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防控,平水桥小学学生近视率下降16.96%
平水桥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眼科医生正用生动的图片讲解眼球的功能和护眼知识。
2月6日,我市中小学校正式迎来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在集里街道平水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护眼课。
学校特别邀请了集里医院视光中心的医生,给学生们开展了一堂以“爱眼护眼”为主题的讲座,并给孩子们进行了视力筛查。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眼健康,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四年里学生近视率下降了16.96%。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现场
开学第一课,护眼知识深入学生心中
2月6日9时许,集里医院视光中心主任李模江和几名同事提着工具来到了平水桥小学。这是一所位于西湖山脚下的学校,雨雾蒙蒙的天气,更衬托了学校环境的清幽。
平水桥小学校长林辉才带着一行人来到位于教学楼三楼的三年级教室里,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爱眼护眼小课堂开始了。
眼科医生使用仪器给学生们进行视力检查。
眼科医生站上讲台,化身健康教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学生们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又用生动的图片讲解眼轴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多个案例与同学们分享。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爱护好自己的眼睛。
小课堂结束,医生们又调试好视力测试仪器,调整好测距,发放视力检测档案卡,开始给学生们检测视力。
“从检查结果来看,情况比较好,一个班只有两三名学生近视,而且他们已经意识到,并进行了近视防控。”李模江说,自己对这所学校印象深刻,因为这几年该校孩子的眼健康综合评定数据不错,明显好于不少学校。记者也注意到,班级里佩戴眼镜的学生寥寥无几。
对于视力检查结果稍有异常的学生,李模江和同事都会轻声提醒。林辉才也记下了这些学生的名字,表示会和班主任一起继续关注。
行动
四年防控,学生近视率下降了16.96%
“眼睛是伴随我们一生、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睛我们才能捕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林辉才说,在开学第一天开展这次护眼活动,就是想让学生们重视眼健康,养成正确用眼的习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林辉才介绍,几年前他发现学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太妙,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经了解发现,孩子们的用眼习惯不好,不少孩子“宅家”的时间多,还爱玩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这种情况让他忧心忡忡。
于是,他主动对接医院,定期给学生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并向家长反馈问题,引起家长重视;同时在校园里采取一系列举措,为学生的视力健康护航。
成效是显著的。平水桥小学现有学生275名。四年来,该校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从2019年的46.07%下降到2022年的29.11%,下降了16.96%。
这一数据得之不易。记者查阅2022年由爱尔眼科视光研究所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白皮书》,根据调查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下降到50.2%,2020年又上升至52.7%。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状况不容乐观,整体呈现出高发、低龄、进展快的趋势,其中2020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患病的比率分别为35.6%、71.1%和80.5%。
观察
校园绿意满满,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运动
在平水桥小学,保护学生视力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平水桥小学位于西湖山脚下,校园里鸟鸣啾啾,绿树成荫。学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绿化条件,塑造良好护眼环境。为了吸引孩子们出来活动,学校给上、中操场及台阶全部铺设了人工草皮。下课铃响,绿色的操场瞬间热闹了,虽然天下着毛毛细雨,但也无法阻止孩子们出来玩耍的脚步。
“我们倡导所有孩子下课后都出教室,哪怕是喜静不喜动的孩子,我们都鼓励他出去走走。”三年级班主任老师李艳红说,操场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如果天气好,还会举行跑操、乒乓球、羽毛球、集体跳长绳等多种活动。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2次眼保健操和不少于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我们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会,都是全员参与,人人都是运动员。”林辉才说。
此外,学校还全面粉刷教室墙面,安装了无频闪LED灯;将食堂后的空地打造为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按中队划分菜地,组织孩子们开展劳动体验活动;饮食营养上,不断丰富菜品、食品,在普通主食的基础上,增加牛奶、水果、包点供给频次。学校教育处还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要求手机不进校园,电话手表按要求统一管理,并通过公众号、告家长书等形式倡议所有学生九点半之前睡觉,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引导家长与学校同频共振,实现共同教育目的。
新闻提醒
尽量避免近视,推迟近视发生的年龄
“视力是眼睛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李模江说,近视的影响和危害大家都知道,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近视的发病率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从浏阳校园筛查的情况来看,中小学农村学校的近视患病率要比城市低,女生比男生近视率要高,年龄越高、越往高年级走,近视发病率越高。”他特别指出,小学三四年级时、小升初(六年级至七年级间,12岁左右)时,能看出学生近视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发生近视、尽量推迟近视发生的年龄。因为年龄越小发生近视,到成年时越容易形成高度近视,也越容易引起致盲性疾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近视的低年级孩子,要避免发生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已经比较高的孩子,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长大了再去做近视矫正手术就可以了。对于这种误解,李模江解释,近视手术只是“给角膜戴了一副眼镜”,而近视带来的病理性改变是治不了的,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也是无法降低的。
部门行动
把好“四道关”,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把好“四关”,全方位守护儿童青少年视力。
把好基础关,让每个班级都有“护眼教室”。我市全面实施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升项目,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完成了初中、高中、寄宿制小学的灯光改造,下阶段将争取资金逐步完成小学阶段教室灯光改造,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视觉环境。
把好监测关,让每名学生都有“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年4次视力筛查制度,按照“一生一档”建立并及时更新学生视力档案,全方位动态掌握学生视力情况,做到“早指导、早发现、早干预”。
把好预防关,让每所学校都有“护眼课程”。各学校(幼儿园)依托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讲座等,系统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健康教育资源,严格执行校内减负规定,扎实推进“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行动。
把好家教关,让每个家庭都有“护眼经验”。持续开展“保护眼健康家校共行动”活动,动员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用眼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用眼环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746/99/12293972.html