力争在材料、工艺、环保三大领域取得新突破。这一年,浏阳还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型协议,共同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这种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使得浏阳在花炮原材料、花炮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安全、健康的产业环境推动着花炮产业升级,也给花炮产品赢得了声誉。2003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浏阳花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5年,浏阳10家鞭炮烟花生产企业获准使用“浏阳花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有力地保护了“浏阳花炮”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2005年,浏阳销售花炮达2950万箱,实现销售额37.52亿元,创税6.3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浏阳花炮还远销至150多个国家,全市花炮总产值、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40%和60%以上。

机械化推广(2006年—2018年)

生产效率效益双提升,行业注入“智”能量

作为传统产业,烟花鞭炮生产千百年来一直是手工制作为主。不过面对安全、环保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日趋紧张的情况,浏阳花炮行业一直在致力于研发和运用部分科技成果。

从2000年起,浏阳以研制和推广花炮新型生产机械为先导,开始了一场彻底根除旧式作坊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但机械化初期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单个工序机械研发上,导致机械化进程推进缓慢。截至2004年,全市花炮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还不到10%,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素质,这一生产现状显然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T1、T4花炮通版-6.jpg

2007年,全球最长鞭炮创基尼斯世界纪录。

自2006年起,在市委、市政府“推进花炮产业‘三大革命’,加快机械化进程”的号召下,浏阳花炮产业明显加快了机械化进程。到2007年,全市花炮企业先后研制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3000多种,极大推动了全市花炮产业的机械化操作,花炮机械制造业也逐渐成为了浏阳的一大产业。

经过花炮产业机械化的改造,浏阳花炮产品质量更加得到保障,产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升,生产安全条件也进一步改善。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当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当“交叉五环”在鸟巢上空升起,当“牡丹花开”在鸟巢棚顶绽放,当“银色瀑布”沿鸟巢垂下,绚烂斑斓的浏阳烟花点燃了全世界人民的奥运激情,在世界烟花的发展史上书写了崭新篇章。

T2、T3花炮通版-6.jpg

2008年,浏阳花炮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燃放。

这一年,浏阳花炮百亿工程目标正式达成,全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00.73亿元,成为“金三角”中第一个产值突破百亿大关的产区。

推进生产流程机械化,是现代化生产的物质条件。没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花炮生产工艺水平就不可能升级,产品质量就不可能提高,经济效益就不可能增长,安全生产也就不可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深谙此理,2008年后,浏阳花炮机械行业将研发重点转移到了自动化成套生产设备和危险、耗时工序的机械研发,组盆机、自动化内筒装药机、组合烟花全自动生产机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生产功效高的新机械被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

在中洲烟花集团明光有限公司厂区,一条500余米长的机械化自动流水生产线映入眼帘,大大小小的花炮筒正在流水线上自动完成填药、组装等工序。

T1、T4花炮通版-4.jpg

2009年,浏阳启动花炮产业的机械化战略。

“自动化生产线仅有两人涉药,减少涉药工序人员90%以上,且人机人药完全分离,彻底解决了危险环节的人员安全问题。”中洲烟花集团总裁李昌初介绍。

作为湖南烟花爆竹机械化生产的先驱企业,中洲烟花集团于2009年组建专门团队,着手研发组合烟花自动化生产线。历时8年,投入过亿元,于2017年终于成功研发出首条组合烟花自动化生产线,助推浏阳花炮“大跨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紧随中洲烟花集团机械化研发脚步,2012年,浏阳市华冠花炮集团联合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制智能、安全、环保组合烟花联动生产线。

T2、T3花炮通版-5.jpg

2010年,浏阳花炮绽放上海世博会。

该项目历时5年,通过6次升级改造,耗资1.1亿元,于2017年12月研制成功。该生产线采用制药装备技术实现烟花爆竹生产流程再造,整线实现人机分离、人药分离、远程智能控制,生产过程中可杜绝发生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与传统手工生产工艺相比,可减少工人95%。

2015年以来,浏阳扎实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浏阳烟花爆竹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型,为千年烟花注入更多“智”能量。

作为被应急管理部认定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试点示范企业,东信烟花集团一直坚持走“四化两型”的发展道路,矢志实现“机械化换人、机器人作业、自动化减人”的目标,以此来推动产业进步和经营效益提升。

走进东信烟花总厂,可以看到全自动亮珠生产线、鞭炮结鞭一体机等极具科技含量的生产机械,感受花炮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脉搏。以鞭炮结鞭一体机为例,整机占地仅30平方米,产量相当于一座小型工厂,散装筒子、引线、药物、棉纱在主机周围“排兵布阵”,经过自动化工序,“出来”的就是只需再包装的成品鞭炮。

在中洲烟花、华冠花炮、东信烟花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下,全市花炮机械发展迅速,新机器不断涌现,产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浏阳全市有药工序分段式机械化改造率达80%以上,提高生产效率2倍以上,涉药作业人员减少50%以上,年产值较改造前平均增长超过80%。其中鞭炮生产各工序更是全部实现机械化。2018年,全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46.4亿元,同比增加7.9%。

高质量发展(2019年至2023年)

科技革新文化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

对于花炮产业来说,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既是题中之义、务实之为,更是战略之举、必由之路。

2019年5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盛大开幕。与此同时,浏阳正式下发实施《浏阳市推动花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以下简称“浏花十条”),吹响花炮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T2、T3花炮通版-8.jpg

201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的首都国庆联欢活动上,浏阳烟花精彩绽放。

“浏花十条”从加强产业宏观调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要素保障、努力拓展内销市场、大力扶持花炮出口、推进质量标准建设、加快创新创意发展、实施人才保障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了10大类政策,加速产业创新突围,推动花炮产业转型升级。

“浏花十条”提出,到2025年,浏阳全市花炮生产企业总数在现有基础上再压缩至300家以内;烟花爆竹传统小产品和爆竹类产品产值占花炮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50%以上,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同时还提出“增加庭院烟花、城市烟花等特色、传统、小型品种供给”“推动花炮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强有力、针对性强的“浏花十条”,给正在谋求转型升级、创新突围的花炮产业以极大的信心。

“‘浏花十条’措施之实,力度之大,彰显的是浏阳市全力支持花炮产业朝文化创意发展,打造花炮产业‘全球中心’的信心与决心。”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秘书长张明福如是评价。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在推动花炮产业转型升级上,浏阳已是开弓之箭,势如破竹。

2020年7月10日,在庆泰国际花炮博览中心,浏阳“你好·城市”友好型城市烟花新品牌发布会举行,现场发布了国内首个城市烟花企业标准,为推动烟花走进城市、贴近市民做出探索。

T2、T3花炮通版-7.jpg

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浏阳花炮“迎客松”在鸟巢上空盛放,再次惊艳了全世界。

该企业标准由湖南烟花爆竹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指导庆泰花炮集团制定,主要适用于喷花类、旋转类、玩具类、组合烟花四种类别烟花,对产品的包装、结构、药量、环保性能、燃放性能都进行明确限制,比烟花爆竹的国家标准更加严苛。5天后的7月15日,浏阳市政府发布《浏阳市加速推进烟花爆竹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办法指出,将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并积极推动药量小、微烟低噪、无升空开炸、安全环保系数高、趣味性强的产品进城市、进景区。同时,加快烟花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在景区景点开发烟花文旅项目,延伸产业价值链条。

这一系列政策催生了小型烟花的“百花齐放”,创意烟花、数字烟花、文旅烟花、庆典烟花、城市烟花等新模式纷纷涌现,不仅拓宽了烟花燃放市场,也催生了快速崛起的消费市场。2021年春节期间,借助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浏阳花炮企业推出的“加特林”、水母烟花等一批网红烟花产品成功“出圈”,带动了国内个人燃放类烟花爆竹消费市场销售。

据浏阳市花炮总会玩具烟花分会统计,浏阳境内30个“加特林”烟花生产企业,2021年春节期间共售出了160万箱“加特林”烟花产品,创造了4亿元的货值。网红产品不但带火了单个产品的销售,更联动其他小产品烟花的热销,极大激发了烟花爆竹企业的生产热情,也让行业信心大增。

产业转型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帮助。2021年7月召开的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安全提质、科技革新、质量创优、文化赋能”工程,推动花炮产业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断擦亮世界花炮之都品牌。

“烟花爆竹浏阳有基础有传统有品牌,做出了很好的效果,世界烟花看中国、中国烟花看浏阳……”2022年4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来浏阳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对浏阳花炮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寄语浏阳“把这件事情促进好、发展好,体现特色、体现浏阳的影响力”。

殷殷关怀,暖人心田;谆谆寄语,催人奋进。为落实张庆伟书记来浏调研督导讲话指示精神,浏阳迅速出台《浏阳市烟花爆竹产业高质量安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实施“七大工程”,涵盖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全链条助推产业高质量安全发展。积极制定《浏阳市打造“世界花炮之都”十条激励政策》,用真金白银助推企业上规模、塑品牌、增效能、保安全,以此加快构建现代化烟花爆竹产业体系,全面擦亮“中国烟花之乡”品牌。

从省级层面到市县再到乡镇,都在不断努力为烟花爆竹产业谋出路、出政策、指方向。

近年来,浏阳花炮不断迎来高光时刻: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联欢庆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焰火燃放,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焰火燃放,浏阳花炮不断惊艳绽放。

特别是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浏阳花炮创新绽放“迎客松”“冰立方”“漫天雪花”,再次惊艳了全世界。“我们高水平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焰火燃放任务,充分展现了中国魅力,传播了中国文化,这不仅是东信自身的努力成果,更是整个浏阳花炮行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迈出的一大步。”中国烟花爆竹协会会长、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自奇感慨道。

三十年的时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却融尽了浏阳花炮产业发展的潮起潮落、风云激荡。

“烟花爆竹既是传承千年的传统产业,也是文化、创意和科技相融的新兴产业。”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汤建军表示,浏阳作为烟花主产区,将继续大力实施安全提质、技术革新、质量创优、文化赋能工程,推动花炮产业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烟花产业与创意设计、媒体艺术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烟花文化附加值,为高水平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图景增添一笔亮色。

浏阳花炮产业发展大事记

1993年

浏阳撤县设市庆典暨中国湖南浏阳花炮艺术节(第三届)举行。

1994年

浏阳委托国防科大举办“烟花技术”大专专业证书班。

1995年

浏阳市被国家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荣誉称号。

1996年

浏阳市出口花炮厂代表中国赴加拿大参加多伦多国际音乐焰火大赛获第一名。

1997年

浏阳花炮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魁北克国际音乐烟花比赛”中一举夺魁。

1998年

第四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举行。

1999年

浏阳花炮产业开始工厂化改造升级,到2004年基本完成,由此奠定了规范高速发展的基础。

2000年

浏阳花炮学校成立。

2001年全球花炮工业史上第一个共同行动纲领《浏阳宣言》缔结,确立了浏阳花炮的“霸主”地位。

2002年

中国浏阳花炮文化研究会在浏阳成立。

2003年

国际烟花协会(IFA)成立,协会总部设在浏阳。

2004年

全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讨会在浏阳市召开。

2005年

“浏阳花炮”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畴。

2006年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

“浏阳花炮”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

浏阳花炮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燃放。

2009年

浏阳花炮参加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焰火燃放。

2010年

浏阳花炮参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焰火燃放。正式启动橘子洲头焰火燃放。

2011年

6月10日,浏阳举行首届中国(浏阳)花炮机械展销会。10月,第十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开幕,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2012年

浏阳十家花炮企业齐心协力,成功举行规模空前的中部博览会开幕式焰火燃放,网幕烟花、水面矩阵烟花、特效产品等方面创下多个世界纪录。

5月1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浏阳成立。

8月1日,《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施行。

2013年

3月1日,GB10631-2013《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正式颁布执行。

4月1日,中国烟花爆竹协会成立。

10月19日—21日,第十一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举行,国际烟花论坛首次在中国举行。

2014年

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02亿元,跨上新台阶。

2015年

浏阳创新举办“璀璨千年,欢乐世界”浏阳焰火汇活动。

第十二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举行,浏阳重启周末焰火燃放活动。

2016年

浏阳花炮产业开始进入转型升级深度调整时期,启动“淘汰退出”战略。

2017年

中洲烟花集团研发的全球首条组合烟花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

2018年2018中国(浏阳)国际烟花爆竹交易会在大瑶举办。

2019年

浏阳发布《浏阳市推动花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吹响花炮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2020年

浏阳“你好·城市”友好型城市烟花新品牌发布会举行,现场发布了国内首个城市烟花企业标准。

2021年

全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暨集中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在浏阳举行,经观摩团现场打分,浏阳烟花爆竹集中区建设工作位列第一。

2022年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来浏阳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对浏阳花炮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